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36分)
1、 中共 屆 中全會2004年9月16日~19日在北京舉行。全會聽取和討論了胡錦濤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 。
A、十六 四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
B、十六 三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
C、十五 三 《政府工作報告》 D、十五 四 《政府工作報告》
2、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曾慶紅2005年1月5日講話強調,在全黨開展 ,是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是堅持用 重要思想武裝全黨的一個重大舉措,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重要保證,是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一項基礎工程。
A、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 “三個代表” B、加強黨的執政能力的活動 “三講”
C、提高構建和諧社會能力的活動 科學發展觀D、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三講”
3、2005年2月24日,新華社受權全文播發了《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 發展的若干意見》。
A、非公有制經濟 B、外資經濟 C、混合所有制經濟 D、股份制經濟
4、2004年12月26日, 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強烈地震(中國地震臺網測定震級為里氏8.7級)并引發海嘯,影響到東南亞、南亞和東非國家,造成重大人員傷亡。
A、印度尼西亞 B、中國臺灣 C、越南 D、泰國
5、2004年8月22日,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大會,紀念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 同志誕辰 周年。
A、毛澤東 110 B、鄧小平 100 C、毛澤東 100 D、鄧小平 110
6、2004年8月29日,第 屆奧運會圓滿落下帷幕。我國體育健兒不負黨和人民的重托,取得了運動成績和精神文明雙豐收,以 枚金牌、17枚銀牌、14枚銅牌的優異成績,高居奧運會金牌榜第 位,實現了歷史性突破,開辟了中國體育的新紀元。
A、28 32 2 B、29 32 2 C、28 30 3 D、29 30 3
7、2004年1月13日《工人日報》披露了一起案例,黑龍江某市9名養牛戶僅僅因為向外地乳品加工企業出賣鮮奶而被當地法院拘留,當地政府說,取締“黑收購奶點”是為了整頓經濟秩序,從經濟常識角度看,材料中的做法( )
A、 片面強調了市場經濟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B、 否認了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
C、 有利于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D、違背了市場經濟開放性和競爭性的要求
8、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廣州一家制藥企業自推出“一元感冒藥”就受到了外來務工人員、老人等城市低消費人群的歡迎,銷量比平時暴漲10倍以上,這說明( )
A、商品的價格是由價值決定的 B、供求關系的變化影響價格的變化
B、價格的變化影響供求關系的變化 C、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
9、2004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監管司等部門從中央銀行分離出來,成立獨立的中國銀監會。中國銀監會主要承擔的職能是( )
A、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 B、對金融業實施監督和管理,規范市場金融秩序
C、發行人民幣管理人民幣流通 D、經理國庫
10、由于我國對外貿易特別是對歐美出口的強勁增長,國際上一些國家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呼聲非常強烈,從我國對外貿易來看,如果人民幣升值則會( )
A、不利于我國的出口 B、不利于我國進口
C、導致我國商品失去技術優勢 D、導致我國商品失去管理優勢
11、下列屬于國家宏觀調調控中行政手段的有( )
A、物價管理部門核準的公共交通收費標準 B、國家適當提高糧食的收購價格
C、我國指定和實施開發性扶貧政策 D、我國人大制定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12、我國實施“走出去”戰略:①是我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②是提高我國企業國際競爭力的必由之路③是深化我國與世界各國經濟合作的重要途徑④是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途徑( )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古希臘有位哲人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點燃的火把。”這句話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
A、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 B、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C、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內容是客觀的D、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是能動的
14、“四季循環,晝夜更替”與“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共同點是( )
A、都是一種因果聯系 B、都是事物的本質聯系
C、都是一種必然的聯系 D、都是歷史的聯系
15、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從哲學看,這是( )
A、“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體現和要求B、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
C、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原理的體現和要求D、唯物辯證法根本觀點的直接體現
