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材料。完成第l6—18題。
那 樹
王鼎鈞
那棵樹立在那條路邊上已經很久很久了。當那路還只是一條泥濘的小徑時,它就立在那里;
當路上駛過第一輛汽車之前,它就立在那里;當這一帶只有稀稀落落幾處老式平房時,它就立在那里。
那樹有一點佝僂,露出老態,但是堅固穩定,樹頂像剛炸開的焰火一樣繁密。認識那棵樹的人都說,有一年,臺風連吹兩天兩夜,附近的樹全被吹斷,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那棵樹屹立不動,而且據說,連一片樹葉都沒有掉下來。這真令人難以置信。據說,當這一帶還沒有建造新公寓之前,陸上臺風緊急警報聲中,總有人到樹干上漩渦形的洞里插一炷香呢。
那的確是一株堅固的大樹,霉黑潮濕的皮層上,有隆起的筋和縱裂的紋,像生鐵鑄就的模樣。幾丈以外的泥土下,還看出有樹根的伏脈。在夏天的太陽下挺著頸子急走的人,會像獵犬一樣奔到樹下,吸一口濃陰,仰臉看千掌千指托住陽光,看指縫問漏下來的碎汞。有時候,的確連樹葉也完全靜止。
于是鳥來了,鳥叫的時候,幾丈外幼稚園里的孩子也在唱歌。
于是情侶止步,夜晚,樹下有更黑的黑暗;于是那樹,那沉默的樹,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蔭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
但是,這世界上還有別的東西,另q的東西延伸得更快,柏油路一里一里鋪過來,高壓線一千碼一千碼架過來,公寓樓房一排一排挨過來。所有原來在地面上自然生長的東西都被鏟除,被連根拔起。只有那樹被一重又一重死魚般的灰白色包圍,連根須都被壓路機碾進灰色之下,但樹頂仍
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襯托,綠得更深沉。公共汽車在樹旁插下站牌,讓下車的人好在樹下從容撐傘。入夜,毛毛細雨比貓步還輕,跌進樹葉里匯成敲響路面的點點滴滴,泄漏了秘密,很濕,也很有詩意。那樹被工頭和工務局里的科員端詳過計算過無數次,但它依然綠著。
計程車像饑蝗擁來。“為什么這兒有一棵樹呢?”一個司機喃喃。“而且是這么老這么大的樹。”乘客也喃喃。在車輪揚起的滾滾黃塵里,在一片焦躁惱怒的喇叭聲里,那一片清陰不再有用
處。公共汽車站搬了,搬進候車亭。水果攤搬了,搬到行人能悠閑地停住的地方。幼稚園也要搬,看何處能屬于孩子。只有那樹屹立不動,連一片葉也不落下。那一蓬蓬葉子照舊綠,綠得很。
啊,啊,樹是沒有腳的。樹是世襲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樹離根,根離土,樹即毀滅。它們的傳統是引頸受戮,即使是神話作家也不曾說森林逃亡。連一片葉也不逃走,無論風力多大。任憑頭上已飄過十萬朵云,地上疊過二十萬個腳印。任憑在那枝丫間跳躍的鳥族已換了五十代子孫,任憑鳥的子孫已棲息每一座青山。當幼苗長出來,當上帝伸手施洗,上帝曾說:“你綠在這里,綠著生,綠著死,死復綠。”啊!所以那樹,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勞無用的貢獻,在星空下仰望上帝。
這天,一個喝醉了的駕駛者,以六十英里的速度,對準樹干撞去。于是人死。于是交通專家宣判那樹要償命。于是這一天來了,電鋸從樹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樹僅僅在倒地時呻吟了一聲。這次屠殺安排在深夜進行,為了不影響馬路上的交通。夜很靜,像樹的祖先時代,星臨萬戶,天象莊嚴,可是樹沒有說什么,上帝也沒有。一切預定,一切先有默契,不在多言。與樹為鄰的一位老太太偏說她聽見老樹嘆息,一聲又一聲,像嚴重的哮喘病。伐樹的工人什么也沒聽見,樹緩緩傾斜時,他們只發現一件事:本來藏在葉底下的那盞路燈格外明亮,馬路豁然開曠,像拓寬了幾尺。
尸體的肢解和搬運連夜完成。早晨,行人只見地上有碎葉,葉上的每一平方厘米仍綠著。它果然綠著生、綠著死。緩緩的,路面染上旭輝;緩緩的,清道婦一路揮帚出現。她們戴著斗笠,包著手臂,是樹的親戚。掃到樹根,她們圍著年輪站定,看那一圈又一圈的風雨圖,估計根有多大,能分裂成多少斤木柴。一個說,昨天早晨,她掃過這條街,樹仍在,住在樹千里的螞蟻大搬家,由樹根到馬路對面,流成一條細細的黑河。她用作證的語氣說,她從沒有見過那么多螞蟻,那一定是一個螞蟻國。她甚至說,有幾個螞蟻像蒼蠅一般大。她一面說,一面用掃帚劃出大移民的路線,汽車的輪胎幾次將隊伍切成數段,但秩序毫不紊亂。對著幾個睜大了眼睛的同伴,她表現出鄉間女子特有
的豐富見聞。老樹是通靈的,它預知被伐,將自己的災禍先告訴體內的寄生蟲。于是弱小而堅韌的民族,決定遠征,一如當初它們遠征而來。每一個黑斗士在離巢后,先在樹干上繞行一周,表示了依依不舍。這是那個鄉下來的清道婦說的。這就是落幕了,它們來參加樹的葬禮。
兩星期后,根也被挖走了,為了割下這顆生滿虬須的大頭顱,劊子手貼近它做了個陷阱,切斷所有的動脈靜脈。時間仍然是在夜間,這一夜無星無月,黑得像一塊仙草冰。他們帶利斧和美制的十字鎬來,帶工作燈來,人造的強光把舉鎬揮斧的影子投射在路面上、在公寓二樓的窗簾上,跳躍奔騰如巨無霸。汗水超過了預算數,有人懷疑已死未朽之木還能頑抗。在陷阱未填平之前,車輛改道,幾個以違規為樂的摩托車騎士跌進去,抬進醫院。不過這一切都過去了。現在,日月光華,周道如砥,已無人知道有過這么一棵樹,更沒有人知道幾千條斷根壓在一層石子一層瀝青又一層柏油下悶死。
