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的生態功能的作用是什么?
【參考答案】
現代社會教育的生態功能是教育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所起的作用。隨著現代文明的興起,人類逐漸成了大自然的主人,但同時自然資源的漸趨衰竭和生態環境的明顯退化也成為困擾人類的全球性問題。保護環境,注重可持續發展,已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重要主題。教育在保護生態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具體表現在:一是通過環境教育提高人們保護自然環境的意識和責任;二是通過發展創造科學技術,有效地解決生態問題,提高人類保護生態環境和持續性發展的能力。正因為現代社會教育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所以重視和普及環境教育,并在學校中實施環境教育已成為許多國家的共識。
2、教育有哪些文化功能?
【參考答案】
(1)教育具有傳遞與傳播文化的功能。(2)教育具有創造、更新文化的功能。具體表現為:教育為社會文化的不斷更新和發展,提供大量的、具有創造活力的人才;現代教育與文化創造緊密結合,成為促使文化變革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軍。(3)教育具有普及文化、提高人的文化水平的功能。首先表現為掃除文盲;其次表現為使原來少數人所掌握的知識、技能,被更多的人或全民所掌握;還表現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等方面。(4)教育具有整合世界先進文化的功能。
3、教育具有哪些經濟功能?
【參考答案】
教育的經濟功能在現代社會得以加強。現代物質生產的發展,尤其是現代的發展與變革又強烈地反作用于現代物質生產的進一步發展,這是一種良性循環。關于教育的經濟功能,主要應立足于現代教育對現代經濟發展所發揮的作用進行分析
(1)教育促進經濟增長的功能
教育擔負著培養勞動力的任務,是社會再生產的必要條件,也是經濟增長的必要條件。社會再生產主要依靠勞動力再生產而實現。勞動力再生產的最基本的因素是教育和訓練。教育與社會再生產的關系主要體現在通過教育培養、訓練生產所需要的熟練勞動者和各級各類專業人才上。教育正是通過向各種生產部門輸送經過培訓的更加熟練的勞動力和專門人才以促進經濟發展,實現經濟的增長。
(2)教育促進科技發展的功能
科技革命深刻影響著社會,同時也將繼續深刻地影響著未來社會。從“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觀點來看,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首先促進現代經濟的迅猛發展,同時也有力地促進現代社會各種領域和各種層面的變化。科技革命緣何如此持續推進?顯然,這依賴于教育的貢獻。
首先,教育是科學知識再生產的手段。教育再生產勞動力與再生產科學知識相一致。科學知識在未用于生產之前,只是一種潛在的生產力,要把潛在的生產力轉變為人能掌握它并應用于生產中去,即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必須依靠教育。教育以極為簡約的方式同時也以極為廣泛的形式傳遞人類已有的科學知識。高效能地擴大科學知識的再生產,從而提高勞動生產效率、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其次,教育是促進科技與發展的重要手段。現代科技革命和科技發展與現代教育革命和教育發展是相互促進的。不只是有科技革命才有教育革命,而同時是有教育革命才有科技革命。
4、教育的個體社會化功能表現在哪些方面?
