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師招聘網
首頁 浙江教師 福建教師 江蘇教師 廣東教師 江西教師 安徽教師 北京教師 上海教師 天津教師 湖南教師 湖北教師 河南教師
河北教師 海南教師 重慶教師 貴州教師 遼寧教師 吉林教師 山西教師 廣西教師 云南教師 陜西教師 甘肅教師 青海教師 四川教師
山東教師 內蒙古教師 黑龍江教師 寧夏教師 新疆教師 西藏教師 教師面試 說課稿 考試大綱 教師招聘試題 特崗教師 教師資格考試 教師資格大綱
杭州教師  廣州教師  長沙教師  南京教師  福州教師  南昌教師  教師考試大綱  教師資格大綱  政治資料  地理資料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教師招聘試題 >> 教育基礎試題 >> 內容

2012年中學教師招聘考試教育理論簡答題及參考答案二

時間:2011-11-28 15:37:30 點擊:

1、素質教育的內容和實質是什么?

根據1993年發布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思想,素質教育的內容包括六個方面。政治素質,指對民族、階級、政黨、國家、政權、社會制度和國際關系的立場,情感和態度。四項基本原則教育、國史國情教育等都屬于政治素質教育的范疇。思想素質,主要指基本的世界觀和思想方法問題,包括思想信仰、信念追求、民族精神等,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的教育屬于思想素質教育,主要培養和發展學生正確的觀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道德素質,主要指個體所具有的正確處理個體與個體、個體與集體、個體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良好品質。道德素質教育主要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基本道德修養和文明的行為習慣,包括道德思維能力的培養和道德判斷能力的訓練。科學文化素質教育,著重解決基礎學科和基本知識和技能的教育和訓練,包括基礎文化知識,基礎科學知識,以及識字閱讀能力、寫作能力、思維能力、基本實驗操作能力和基本的勞動技能等,為適應自身的發展和現代社會生活、職業崗位及科技發展的需要,奠定堅實的科學文化和技能的基礎。身體素質教育,是要運用各種適當的方式,段煉學生的體魄,增強學生的體質,使其掌握基本的體育鍛煉的方法,還要對他們進行健康教育和普及各種常見病、傳染病的防治知識,保證他們健康成長。心理素質主要指良好個性品質的發展,包括頑強的意志力,積極的情感,健康的興趣、愛好、需要、友誼、交往、成就感、榮譽感以及面對困難、失敗的承受力等各種正常心態的發展培育和心理失衡、心理矛盾、心理疾病的自我調整與矯治。心理素質教育就是要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善于控制、把握自己的能力及調整心理沖突的能力。

素質教育的實質,是通過教育改革,真正實現兩全的目標,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使我們的教育面向每一所學校、每一個學生和學生的每一方面發展,把以淘汰、選拔為主的應試教育變成基礎性、普及性、發展性的教育。素質教育的核心和靈魂是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或者說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和靈魂,而不是與素質教育平行或并列的一種教育。

2、我國全面發展教育的組成部分是什么?各部分之間是什么關系?

(1)德育。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受教育者施加系統的影響,把一定社會的思想觀點、政治準則轉化為個體思想品質的教育。

(2)智育。智育是授予學生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技能發展學生智力的教育。

(3)體育。體育是授予學生健身知識、技能,發展學生機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增強他們的體質的教育。

(4)美育。又稱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點以及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是實施其他各育的需要,美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滲透在全面發展教育的各個方面,對學生身心健康和諧地發展有促進作用。

(5)勞動技術教育。勞動技術教育是向學生傳授現代生產勞動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生產技能,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點,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的教育。勞動技術教育包括勞動教育和技術教育兩個方面。

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都是全面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們各自有自身的基本任務,不能相互代替,但又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一個整體。其中,德育是實施各育的思想基礎,為其它各育起著保證方向和保持動力的作用;智育是其他各育的知識和智力基礎,各育的實施都不能離開知識技能教育;體育為各育的實施提供健康基礎,是各育得以實施的物質保證;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是德、智、體的具體運用與實施,可以促進學生德、智、體的發展和提高。因此,對學生實施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是實現教育目的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基本教育內容。

3、什么是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有廣狹義之分。廣義的教育目的是指人們對受教育的期望,即人們期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后身心各方面產生怎樣的積極變化或結果。在一定社會中,凡是參與或關心教育活動的人,如教師、家長、政治家、科學家、藝術家等,對受教育者都會有各自的期望,也就是說都會有各自主張的教育目的,這是廣義的教育目的。

狹義的教育目的是指一個國家為教育確定的培養人才的質量規格和標準,是社會通過教育過程要在受教育者身上形成它所期望的結果或達到的標準。這種教育目的是社會的總體上的教育目的,它可能是由某個人(如教育家、政治家等)提出、倡導而得到社會承認的,也可能是由國家機關制定推行的,它對個人的教育目的起著指導、調節、統攝作用。

4、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點是什么?

