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答案】:
對
試題解析:
德育中的榜樣示范法指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為來影響受教育者的方法。
第43題男女智力總體水平大致相同,但智力結構有差異。( )
【正確答案】:
對
試題解析:
男女智力總體水平大致相同,但是智力的優勢領域有區別,各個智力因素的發展也有先后之分。
第44題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價值取向,也是我國改革與發展的核心思想。( )
【正確答案】:
對
試題解析: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價值取向,也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思想,更是我國改革與發展的核心思想。
第45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規定,縣鄉兩級人民政府應當為農村中小學教師解決住房提供方便。( )
【正確答案】:
對
試題解析:
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六章第二十八條的相關規定。
第46題依法執教是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必然要求。( )
【正確答案】:
對
試題解析:
依法執教是社會主義教育的根本需要,也是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必然要求。
第47題《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定,教師的工資水平應當不低于當地公務員的工資水平。( )
【正確答案】:
錯
試題解析:
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五章第二十五條的規定,不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的內容。
第48題課堂里某種占優勢的態度與情感的綜合狀態稱為課堂氣氛。( )
【正確答案】:
對
試題解析:
題干所述符合課堂氣氛的含義。
第49題教學大綱是教學計劃。( )
【正確答案】:
錯
試題解析:
1992年,原國家教委在制定九年義務教育的教學計劃時,把“教學計劃”更名為“課程計劃”。把原來用的“教學大綱”改稱為“課程標準”。課程計劃體現了國家對學校的統一要求,是編寫各科課程標準和教材的主要依據;課程標準是課程計劃的分學科展開,每門學科都有對應的學科課程標準。
第50題教育既傳遞文化又是文化的本體。( )
【正確答案】:
對
試題解析:
教育的內容就是人類的文化,教育活動在客觀上起著文化的傳承和普及作用。
第51題夢是特殊的心理活動,是典型的無意想象。( )
【正確答案】:
對
試題解析:
夢是沒有預定目的、不由自主產生的想象,是無意想象的極端表現。
第52題判斷一個人的心理健康狀況應兼顧內部協調與對外適應兩方面。( )
【正確答案】:
對
試題解析:
略。
第53題學習是由反復經驗引起的,它所引起的行為及行為潛能的變化是暫時的。( )
【正確答案】:
錯
試題解析:
學習是由反復經驗引起的,它所引起的行為及行為潛能的變化是持久的。
第54題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能有效增強記憶。( )
【正確答案】:
對
試題解析:
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可以更好地提高記憶效果,例如視聽結合能夠提高記憶效果。
第55題教師智能結構是由教師知識結構、智力結構和能力結構三個維度構成的有機整體。( )
【正確答案】:
對
試題解析:
智能結構包括知識、智力和能力。
第56題馬斯洛將認知、審美的需要列入歸屬與愛的需要之中。( )
【正確答案】:
錯
試題解析:
認知、審美的需要屬于成長性的需要。
第57題德育就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 )
【正確答案】:
錯
試題解析:
德育不僅僅指道德教育,它還包括對受教育者在政治、思想方面施加影響的活動。
第58題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
【正確答案】:
對
試題解析:
略。
第59題新課程倡導研究性學習,所以應拋棄傳統的接受性學習。( )
【正確答案】:
錯
試題解析:
略。
第60題中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同伴的影響越來越強,在某種程度上甚至超過父母的影響。 ( )
【正確答案】:
對
試題解析:
研究表明,從初一到高二的青少年學生存在著從接受父母影響向接受同伴群體影響轉變的趨勢。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30分)
第61題 結合品德形成的過程和影響其形成的因素,論述如何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
【正確答案】:
請參照解析
試題解析:
(1)品德的形成是一個從外到內的轉化過程,是社會規范的接受和內化,大致經歷三個階段,即依從、認同、內化。
(2)教師可以綜合應用一些方法來幫助學生形成或改變品德。常用的方法有言語說服、榜樣示范、群體約定、價值辨析、獎懲等。具體來講,有以下幾種方法:①有效的說服。運用技巧對學生進行言語說服。②樹立良好的榜樣。通過對榜樣的觀察學習改變學生的行為。③利用群體約定。利用群體約定通過改變學生的態度來改變學生品德。④價值辨析。引導學生利用理性思維和情緒體驗來檢查自己的行為模式,以發現自身的價值。⑤給予適當的獎勵和懲罰。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品德的相關知識。
第62題談談你對素質教育的理解以及教育工作者在推動素質教育全面實施過程中應發揮什么作用。
【正確答案】:
請參照解析
試題解析:
(1)國家《關于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中對素質教育作了明確解釋:“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的國家教育方針,著眼于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
(2)素質教育的內涵: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
(3)在素質教育中,教師作為學校教育的主導者,學生發展的指導者,學校發展的促進者,教師應根據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發揮教育主導作用,面向一切學生和學生的一切,激發學生潛能,影響學生人格發展,健全學生個性,塑造學生品德,引領學生探索求知,鼓勵學生實踐創新,鍛煉學生健康體魄,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
【命題立意】考查素質教育的相關內容。
第63題有些教師說,他們沒學過教育學、心理學,但照樣教了幾十年的書,還有的老師說,孔子沒有學過教育學、心理學,但并不妨礙他成為萬世師表。你認為上述觀點正確嗎?為什么?
【正確答案】:
請參照解析
試題解析:
該觀點是錯誤的。因為:
(1)這些教師認為沒有教育理論,一樣可以進行教育實踐,他們都忽略了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密切聯系。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沒有實踐依據的理論是空洞的理論,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教育工作者應該在正確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實踐,這樣才能避免盲目摸索,更有效率地實現教育目的。
(2)教育理論對于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意義都十分重大。從理論功能上講,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解釋教育現象、指導教育實踐、推動教育改革,為學習其他相關學科提供堅實的理論根基;從實踐意義上講,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樹立科學的教育觀、提高教育質量、總結經驗、探索規律。
(3)孔子是個實踐經驗非常豐富的教師,他不僅擁有經驗,還有豐富的教育理論。“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等,都是孔子總結教學經驗而提出來的教學理論,這些理論反過來直接指導了教育教學實踐。因此,真正重視教育實踐的人,是不應也不會輕視教育理論的。
【命題立意】考查對教育理論知識重要性的把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