【參考答案】
教育在個體發展中的主導作用突出地表現為教育能促進個體社會化,所謂社會化,其“基本涵義是指人接受社會文化的過程,更具體地說是指自然人或生物人的成長為社會人的過程”。教育的個體發展功能,首先表現促進個體社會化的功能。這種功能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1)教育促進個體觀念的社會化
個體觀念是指個體對于社會事物的看法和個體在社會活動中形成的思想。個體的觀念也是其思維活動的結果。個體觀念的形成受到社會文化前景和現實的社會實踐活動的制約。個體從“自然人”成長為“社會人”的過程乃是接受社會文化的過程。而接受社會文化的過程,從某種角度看,正是個體內化社會觀念的過程,即是人的觀念的社會化過程。在人的觀念社會化的過程中,教育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若對教育作廣義的理解,可以這樣認為,人的觀念的形成一刻也離不開教育。即使對于任一具體的個體,其在社會化過程中可能會形成不同的觀念,但這種不同的觀念也是不同教育的結果。沒有教育的參與,人的觀念的形成便不可思議。
我們所期望于教育的,就是在個體觀念的社會化過程中,能有計劃、有目的地按照一定社會的要求幫助人們形成社會所需要的觀念。教育促進個體觀念的社會化特別表現為促進個體政治觀念的社會化和道德觀念的社會化。
(2)教育促進個體智力與能力社會化
個體智力的發展離不開教育,這一點早已成為教育學的共識。教育學關于人的智力發展的研究也揭示出教育所具有的社會性、歷史性特征。在人的智力、能力適應社會需要而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教育的功能與作用主要表現在下列方面。
教育指導或規范個體智力、能力的社會化:
教育對個體的智力、能力的開發在很大程度上是按照社會的要求進行的。作為開發人的智力、能力的教育資源(主要指教育內容)是社會實踐經驗的概括與總結,是人類在長期的實踐活動中智慧積累的結果。個體智力、能力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需要,同時又需要教育的指導與規范。首先,不同階段的教育或不同類別的教育,指導與規范著個體智力、能力的發展方向。個體智力、能力朝著怎樣的方向發展,這在總體上是受社會條件制約的,同時又受教育的指導與規范。教育將個體智力、能力的發展引導到適應社會生存并為社會發展服務的軌道。其次。教育也規范著個體智力、能力的社會化發展。教育以特有的目標、內容以及特有的方式與途徑規范著人的智力、能力的發展。它規范著個體智力、能力的發展所可能指向的目標與水平。
教育加速個體智力、能力的社會化:教育因其傳授的人類科學文化具有簡約化、濃縮化的特點,所以它對個體智力、能力的發展起著催化劑與加速劑的作用。人類之所以持續不懈地運用教育并發展教育,其根本動因就在于它能縮短人類的認識客觀世界的歷程。教育傳授書本知識可能不受個體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從而大大提高個體認識的起點,促進個體智力、能力的社會化。個體從“自然人”向“社會人”的轉化過程,實質上也是個體智力與能力不斷發展的過程,這種發展過程的速度如何,狀況如何,主要取決于教育發揮的作用如何。教育對于促進個體智力、能力發展的作用是任何其他影響人的智力、能力發展的因素的作用所無法比擬的。
(3)教育促進個體職業、身份的社會化
社會職業分工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標志。進入近現代社會以來,社會分工的發展與科技教育的發展緊密相聯。科技推動社會生產變革客觀上要求教育的變革。現代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擔負著促進人的職業社會化的使命。在現代社會中,個體謀求某種社會職業通常是以接受相關的教育和訓練為前提的,教育是促進人的職業社會化的手段。
教育也是促進個體的身份社會化的重要手段。個體的身份是指個體在整個社會結構中的地位。身份社會化與職業社會化有相聯系的一面。人所從事的職業與人在社會中所處的地位(即人的身份)往往相一致。在這種意義上,個體的身份社會化也是以接受相關的教育與訓練為前提的。個體的身份社會化與職業社會化也有相區別的一面,個體在社會結構中所處的地位或所具有的身份與從事的職業并非是統一的。身份是一種更具廣泛性的概念。在現代社會中,個體的非職業性的身份與地位也是與其所具備的教育素養分不開的。任何社會身份都程度不同地蘊含著對教育的需求,教育對促進個體身份的社會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5、教育在人口發展中有何功能?
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教育社會功能的另一表現。教育作為社會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必然受到社會文化的制約。社會文化構成教育生長的土壤和條件,教育惟有適應社會文化環境方能生存與發展。然而,教育在受制于社會文化的同時,又反作用于社會文化。教育具有傳承文化、創新文化及融合文化等功能。
(1)教育對社會文化的傳承功能
人類文化的傳承固然可以物或物化的觀念形態存在,但更多地是以人的心理、行為方式存在。無論是何種文化的傳承,都需要以人對文化的理解為中介。人對文化的理解則需要依賴于教育。教育自它產生之日起就是作為傳承文化的重要手段。文化是教育的內容,教育是傳遞文化的工具。社會通過教育將人類的文化遺產一代一代地傳下去,文化藉助于教育得以延續和發展。
(2)教育對社會文化的創新功能
社會文化總是處于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要發展就意味著要有創新。沒有文化的創新自然也無真實意義上的文化發展。而文化之創新則需要通過教育而實現。一方面,教育對傳統文化的傳承總是著眼于古為今用,傳承文化的過程也是文化更新的過程;另一方面現代社會的急劇變革,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必然要求教育突破原有的文化范成,實現對文化的創造、拓展與教育在傳承文化的同時,還有融合不同文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