16、在國民經濟發展的問題上,既要重速度,更要重質量和效益,在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的問題上,不僅要重公有資產的數量和規模,更要強調公有資產質量的提升。從哲學上看,這是因為( )
A、量變只是事物數量的變化,無足輕重B、事物的發展不一定都要通過量變
C、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從質變開始 D、事物的發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
17、2004年9月聯合國第十二次拒絕將少數國家提出的所謂臺灣在聯合過的代表權問題列入本屆聯大議程。這主要說明( )
A、我國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
B、聯合國在協調國際關系,解決地區沖突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C、聯合國是政府間的國際組織,臺灣不具有主權性質 D、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
18、某市進行了對政府的“萬人評議“活動,根據群眾的評議,市房產局長和市容局長被“末位淘汰”,市人大常委會宣布罷免二人的局長職務,根據人民群眾的評議罷免政府官員說明( )
A、我國的政體是人民民主專政 B、我國的人民民主是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
C、人民群眾享有直接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利 D、我國公民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享有監督權
二、不定項選擇題(每題3分,少、漏給1分,共18分)
19、溫家寶總理在十屆人大二次會議上做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2004年國債投資要向農業、社會事業、西部開發、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傾斜,保證續建國債項目的建設。國債投資的傾斜( )
A、有利于經濟結構的調整 B、有利于實現社會全面發展
C、表明市場經濟具有開放性 D、是社會主義本質的客觀要求
20、我國將2004年定為金融改革年,決定對國有商業銀行實行股份制改革,并斥資450億美圓外匯儲備援助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為其上市作準備。2004年8月26日,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宣告成立,這是中國銀行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對此正確的認識是( )
A、國有商業銀行的所有制實現形式發生了重大變化 B、中國銀行的性質發生了重大變化
C、有利于提高中國銀行的服務水平,增強競爭力
D、有利于擴大國家的外匯儲備和黃金儲備
21、2004年9月9日《人民日報》報道,為適應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中共中央頒布了《公開選拔黨政領導干部工作暫行規定》等六個文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
A、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要求
B、是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重要措施
C、可以從根本上提高群眾的法律意識
D、有利于從組織上保證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22、2004年9月21日,首都各界代表700多人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五十五周年,胡錦濤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和政治協商制度堅持好,完善好。對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的正確認識是( )
A、中共是執政黨,在國家機關體系中處于最高地位
B、民主黨是參政黨,在人民代表大會中有代表民主黨派的成員
C、是我國基本的政治制度,完善這一制度有利推進我國的政治文明
D、中共和民主黨派在組織上獨立,在法律地位上平等
23、中共中央印發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是時代的產物,自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以來,人們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在向積極方面轉變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道德失范現象,因此,建立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思想道德體系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這一論斷體現的哲學道理有( )
A、主觀和客觀的統一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B、客觀事物是變化發展的
C、社會意識會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而變化D、辦事情要善于抓住本質和主流
24、下列屬于意識范疇的有( )
A、 生產關系 B、萬有引力定律 C、圖紙 D、方案
注意:以下各題言之成理即給分:
三、簡答題(13分)
25、今年江蘇省勞務用工形勢相當嚴峻,無論是蘇南還是蘇北,無論是傳統的勞動力輸出大市還是勞動力輸入大市,民工短缺成了共同的燃眉之急。2004年9月8日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布了《關于民工短缺的調查報告》,《報告》指出,企業缺工主要發生在珠江三角、閩東南、浙東南等加工制造業聚集的地方,工資待遇低、工作環境差、勞動強度大的企業缺工尤為嚴重。
請結合材料并運用所學經濟學知識分析“民工荒”產生的原因。
四、辨析題(15分)
26、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2004年一季度投資規模與2003年第四季度相比又有幅增長,增幅達到40%以上,國家有關部門指出,要采取措施制止這一增長勢頭。
辨題:投資可以拉動經濟增長,國家不應該制止投資大幅增長的勢頭。
五、論述題(18分)
27、根據黨的十六大部署和省十次黨代會精神,江蘇要加快落實科學的發展觀,確立了“兩個率先”,即率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發展目標。請你運用經濟常識的有關知識,就如何實現“兩個率先”提出你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