A.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相結合
B.家園配合
C.因材施教
D.保教結合
20.對于1歲半以后的兒童,應提供的玩具和游戲材料有()。
A.不倒翁,撥浪鼓
B.手工、繪畫材料
C.色彩鮮明的小球
D.用手穿的大木珠
21.“接受外人的照料,開始正常的活動,如吃東西、玩玩具,但是看見母親時又會出現悲傷的表情”屬于分離焦慮的()。
A.反抗階段
B.失望階段
C.超脫階段
D.平復階段
22.__________幼兒的特點是求知欲強,好學樂問,對周圍的一切都非常關注。()
A.學前班
B.小班
C.中班
D.大班
23.教師每天邀請一名幼兒的家長來校參加整個半天的活動,這是__________的做法。()
A.美國保育學校
B.法國保育學校
C.德國保育學校
D.英國保育學校
24.__________是家長和幼兒園之間的橋梁,促進家園合作,體現幼兒園和家長的伙伴關系。()
A.咨詢活動
B.家長委員會
C.家長學校
D.電話聯系
25.__________創建于內蒙古錫林浩特的草原牧區。()
A.流動幼兒園
B.巡回輔導班
C.游戲點
D.兒童游戲場
二、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26.環境決定論
27.發現式教學法
28.創造性游戲
29.移情法
30.幼兒園環境(廣義)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8分.共32分)
31.簡述幼兒園室內活動區創設中應注意的問題。
32.幼兒園教師資格認定包括哪幾方面?
33.簡述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
34.簡述保育員應具備的素質。
四、論述題(本大題13分)
35.請結合實際談談如何處理好中班幼兒的同伴關系。
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C【解析】略。
2.D【解析】文化變遷是指文化內容的增量或減量所引起的結構性的變化。
3.C【解析】兒童的詞匯量隨著年齡增長而不斷增加。有關研究表明,3~4歲幼兒的詞匯量為1730個,4~5歲為28532個,5~6歲為3562個。由此結果可看出,4~5歲是幼兒詞匯量增長的活躍期。
4.A【解析】略。
5.C【解析】父系氏族社會時期,每一個兒童在婦女們的哺育和熏陶下,逐漸了解家庭的貫例、氏族的禮法、歷史傳說、風俗禁忌和圖騰信仰等。此外他們還要從旁邊觀察成人們的生產勞動情景,并在游戲中模仿他們的動作行為,如制作勞動器具、射箭、播種、收割等。這種模仿游戲為兒童學習和掌握實際勞動知識技能提供了機會。
6.C【解析】古代印度的幼兒教育有家庭教育和寺庵之分,但都是以信奉佛祖、吃苦修行、遵循教規、消極厭世為基本特征的。因此,古印度的幼兒教育始終被濃厚的神學說教所統治。
7.B【解析】盧梭教育理論體系中的一個最基本的思想就是把兒童當作兒童來看待,把兒童看作教育中的一個積極因素;教育要適合兒童天性的發展,保持兒童的天性,因此盧梭強調指出,幼兒教育應當遵循自然的原則。
8.C【解析】略。
9.D【解析】張雪門是中國現代著名幼兒教育家。他先后出版了《幼稚教育》、《幼稚園課程活動中心》、《幼教無際論》、《實習三年》、《兒童創作集》、《我的童年》、《從孩提到青年》等專著,為我國幼兒教育留下了極為寶貴的財產。
10.A【解析】從世界學前教育目標的發展趨勢來看,20世紀經歷了60年代著重智力開發,70年代強調培養創造力以及80年代重視兒童個性、清感和社會化發展的曲折歷程。進入9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才開始把兒童全面和諧發展本身作為學前教育的根本目標。
11.B【解析】學前兒童處于身體柔弱,生活自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疾病抵抗能力都較弱的時期,因此堅持以學前兒童身體為重,保護、培養其健康的心理,切實做好幼兒生理、心理衛生保健工作是促進兒童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首要條件。
12.A【解析】教師在指導兒童結構游戲時要注意,幼兒園大班兒童應學會的結構知識和技能有:會識別左右;在建造技能上,要求他們建造的物體比中、小班幼兒更加精確、整齊、勻稱,物體的結構更加復雜和富有創造性。同時,會使用輔助材料裝飾建造物體,能夠合作建造物體。
13.B【解析】綜合性原則是指在課程設計和教育活動時,必須以兒童身心的均衡發展為最高目的,圍繞著某一主題或方面,以兒童的直接經驗和實際生活為基礎,配合其能力、興趣和需要,盡量在課程和活動中促進兒童多層次、多角度、多學科的發展。
14.D【解析】獨立自主性教育的基本內容包括生活方面、動作方面、關注環境、待人接物、學習的自主性等方面。其中關注環境的基本內容有:兒童在團體生活中,必須清掃教室、清洗桌椅、擦拭器皿、澆花、除草、飼養小動物等。
15.A【解析】略。
16.D【解析】語言法是兒童教師最常用的和最普遍使用的教育教學方法,即教師以語言為主要工具對兒童進行說教、指導勸說等,以達到相應的教育目的。
17.B【解析】發泄法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生理的發泄,二是心理的發泄。它們都是使兒童生理、心理得到正常發展的重要方法。
