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 1 、C 2 、D 3 、C 4 、D 5 、B 6、 C
二、填空題 1 政治經濟制度 2 輿論 3 生產力 4 人力資本 5 科學技術 6 學校文化 7 校園文化 8 校園文化 9 觀念文化
三 1. (1) 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的領導權,
(2) 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受教育的權利,
(3) 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的目的。
2. (1) 教育為政治經濟制度培養所需要的人,
(2) 教育是一種影響政治經濟的輿論力量,
(3) 教育可以促進民主。
3. (1) 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教育的規模和速度,
(2) 生產力發展水平制約著教育結構的變化,
(3) 生產力發展水平制約著教育的內容和手段,
4. (1) 教育再生產勞動力,
(2) 教育再生產科學知識。
5. 盡管生產力對教育有制約作用,但從歷史上看,教育與生產力的發展并非完全同步。有兩種情況:
(1) 在一定時期內,由于人們的思想意識落后于較為先進的生產力,教育的思想、內容、手段 、方法等也往往落后于生產力的發展;
(2) 在生產力處于較低的水平下,由于文化交流、社會轉型甚或傳統的影響,其教育的思想內容甚至方法也可能超越生產力發展的水平。
6. (1) 科學技術能夠影響受教育者的觀念,
(2) 科學技術能夠影響受教育者的數量和教育質量,
(3) 科學技術能夠影響教育的內容、方法和手段。
7. (1) 教育能完成科學知識的再生產,
(2) 教育推進科學的體制化,
(3) 教育具有科學研究的功能,
(4) 教育具有推進科學技術研究的功能。
8.(1) 信息技術改變著人們關于知識的觀念,
(2) 信息技術改變著人們關于學習和教育的觀念,
(3) 信息技術的日益成熟和普及為實現教育的第三次飛躍提供了平臺。
9.(1) 信息技術的智能化,可以根據學習者的情況自動生成相應的教學進程,確定相應的針對個人的評價標準,實現教育的個性化,使因材施教的理想真正成為現實。
(2) 信息技術實現了人機互動模式,根據學習者的目標、選擇和努力程度等給予不同的反饋,給予象征性的獎勵和懲罰。
(3) 信息技術促進師生關系的民主化。
10.(1) 學校文化是一種組織文化;
(2) 學校文化是一種整合性較強的文化;
(3) 學校文化以傳遞文化傳統為己任;
(4) 學校文化的縮影是校園文化。
11.(1) 學校文化不僅包括學校全體成員共同遵循的一些觀念和行為,而且也包括部分成員共同遵循的觀念和行為;
(2) 學校文化既可能會給預定教育目的達成帶來積極意義,也有可能阻礙教育目的的達成; (3) 學校文化的核心是學校各群體所具有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其中最具決定作用的是思想觀念特別是價值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