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識記
1、角色的概念
2、角色期待
3、教師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
4、教師的人格特征
5、教師的行為特征
6、教師期望效應(皮革馬利翁效應)
7、專家型教師
8、心理健康。
(二)理解
1、教師角色期待的形成
2、教師職業成長的過程
3、專家型教師與新手教師的比較
4、教師心理健康的現狀
5、教師的壓力與應對
6、教師的職業倦怠與干預。
(三)應用
(1)如何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如何促進教師的成長?
(2)如何維護教師的心理健康。
第三部分 教育政策法規
一、教育政策法規基礎知識
(一)識記
1.教育政策、教育法規的概念。
2.我國教育政策、法規的體系、類型、結構及特征。
3.教育法律規范、教育法律關系、教育法律適用、教育行政執法、教育法律責任、教育法律救濟等教育法學基本概念。
(二)理解
1.教育政策、法規在國家政策、法規體系中的地位;教育政策、法規的功能。
2.教育政策的制定、實施、評價、調控與教育法規的制定、執行(適用)、監督等過程程序。
3.有關教育法律規范、教育法律關系、教育法律適用、教育行政執法、教育司法、教育法律責任、教育法律救濟等教育法學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
(三)運用
1.能夠辯析教育政策與教育法規的聯系與區別。
2.能夠運用教育政策、教育法規(或教育法學)基本理論分析小學教育中的政策、法律問題案例。
二、現行主要的教育政策及重要規定
(一)識記
《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教育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關于適應新形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等教育政策文獻的名稱、頒布時間及其與小學教育教學工作密切相關的政策規定。
(二)理解
《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教育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關于適應新形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等教育政策文獻的基本精神和它們對小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大意義。
(三)運用
能夠運用上述教育政策文獻的主要思想、觀點及其有關的政策規定,分析小學教育中的政策問題案例。
三、現行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規及重要規定
(一)識記
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有關教育的主要條款;
2.我國現行教育法律的的名稱、頒布與開始施行的時間。
3.我國教育基本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關于教育方針、教育(辦學)基本原則、公民受教育權、教育基本制度、學校和學生的權利與義務、教育投入與條件保障、法律責任等方面的重要法律規定。
4.《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修訂)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等教育單行(專門)法律關于義務教育的制度、方針、領導與管理體制、實施主體與職責、學生、學校、教育教學、經費保障與教師的權利和義務、資格和任用、培養和培訓、考核、待遇、獎勵及法律責任等方面的重要法律規定。
5.《教師資格條例》關于教師資格的獲得條件和撤銷、喪失法定情形等規定。
(二)理解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的性質、地位和意義。
2.《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等教育法律的相關內容及法律規定。
3.《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教育相關法律的主要內容及其有關規定。
4.《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禁止使用童工條例》、《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等教育行政法規的主要內容及其有關小學教育教學和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規定。
4.《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 、《中小學校園環境管理的暫行規定》、《小學德育綱要》、《小學管理規程》、《中小學德育規程》、《教育行政處罰暫行實施辦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以及《小學教師職務試行條例》、《小學班主任工作暫行規定》(試行)、《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規定》、《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獎勵規定》、《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浙江省中小學學生人身安全事故預防與處理辦法》等教育規章和教育規范性文件的主要內容及其有關小學教師、教育教學和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規定。
(三)運用
1.能夠識別不同的教育法規類型: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規、地方性教育法規、部門教育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等。
2.能夠運用我國現行的教育法律法規及有關法律規定,判別現實中的教育違法現象,分析教育違法問題。
四、“依法執教”、預防常見違法行為(侵權)等方面的知識內容
(一)識記
“依法執教”的涵義和依法執教的標準(或要求)。
(二)理解
1.依法執教的意義。
2.教師違法(侵權)行為的主要類型(侵犯學生受教育權、人格權、隱私權、生命權、健康權、人身自由權、肖像權、名譽權、財產權、著作權以及性侵害和不作為違法侵權)及表現特征
3.教師違法(侵權)行為的主要法律責任。
4.預防教師違法(侵權)行為的必要措施。
(三)運用
能夠按照“依法執教”標準(或要求),進行案例分析,判別現實中的教師違法現象和侵權行為,明確相應的法律責任,并能提出必要的預防措施。。
Ⅳ.考試形式及試卷結構
一、考試形式
閉卷,筆試。試卷滿分為100分,考試限定用時150分鐘。
二、試題類型及分值分配
(一)選擇題(15題,每題2分,共30分)
(二)名詞解釋(4題,每題4分,共16分)
(三)簡答題(4題,每題5分,共20分)
(四)論述題(2題,每題10分,共20分)
(五)材料分析題(1題,每題15分,共14分)
Ⅴ.試題樣例
一、選擇題(在被選答案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將其選出并把它的標號寫在題后的括號內)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專著是《 》。
A.大學 B.論語 C.學記 D.論演說家的教育
2.“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這種現象是:
A.感覺適應 B. 感覺對比 C.感覺后效 D. 感覺的相互作用
3.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是:
A. 華生 B. 桑代克 C. 苛勒 D. 勒溫
二、名詞解釋
1.師生關系
2.前攝抑制
3.學生權利
三、簡述題
1.依據《教育法》和《教師法》,簡述我國教師具有的基本權利。
2.確定教育目的的依據。
3.知識的類別。
四、論述題
1.論述認知性道德發展模式的基本觀點及其對我國學校德育的啟示。
2.根據實例說明如何防止教師的違法行為?
3.如何保持教師的心理健康?
五、材料分析題
閱讀材料,并回答下列問題:
1. 您認為學生成長的條件有哪些?
2. 學生成長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3. 你如何理解學生成長的動力?
必須承受的痛苦
鮑勃三歲半的女兒扁桃體炎,醫生開了十針青霉素,一天兩針。頭兩天時妻子帶她去打針,女兒哭,妻子也垂淚。第三天妻子實在受不了,死活不去了,把擔子卸給了鮑勃。
鮑勃把藥和注射單揣進了兜里,對坐在床上翻圖畫書的女兒說:“乖,咱們去打針!
女兒可憐巴巴地望著鮑勃,沙啞地說:“爸,打針很疼。”
鮑勃坐下來說:“疼也得打呀,要不你的病好不了,上不了幼兒園,爸爸媽媽也上不成班,得在家看著你。不上班就沒有錢,怎么給你買玩具和好吃的?”
“那我以后不要玩具和好吃的還不行嗎?”
鮑勃停下來,給她時間思考。鮑勃想小孩也有足夠的做出正確分析判斷的能力,只要把道理講清楚。
女兒想了片刻,終于無可奈何地張開雙臂叫鮑勃抱,說道:“爸爸,咱們去吧。”
打針時她又哭了,不過不厲害,針沒拔出來已哭完了。
下午又去打針時,鮑勃抱著她慢慢往醫院走,鮑勃對她說:“乖,不是爸爸不疼你,可人活著就有很多事,很多痛苦,只能自己去承受,誰也替不了你。”
女兒似乎懂了,因為鮑勃感到她的小臉好像剛毅起來。
這一針,她沒哭,嘴唇哆嗦著,卻一滴眼淚也沒掉。
第四天上午八點,鮑勃剛要開口,女兒拿著注射單和藥站在鮑勃面前,說:“爸爸,咱們去打針!”
鮑勃抱起她,緊緊地摟在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