18.D【解析】生理性懲罰實際上就是體罰,即通過對兒童身體的野蠻、粗暴管制,試圖使兒童思想、行為發生轉變的一種不正確的教育法。這種強烈刺激兒童身體的方法是被《未成年人保護法》所嚴令禁止的,是根本不允許在幼兒園以及各級教育機構使用的。
19.D【解析】保教結合是世界學前教育的發展趨勢。在嬰兒的每一項生活內容中都有保健與教育兩重任務。近年來世界各國幼教都強調保教合一。
20.B 【解析】1歲半以后的兒童可提供操作游戲材料(如積木、套盒、拼圖等),手工繪畫材料(大畫紙、彩色筆、舊畫報等),沙、水等游戲材料(小鏟、木桶、杯、漂浮玩具等),發展嬰兒智力的塑料插片,拼圖積木,配對畫片,幾何形體盒等。
21.C【解析】約翰?鮑爾比通過觀察把嬰兒的分離焦慮分為三個階段:反抗階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鬧;失望階段——仍然哭泣,斷斷續續,動作的吵鬧減少,不理睬他人,表情遲鈍;超脫階段——接受外人的照料,開始正常的活動,如吃東西、玩玩具,但是看見母親時又會出現悲傷的表情。
22.D【解析】大班幼兒身心都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兒童觀察力和理解力增強,求知欲和好奇心盛,愛說,好動,而且逐漸變得有情感,有意志要求和獨立個性,自我意識有一定的發展,喜歡自由活動,渴望參加成人活動,盼望自己快點長大。
23.D【解析】英國保育學校的做法是:教師每天邀請一名幼兒的家長來校參加整個半天的活動,在孩子早晨來園的時候,教師首先向大家介紹今天來的是誰的家長,小朋友表示歡迎。
24.B【解析】我國《幼兒園工作規程》規定幼兒園應成立家長委員會。其成員由各個年齡班選出的家長代表組成,參與幼兒園的民主管理,參與幼兒園重大問題的討論和決策,同時家長委員會也是家長和幼兒園之間的橋梁,促進家園的合作,體現幼兒園和家長的伙伴關系。
25.A【解析】流動幼兒園創建于內蒙古錫林浩特的草原牧區。該地區地廣人稀(平均每1?8平方千米只有1人)且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全年無霜期短(只有90~120天),因此推進學前教育不宜采用幼兒園、學前班、幼兒班等形式。
二、名詞解釋
26.環境決定論:環境決定論是指否認遺傳素質的作用,強調人的機體構造、形態、神經系統機制以至能力和性格的發展及差異的形成都由環境決定的學說。
27.發現式教學法:發現式教學法是指依據教師所提供的材料和問題,通過學生自己主動的思維活動,親自去探索和發現事物的概念、定理、公式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等的一種教學方法。
28.創造性游戲:創造性游戲是學前兒童主動地、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游戲。它是學前兒童特有的游戲,包含角色游戲、結構游戲和表演游戲等。
29.移情法:移情法是學前教育的基本方法,強調認知情緒系統的交互作用,綜合運用認知提示、情感換位、鞏固深化和情境表演等技術,由近及遠、由淺人深、由具體到抽象地展開兒童認知和行為的教育。
30.幼兒園環境(廣義):從廣義而言,幼兒園環境指影響幼兒園教育的一切外部條件,它既包括人的要素,也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家庭、社會、自然等幼兒園外的大環境,也包括幼兒園內的小環境。幼兒是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過程中獲得成長的。
三、簡答題
31.【答案要點】(1)關于活動區種類和數量的選擇。①培養目標。在創設活動區時,要考慮活動區應當能體現《規程》中提出的教育目標,提供給孩子們在身體語言、認知、社會和品德、情緒和美感發展方面的經驗。②本班的實際情況教師要根據現有條件來選擇活動區的種類和數量,因地制宜,不盲目抄襲別人。③本階段的教育重點。
(2)關于活動區材料的投放。材料玩具是幼兒活動和操作的物質對象,幼兒是否對活動區感興趣,是否能順利地開展活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材料和玩具的提供,應做到:材料和玩具多樣化;材料和玩具擺放清楚明確。
(3)關于活動區的合理布置。教師在具體規劃和合理布置眾多的區域時需要考慮下述幾點:①各個活動區之間的界限性;②各活動區之間的相容性;③各活動區之間的轉換性。
(4)關于活動區規則的確定。規則是保證活動區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教師要善用環境來暗示規則。另一方面,教師也要明確制訂一些規則,以保證活動的順利進行。
32.【答案要點】幼兒園教師資格認定一般包括以下幾方面:
(1)遵守憲法和法律,擁護黨的基本路線;
(2)熱愛幼兒教育事業,愛護幼兒,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為人師表,忠于職守;
(3)具備幼兒師范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或經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合格;