(1)培養勞動者是我國教育目的的總要求

教育目的的這一規定,明確了我國教育的社會主義方向,也指出了我國教育培養出來的人的社會地位和社會價值。他們是國家的主人,是社會主義的勞動者、建設者。社會主義社會只存在分工的不同,但人人都應該是勞動者,勞動是每一個有勞動能力的公民的光榮職責,把每個人都培養成為勞動者,是社會主義教育目的的根本標志和總要求。

社會主義教育目的要培養的勞動者,既包括體力勞動者,也包括腦力勞動者。在社會主義條件下,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都是勞動者。但社會主義的勞動者應該是一種新型的勞動者,是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的勞動者,造就這種新型勞動者是社會主義教育的理想要求。

我國現行的教育方針提出的是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對勞動者的具體提法,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都是勞動者,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對社會主義勞動者兩種職能的統一要求,即社會主義勞動者,在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上,是合格的建設者,在社會主義革命事業中是接班人。

(2)要求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是我國教育目的的素質結構。德、智、體等幾方面的發展既各有其作用,是受教育者不可或缺的素質;又相互聯系,有機統一成受教育者的素質結構。

受教育者的全面發展,是一種多層次多因素的發展。第一個層次是個體的發展,包括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發展,第二個層次是生理的發展和心理的發展。生理的發展主要是指受教育者身體的發育、機能的成熟和體質的增強,心理發展主要是指受教育者的德、智、體等方面的發展。第三個層次的每一因素(德、智、體、美、勞)又由多種因素組成。如果繼續分析,我們還可以發現更多層次和組成因素。目前,我國教育學對教育目的的研究,還主要是在較高層次上討論受教育者的素質結構,即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這是必要的,但又是空泛、抽象的。只有深入了解各個層次所包含的因素及其在整體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關系,明確人的素質的組合規律和最佳結構,才能設計出具體化、系列化、科學化的培養目標。這對于指導教育實踐,評價教育效果,提高教育質量都是有益的。

(3)堅持社會主義方向是我國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質

教育目的的方向性是教育性質的根本體現。階級社會的教育從來都具有階級性,但一切剝削階級的教育目的,從來都極力掩飾其階級實質,表述上一貫籠統抽象,盡量把他們的教育目的說成是為整個社會利益服務的。我國社會主義的教育目的不同于一切剝削階級,毫不掩飾自己的真實意圖,明確提出我們培養的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新型的勞動者。這種新型勞動者既能從事腦力勞動,又能從事體力勞動;既懂政治,又懂業務,德才兼備;既有科學的世界觀,又有高尚的道德品質;既有堅定的社會主義立場,又有遠大的共產主義思想。這些都反映出我國教育目的的社會主義方向。7、教育目的與素質教育是什么關系?

關于這個問題主要有三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素質教育的基本涵義與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的涵義是一致的,素質教育只不過是教育目的的同義語,提素質教育只不過是在搞文字游戲,沒有實際意義。這一觀點可稱作同義說。第二種觀點認為:素質教育與教育目的的含義完全不同,二者是排斥的或并列的,素質教育是對教育目的的否定。這可稱作排斥說。第三種觀點認為:素質教育與教育目的即不是同義反復,也不是排斥的或并列的,素質教育是教育目的的具體化。我國的教育目的過于概括和具體化,很難操作,教育目的本身存在國家或社會的教育目的、學校的教育目的和教育者心目中的教育目的等多種層次,其價值判斷難于轉化為事實判斷,在貫徹教育目的的實踐中易于出現混亂和誤解,因此非常有必要使教育目的具體化,素質教育正是這種具體化的形式,這種觀點可稱為具體化說

5、教育具有哪些政治功能?

(1)教育具有維系社會政治穩定的功能

教育的政治功能首先表現在它對維護社會政治穩定十分重要的作用。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從歷史發展角度看,任何國家、任何社會,其維護社會統治、維系政治穩定的基本途徑無一不是通過教育。即使是通過加強法治的手段實施社會政治控制也是與加強教育密切相關的,法的控制本質上也是法治思想的教育而實現。

教育維系社會政治穩定的功能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其一,教育為社會培養各種政治人才。政治人才是指社會各個部門、各個領域的領導者與管理者。各級政治人才都需要通過教育培養。

其二,教育培養具有一定政治素質的社會公民。這是教育維系社會政治穩定功能的另一突出表現。社會統治階級總是要通過教育造就公民,使受教育者具備國家、政府或執政常所希求的政治理想與信念。

(2)教育具有促進社會政治變革的功能

在社會發展的歷史過程中,社會政治的恒定性是相對的,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變革,社會政治的變革也會發生。從總體上看,社會政治變革是不斷趨于前進與進步。教育則是促進社會政治變革的主要因素之一。教育對于社會政治變革具有強烈的反作用。

其一,教育的普及化與社會政治變革。現代社會教育的普及化是現代社會政治變革的重要標志,同時又是推進社會政治變革的重要力量。教育的普及,作為一種社會教育意識,表明社會政治的平等與開放。教育的普及,深深地蘊藏著一種變革社會,促進社會發展的力量,這種力量業已在現代社會政治領域中得以展現。教育普及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將更有力地推動社會政治的變革與進步。

其二,教育通過傳播先進的思想,宏揚優良的道德促進社會政治的變革。在現代社會,教育通過傳播科學真理,宏揚優良道德,形成正確的輿論,同時產生進步的政治觀念,以促進社會的進步與革新。教育能力的主導作用在于它能張揚社會政治、思想、道德領域中的正面因素,抑制與抵制腐朽、落后的消極因素,從而為推進社會政治的先進化服務。

其三,教育可以促進社會政治民主化。政治民主化是現代社會政治發展的必然趨勢。這依賴于教育而推動。民主意識、觀念的養成,非教育不能達到。民主意識又與科學意識緊密相關。缺乏科學知識素養也就無法提高民主的素養。所以國家教育事業的發展和全體國民科學文化水平不斷提高是實現社會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前提與保證。

 

 

作者:不詳 來源:網絡
相關文章
  • 文武教師招聘網(www.guoyanxin667788.com) © 2012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長聯系QQ:799752985 浙ICP備11036874號-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師招聘網
  • 特级婬片国产在线观看,欧美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免费看,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一品精,最新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观看
    综合久久九色91色综合网 | 亚洲欧美在线精品 | 亚洲中文国语AV | 亚洲中文影片在线看 | 亚洲精品欧美日韩 | 亚洲综合色在线观看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