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改革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課程和課時比例,并設置( )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發展的需要,體現課程結構的( )、( )和( )。
3、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以鄧小平同志教育要( )、( )、( )和江澤民同志的( )的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 )方針,全面( )教育。
4、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 )、( )和( ),使數學教育( ),實現( ),( )( )。
5、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 )、( )、( )、( ) 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6、新數學課程標準的結構包括( )個部分,分別是( )、( )、( )、( ) 。
7、《標準》指出:“( )、( )與( )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二、 判斷題:
1、教師即課程。( )
2、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裨是交往。( )
3、教學過程是忠實而有效地傳遞課程的過程,而不應當對課程做出任何變革。( )
4、教師無權更動課程,也無須思考問題,教師的任務是教學。 ( )
5、從橫向角度看,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要素具有層次遞進性。( )
6、從縱向角度看,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要素具有相對貿易獨立性。( )
7、從推進素質教育的角度說,轉變學習方式要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 ( )
8、課程改革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教學。( )
9、對于求知的學生來說,教師就是知識寶庫,是活的教科書,是有學問的人,沒有教師對知識的傳授,學生就無法學到知識。( )
三、 簡答題:
1、 怎么認識數學?
2、 在這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教師的角色應發生哪些變化?
3、 一所學校期末考試二年、三年、五年、六年有如下題目。
(1) 二年級:計算①438-175,②2573+824,③6632-2820,④10275-382
(2) 三年級:讀出下面各數:①3004000 ②130040000
(3) 五年級:①125×32×25 , ②5330÷205 , ③
(4) 六年級:一件工作,甲單獨做10天完成,乙單獨做15天完成,兩人合作3天后,剩下的由乙單獨做,需幾天完成?
以上命題是否符合《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請具體說明。
4、 新課程需要什么樣的教學觀念?
新課程理論測試題(二)參考答案
一、 填空題:
1、 積極主動、基礎知識、基本技能
2、 綜合課程、均衡性、綜合性、選擇性
3、 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三個代表、黨的教育、推進素質
4、 基礎性、普及性、發展性、面向全體學生、人人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5、 價值、目標、內容、教與學的方式
6、 四、前言、課程目標、內容標準、課程實施建議
7、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二、 判斷題:
1、× 2、√ 3、× 4、× 5、√ 6、√ 7、√ 8、√ 9、×
三、 簡答題:
1、《標準》指出,數學是人類生活的工具;數學是人類用于交流的語言;數學能賦予人創造性;數學是一種人類文化。《標準》對數學沒有采取簡單定義的方法。因為數學不僅是一門知識,更是人類實踐活動創造的產物,是由諸多元素構成的多元結構;社會與文化不僅推動著數學的發展,同時數學對推動社會與文化發展也起關鍵的作用;對數學的認識不僅要從數學家關于數學本質的觀點中領悟,更要從數學活動的親身實踐中去體驗。從課堂教學的眼光看待數學:大眾數學、生活數學、活動數學、探索數學。
2、數學教學活動應當賦予學生以最多的思考,動手和交流的機會。與此相伴的是,教師的角色要作出改變。
《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這就是說,數學課程的一切都是圍繞學生的發展展開。所以學生是當然的“主人”。再次明確這一點,意在進一步改變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拓寬學生在數學教學活動中的空間。
教師要從一個知識傳授者墨跡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要從教室空間支配者的權威地位,向數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轉換。
教師角色轉變的重心在于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表面上看,似乎教師的空間被“壓縮”了,實際上《標準》賦予教師更高的要求、更大的責任和更多的期望。教師的作用,特別要體現在引導學生思考和尋找眼前的問題生活中的問題與自己已有的知識體驗之間的關聯方面,在于提供把學生置于問題情境之中的機會,在于營造一個激勵探索和理解的氣氛,在于為學生提供有啟發性的討論模式。
3、二年級命題中④題不符合《標準》要求,《標準》要求筆算加減法以三位數為主,一般不超過四位數。
三年級命題都不符合《標準》要求,《標準》要求第一學段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
五年級命題中②③不符合要求,《標準》要求②中除數不超過兩位數,③中分數混合運算不包含帶分數。
六年級命題不符合《標準》要求,《標準》要求整數、小數應用題最多不超過三步,分數、百分數應用題不超過兩步,而此題超過三步。
4、(1)整合教學與課程。
(2)強調互動的師生關系。
(3)構建素質教育課堂教學目標體系。
(4)構建充滿生命力的課堂教**行體系。
(5)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