課文導語
那樹,是大自然中的強者,茂盛繁密;那樹,是人類的朋友,給人們濃濃的綠蔭、心神的安慰。但在疾速奔馳的人類文明車輪的碾壓下,它倒下了……這一切留給我們的是無盡的感慨和思考。
單元導語
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跡。描寫生命,謳歌生命,是文學永恒的主題。本單元的課文都是以生命為主題的散文,它們融進了作者對生命的獨特感受和深沉思索。閱讀這些散文,可以開闊視野,培養審美趣味和對語言文字的感悟、理解能力。
欣賞散文要反復朗讀,認真品味其中的情思和意蘊;有些精美的篇章和段落要熟讀成誦。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相關規定
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課后練習
品味下列語句,探討括號中的問題。
(1)但是,這世界上還有別的東西,別的東西延伸得更快,柏油路一里一里鋪過來,高壓線一千碼一千碼架過來,公寓樓房一排一排挨過來。所有原來在地面上自然生長的東西都被鏟除,被連根拔起。
(這與那樹“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伸展它的根形成什么關系?表現了作者什么態度?)
(2)于是這一天來了,電鋸從樹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樹僅僅在倒地時呻吟了一聲。
(“咬”“呻吟”這幾個詞語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傾向?從課文中再找出幾個類似的詞語進行品味。)
(3)老樹是通靈的,它預知被伐,將自己的災禍先告訴體內的寄生蟲。于是弱小而堅韌的民族,決定遠征,一如當初它們遠征而來。每一個黑斗士在離巢后,先在樹干上繞行一周,表示了依依不舍。
(想象“依依不舍”的場面,說一說螞蟻和大樹互相傾訴了什么,作者為什么要描寫這種特異現象。)
學生情況
九年級,班級人數45人。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條件
教室配有多媒體設備,能夠演示PPT,播放視頻、音頻文件,能夠投影實物。
16.請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一段導入語。(20分)
17.請確定本文的三維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20分)
18.請設計一個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解答“課后練習”的第(2)題。(25分)
三、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l9題20分。第20題5分。第21題15分.其40分)
閱讀下面兩位教師教學《大自然的語言》時的導入過程,完成第l9題。 教師A:
師:同學們,什么是語言?
(沒有人回答)
師:語言是人們的交際工具。我們今天學習“大自然的語言”。有誰能說一下“大自然的語言”是什么意思?
(仍然沒有人回答)
師:下面我們看課文……
教師B:
師:同學們,誰能說說我們人類的語言指的是什么?
生:語言就是人們平時說話。
師:語言的功能是什么?
生:表達自己的思想。
生:告訴別人一件事情。
師:好!剛才大家弄清了兩個問題:一是“人類的語言,就是平時的說話”;二是“人類的語言能告訴別人一件事、表達一個意思”。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大自然的語言”。(板書課題)那么,同學們想一想,大自然的語言指的是什么?大自然的語言能告訴大家什么?我們通過學習課文來弄清這些問題。
問題:
19.請對這兩位教師的課堂導人進行評價。(20分)
閱讀下面的學生習作,完成第20、21題。
剎那芳華
①小時候便聽說曇花一現的成語,覺得這花太過可惜,窮盡一生,卻只換來流星般短促的美好時刻。直到爺爺也種起曇花,便時時觀察它,總在想著,它如此辛苦,究竟是為了什么?想起爺爺種的其他花,即使在含包時,也驕傲地接受著人們的贊美,何況花開時節,仿佛眾星捧月一般,美麗而長久。
②然而曇花呢,它接受盼是孤獨。我很少見爺爺悉心照料過它,仿佛花的生死不足一提。是因為它的渺小和不令人驚艷嗎?我想是的。然而在它花開的那一晚,我卻被生命所蘊含的無限能
量震驚了。依然是它所默默接受的夜晚,然而光芒卻是如此耀眼,仿佛集合了所有星辰的光澤,整個夜空都在為它喝彩!
③曇花的接受與付出讓我對生命肅然敬畏。它對生命的堅韌讓我想起一個人——鮑耶·雅諾什,非歐幾里得幾何學的創始人,他的一生也如曇花一樣在孤獨與嘲諷中度過,他的學說不被世人所認可,這位才華橫溢的年輕人卻一刻也沒有放棄對理想的追求。終于,在他死后,他的學說被世人所認可,全世界都記住了他的名字。
④第二天,它的花瓣墜落一地,因而每一片,仿佛都能聽到它滿足的微笑聲,為了剎那芳華,它付出了自己完整的全部一生,無怨無誨。
問題:
20.請找出全文中出現的兩個錯別字,從第④段中找出一個病句,分別加以修改。(5分)
21.請認真閱讀這篇習作,寫出修改意見。(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