(4)有教育教學能力,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提高文化和專業水平;
(5)身體健康。
33.【答案要點】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如下:
(1)細心觀察。
(2)滿足興趣。
(3)動手多練。
(4)游戲學習。
(5)鼓勵成功。
(6)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
(7)巧用提示。
(8)公平適度。
(9)做輕松的父母。
34.【答案要點】
(1)心理素質
①合作精神;②意志堅強,耐心細致;③良好的自我認知能力和形象。
(2)專業素質
①愛心。由于保育員的日常工作更多的是幼兒生活的管理,因此要求保育員要用慈母一樣的愛心來照顧孩子;②豐富的知識;③教育意識和教育能力;④熟練的操作技能;⑤處理意外事故和急救處理能力。
四、論述題
35.【答案要點】要處理好中班幼兒的同伴關系,必須從以下方面著手:
(1)教給幼兒必要的社會交往技能
社會交往能力是與人發生聯系,進行人際間信息交流,溝通與理解,協調相互行為,處理人與人之間相互關系的能力。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對其社會化及其道德品質的形成是十分必要的。根據中班幼兒的發展特點,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①盡可能地為幼兒創造交往的機會,鼓勵幼兒與人交往。
②教給幼兒交往的技巧。
③通過角色游戲發展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④通過一些專門設計的活動來發展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2)糾正幼兒的不良行為,解決幼兒之間的沖突
幼兒到了中班年齡開始理解行為的規則,能夠初步地遵守規則,但是總的來說,由于他們的自控能力有限,犯規的行為仍然經常不斷,其行為問題的發生頻率高,呈現出行為問題突增的趨勢。這也是一些教師認為中班幼兒最難帶的主要原因之一。對此需要教師在這個階段給予特殊的關注和指導。同時教師應該持冷靜的心態,將其看做是幼兒心理發展過程中的正常現象,認真、耐心、及時地引導并糾正其不當的行為。
①正確引導幼兒的競爭行為。為了使幼兒養成正確、適當的競爭行為,教師應注意在以下方面加強對幼兒的引導:a.正確地理解競爭;b.處理好競爭和合作的關系,處理好競爭與攻擊的關系。
②幼兒的攻擊性行為的矯正。作為教育者應該關注幼兒的攻擊性行為并及時地予以糾正,具體措施有: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提供充足的材料與空間避免攻擊的產生;提供合作的榜樣;幫助幼兒轉移情緒,給幼兒提供宣泄的機會;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避免無謂等待的環節和時間,使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
③幼兒說謊行為的糾正。幼兒說謊可能有不同的原因,針對幼兒的不同表現,教師要細致、耐心地分析幼兒說謊的原因,區別加以對待,切忌隨便給孩子扣上一頂說謊的大帽子。在日常生活當中,教師首先要做出榜樣,對于說真話的孩子要及時表揚和鼓勵,使幼兒感受到誠實是做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品質。
④幼兒告狀行為的糾正。教師在對待幼兒告狀這個問題上要從兩方面著手:~方面,傾聽幼兒的告狀,對于幼兒出現的矛盾和沖突進行解決;另一方面,教師要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教給幼兒解決問題的技巧。鼓勵幼兒在遇到沖突時,首先小朋友之間相互交談、商量,想辦法解決實在解決不了再來找老師。通過多次的鍛煉,幼兒就能逐漸養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從中自覺地掌握合作、協商、分享和輪流等社交技巧。
(3)進行常規教育,組織好幼兒的一日生活
必要的常規能夠保證幼兒一日生活的順利進行,使群體生活有秩序而又有安全感。中班幼兒的心理發展處于不平衡和沖突時期,更需要教師小心和謹慎地運用常規,幫助幼兒順利地度過這個時期。常規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瑣碎的工作,幼兒良好的習慣也是在不斷地反復和練習中逐漸養成的。教師要持耐心一致的教育態度,采用靈活的教育技巧,使幼兒愉快地度過幼兒園的一日生活。
(4)開展活動區活動
中班幼兒在常規、知識、技能方面已有一定基礎,同時中班幼兒極為活潑好動,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活動區活動的教育作用,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增長知識,發展興趣。常見的活動區有角色游戲區、圖書區、自然角、美工區、積木區、玩沙玩水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