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否定天主教會的特權 B、提出了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政治構想
C、以理性主義來觀察社會 D、號召廣大民眾投身資產階級革命
工業革命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的進步。據此回答第27—30題?br /> 27、導致英國工業革命產生的直接原因是
A、圈地運動獲得了大量的雇傭勞動力
B、資產階級統治地位的確立
C、工場手工業無法滿足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
D、自然科學的發展與進步
28、在工業革命中,最先采用機器零部件標準化生產的國家是
A、英國 B、法國 C、德國 D、美國
29、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德國人作出了許多貢獻,最主要的原因是
A、德意志統一的完成 B、歷史悠久,教育發達
C、經濟發展的推動 D、爭奪殖民地的需要
30、第三次工業革命與前兩次工業革命相比,最明顯的特征是
A、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空前加快 B、各領域涌現大量的新技術成果
C、對生產力產生巨大的推動力 D、奠定“二戰”后世界政治經濟新格局
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0分)
3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顧盛向美國政府介紹:“美國及其他國家必須感謝英國,因為它訂立的《南京條約》開放了中國的門戶。但現在,英國和其他國家,也必須感謝美國,因為我們將這個門戶開放得更廣闊。”
——摘自《中國近代現代史》上冊
材料二:有人曾以“滿江紅”詞牌寫了《登蓬萊閣》“……到而今,倭寇任縱橫,風云惡。甲午役,土地削;甲辰役,主權墮;江山如故,夷族錯落……”
——摘自《一個人的抗戰》
材料三:在袁世凱準備復辟的時候,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歐洲列強無暇東顧,日本乘機加緊侵略,企圖獨占中國。1914年秋,日本派兵侵入中國山東,取代德國在山東的侵略地位。
——摘自《中國近代現代史》上冊
請回答:
(1) 根據材料一說明美國是怎樣將中國的大門“開放得更廣闊”的?(2分)
(2)導致產生材料二中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日本派兵侵入中國山東以后的第二年,又對中國提出了什么侵略要求?(2分)
(4)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說明列強侵略中國的主要特點?(4分)
三、問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32、我國明清時期(鴉片戰爭以前)的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取得了哪些重大的成就?(2分)分別具有什么特征?(4分)分析明清時期文學藝術繁盛而科學技術停滯的社會原因。(4分)
33、假如你帶領學生參觀安徽省的鳳陽縣,請你分別介紹1953—1956年、1958—1964年、1966年—1976年和1978年以來該地發生的主要變化。(8分)并簡要分析1978年以來鳳陽縣的農村發生巨大變革的原因。(2分)
34、什么是經濟全球化?(2分)請簡要闡述經濟區域化與經濟全球化之間的關系。(2分)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應當怎樣應對經濟全球化的趨勢?(6分)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每小題1分,共30分)
1-5 DAACC
6-10 BADDB
11-15 DADDD
16-20 BCCCB
21-25 BACDD
26-30 BCDCA
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0分)
31、(1) 簽訂《中美望廈條約》擴大了侵略權益。或美國兵船可以在各通商口岸“巡
查貿易”;美國可以在各通商口岸“開設醫院,建立教堂”。(2分)
(2)清政府腐敗無能;日本明治維新以來國力迅速增強,加緊對外進行侵略。(2分)
(3)提出了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2分)
(4)侵略中國的國家越來越多;日本對中國的侵略不斷加深;由商品輸出變為資本輸出;侵略國家既勾結又斗爭。(4分)
三、問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32、小說創作繁榮,出現了《水滸傳》《紅樓夢》等佳作。(1分)具有鮮明的揭露封建制度、要求個性解放的特征。(2分)
李時珍、徐光啟、宋應星分別寫成了《本草綱目》、《農政全書》、《天工開物》三部科賈鰲#?分)特征是總結傳統科學技術,開始學習西方知識。(2分)
原因: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發展,商品經濟活躍,資本主義萌芽生長;自然經濟仍占主導地位,封建制度日益腐朽,統治者進一步加強思想控制。(每個要點各2分,共4分)
33、1953年—1956年,廣大農民積極參加農業合作社,農村土地所有制發生根本性變革,農民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2分)1958年—1964年,掀起人民公社化運動高潮,,浮夸風空前泛濫,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困難。(2分)1966年—1976年,農村經濟遭到嚴重破壞,農民四處逃荒要飯。(2分)1978年至今,農業產量大幅度提高,鄉鎮企業異軍突起,人民生活大為改善,農村經濟走向繁榮。(2分)原因: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政策,解放了農村生產力,提高了農民生產積極性。(2分)
34、經濟全球化指世界各國、各地區通過密切的經濟交往與合作,在經濟上相互聯系和依存、相互競爭和制約,達到了很高的程度,使全球經濟形成一個有機整體。(2分)
相互促進、相互依存。或經濟區域化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由之路,經濟全球化是經濟區域化的最終歸宿。(2分)
利用WTO成員身份,積極爭取經濟發展的有利因素;繼續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改善投資環境;進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維護國家經濟安全;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增強國際競爭力;加強與世界各國的合作與對話,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每個要點1分,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