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科學小品的一般知識。 
2.使學生了解本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地說明事物的特點。 
3.讓學生了解并學習本文綜合運用多種說明方法說明事物的特點。 
4.讓學生體會本文既有科學性、又有文學性的特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本文的結構方式。 
     難點:本文語言的科學性和文學性。 
教學設想 
本課內容容易把握,要點是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以及文章文學情趣的分析和理解,前兩點宜采用教師質疑,學生思考、討論、作答,教師予以評析、明確的方式進行;關于文學情趣這一點,略有難度,宜主要以教師講析為主。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國南方有一種非常有名的水果,它叫荔枝。大家不僅看見過,聽說過,而且品嘗過。今天,我們要學習賈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看看他是如何介紹荔枝的。 
二、作者簡介 
賈祖璋(1901—1988),浙江海寧人,我國著名科普作家。代表作有《中國植物圖鑒》、《鳥類概論》等專著,以及《鳥與文學》、《動物珍話》、《生活素描》、《生物學碎錦》等科普作品。具有相當高的思想性、科學性、藝術性。 
(結合《高一語文優化設計》) 
三、解題 
1.南州六月荔枝丹 
南州:生長的地域 
六月:成熟的時間 
丹:明艷的色澤 
(結合課文注釋①) 
2.文體 
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屬于說明文,既有科學性,又有文學性。 
四、檢查預習 
請兩位學生依次朗讀,教師隨時在黑板上寫下學生讀錯的字。每個同學朗讀后,教師均需對其朗讀情況作三言兩語的簡要評定。 
詞語注音 
紅繒(    )  紫綃(    )  醴酪(    )  龜裂(    ) 
龜甲(    )  蒂部(    )  渣滓(    )  貯藏(    ) 
答案:zēng  xiāo  lǐ lo  jūn  guī  d  zǐ  zh  
五、分析課文 
(一)課文結構 
1.荔枝的形態和果實。(1-10) 
① 引述白居易《荔枝圖序》引出說明對象(1) 
② 荔枝的外部形態 (2-5) 
A 荔枝外殼構造(2) 
B 荔枝外殼的顏色(3) 
C 荔枝的形狀(4) 
D 荔枝的大小及重量(5) 
③ 荔枝的果實(6-10) 
A 荔枝的殼膜(6) 
B 荔枝的果肉(7) 
C 荔枝的貯運(8) 
D 荔枝的果核(9) 
E荔枝的花(10)
2.荔枝的生產情況(11-14) 
A 荔枝的產地分布(11) 
B 有關荔枝的專著(12) 
C 荔枝的移植(13) 
D 大力發展荔枝生產的建議 (14) 
歸納: 
外殼 
形態  顏色 
形態 
荔枝的生態        大小 
膜 
肉 
南州六月荔枝丹              果實  (貯運) 
核 
花 
產地 
荔枝的生產  品種 
移植 
發展 
說明順序: 
(說明順序有:A時間順序:有先到后;B空間順序:由表及里,由外及內;C邏輯順序:由主要到次要) 
(《高一語文優化設計》) 
本文按照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的說明順序合理地安排了文章的結構。請按題意填空。 
1.課文第2至9自然段按(                        )的說明順序寫荔枝的果實,其中,第2至4自然段寫荔枝果實的(            ),第6至9自然段寫荔枝果實的(              )。 
2.第10自然段寫荔枝的(     ),課文將這一內容安排在介紹果實之后,根據的是(               )的說明順序。 
3.課文先寫荔枝的(             ),再寫荔枝(            ),也是按(             )順序進行說明的。這樣安排符合我們對荔枝這種水果認識了解的一般順序。 
答案:1. 由表及里,由外到內   外部形態  內部構造 
          2.花  由主到次 
3.生態結構  生產情況  由主到次 
(二)說明方法 
(《高一語文優化設計》) 
課文中引用了許多古詩句來說明有關荔枝的知識,試指出下列引詩的具體說明對象。 
1.飛焰欲橫天 
答案:荔枝成熟時的顏色 
2.盈盈荷瓣風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嬌。 
答案:荔枝殼膜的形狀和顏色 
3.紅云幾萬重 
答案:果實成熟時荔枝林的顏色和形態 
4.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 
答案:荔枝不耐貯藏 
5.密移造化出閩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答案:古代歷史上移栽荔枝的情形 
6.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答案:唐玄宗時以飛馬運荔枝供宮中享用的情形 
7.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答案:古人對荔枝美味的贊頌 
指出下列各段所用的說明方法。 
1.荔枝呈心臟形、卵圓形或圓形,通常蒂部大,頂端稍小。蒂部周圍微微突起,稱為果肩;有的一邊高,一邊低。
定義說明 
還有一些稀奇的品種,如細長如指形的“龍牙”、圓小如珠的“珍珠”,因為缺少經濟價值,現在已經絕種了。 
舉例   比喻 
一個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結實總在一百以下,所以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諺語。 
數字   比喻 
六、總結 
1.課文結構(包括說明順序) 
(見教案) 
2.說明方法 
說明語言科學性和文學性。 
七.遷移訓練 
1.《高一語文優化設計》延伸閱讀 
2.高考真題 
八.作業 
用文藝性的筆調寫一篇短文,介紹你家鄉出產的一種水果或其他特產,力求寫出其中蘊含的文化意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