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師)
一.選擇題(在四個選項中,至少有一項是符合題意的。錯選、多選該題不給分;少選且正確的給1分。)
1.2004年9月15日,胡錦濤在紀念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5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50年來的歷程充分證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 )
A.符合中國國情、體現社會主義國家性質的根本政治制度
B.人民當家作主宗旨的直接體現
C.中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載體
D.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途徑和重要形式
2.我國財政對“三農”的投入;增加就業和社會保障投入;大力支持做好“兩個確保”和“低保”工作;增加教育、衛生、科技、文化、體育事業投入;增加對地方的轉移支付,支持推進稅制和其他方面的體制改革;保障各級政權的正常運轉。材料充分說明中央財政的支出………………………………( )
A. 有利于調節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發展 B. 有利于促進科技文衛事業的發展
C. 有利于鞏固國家政權 D. 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社會公共服務體系
3.走進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寶庫,從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都蘊涵著一個普遍真理:與時俱進!“與時俱進”所體現的哲學道理是………………………………( )
A.必須從變化了的實際出發
B.事物是變化發展的,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C.要堅持主觀與客觀的具體的和歷史的統一
D.中國共產黨總是根據新形勢提出新理論
4.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做到敢想敢干不蠻干。“敢想敢干不蠻干”要求我們……………………………………………………………………………( )
A.堅持從實際出發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統一
B.想做的事就要勇敢地去做
C.既要實事求是又要解放思想
D.大膽地做然后要認真地去想
5.“農民需要科學,科學需要農民。”這為我國農村的大量事實充分證明。這兩個“需要”說明……………………………………………………………………………………………………( )
A.實踐需要科學理論指導
B.理論以實踐為基礎
C.實踐和理論相互決定,相輔相成
D.實踐和理論是辯證統一的
6.俗話說:“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要學會“看門道”就必須……………………………( )
A.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
B.認真思考,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制作
C.培養科學的思維方法
D.發揮主觀能動性
7.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相關規定,從2005年1月1日開始,世界紡織品貿易取消配額,全球紡織品貿易進入一體化階段。為此,中國政府于2005年1月1日和 5月20日兩次自主加征紡織品的出口關稅。中國加征紡織品的出口關稅主要是為了…………………………………………………………………( )
A.增加我國的財政收入
B.提高出口商品的價格
C.促使紡織品企業提高產品質量
D.調節進出口貿易,穩定我國紡織品出口
8.當前,我國城鄉消費穩步增長,居民消費結構正在“升級”,這種變動不僅關系到居民生活水平,而且對整個經濟增長和產業結構變化起著始發性、基礎性的作用。這體現了……………………………( )
A.消費是生產的目的 B.消費是生產的動力
C.消費反作用于生產 D.生產決定消費
9.黃金作為國家外匯儲備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由哪個機構持有、管理、經營的……………………( )
A.中國銀行 B.國家財政部
C.中國人民銀行 C.國務院政府辦公室
10.我國正在實施的人才強國戰略把全面提高人的素質作為工作的重點,力爭把人口壓力轉化為人才優勢。實施這一戰略的哲學依據是………………………………………………………………………( )
A.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起決定作用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
C.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D.量變是質變的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二、問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
11.請你寫出一份教學簡案應該包含的主要內容。
12、請說出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以及必修部分四個課程模塊的名稱。
13.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強調指出,為完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各地各部門都要從實際出發,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努力實現這個目標。
閱讀上述材料回答:我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有哪些思路和舉措?
(作答提示:①根據學科的知識;②提煉觀點,形成要點。不要長篇談論。)
14.中央提出要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節約型發展道路,把我國建設成節約型社會。對此,某校高三學生組織了討論和深入的探究活動。
(1) 請運用經濟學知識,談談自己對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認識。
(2)針對本班學生的或學生家庭的或本城市的水資源利用狀況,擬訂一個研究性學習課題,并簡要寫出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高中政治教師教學能力水平考核試題答案
(滿分75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0分。錯選、多選該題不給分;少選且正確的給1分。)
1.ABCD 2. A B C D 3.ABC 4.AC 5.ABD 6.ABCD 7.D 8.BC9.C 10.AC
三、問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45分)
11.(1)課題題目(2分)(2)教學目標(2分)(3)教學重點和難點(2分)(4)教和學的方法(2分)(5)教學步驟。(2分)
12、(1)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教育與把握時代特征相統一;加強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導與注重學生成長的特點相結合;構建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的課程模塊;強調課程實施的實踐性和開放性;建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機制。(6分)
(2)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與哲學。(4分)
13.要點:(1)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2)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3)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4)深化改革,擴大開放。(5)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6)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7)推進西部大開發,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8)積極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9)建立鞏固的國防,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10)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每點1分,共10分)
14.(1)A.建設節約型社會就是要切實保護和合理利用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消耗獲得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3分)B.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必要性: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環境承載能力較弱。有利于現代化建設;有利于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有利于中華民族生存和長遠發展。(3分)C.樹立和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積極推進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和消費模式的轉變。加強法制建設,完善政策舉措,強化節約意識,盡快建立健全促進節約型社會建設的體制和機制。(3分)
(2)A.課題:建設節水型城市(2分)。
B.研究目的:引導人們樹立節水意識(2分)。
C.研究方法:查閱資料、實地考察、調查訪問、學習與咨詢、小組合作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