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基礎知識部分
一、判斷題(判斷對錯,對的在題后括號內打“”,錯的打“”。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1.一般認為,運動中的能耗率與運動強度成負相關。()
2.從氣體交換的角度來說,進入肺泡的氣體量才是真正的有效氣體量。()
3.心迷走神經作用于心臟可以使心搏加快加強。()
4.一切隨意運動,嚴格地講,都是反射。()
5.測量所得到的觀測值是由數值和計量單位組合而成的。()
6.體育科學研究者智力結構的基本要素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注意和思維能力。()
7.體育課的負荷包括運動負荷和心理負荷兩個方面。()
8.流感疫苗每人每年只需注射一次,接種后7~15天產生抗體,并在體內延續一年。()
9.骨折后如果膜存在,骨組織自身可愈合和再生。()
10.運動時強調充分做好準備活動,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升高體溫。()
11.股四頭肌位于大腿前外側,是人體中最強有力的肌肉之一。()
12.皮膚具有豐富的神經纖維和感受器。()
13.酶是具有催化活動性和特異性的特殊蛋白質。()
14.可以采用胸外心臟按壓來搶救電擊傷、窒息和溺水的人。()
15.運動美感是先天具備的個體對運動美的認識和體驗。()
16.一般情況下,風速不大時,順風投擲(鐵餅),應適當增大出手角度,逆風時應適當減小出手角度。()
17.支撐反作用力是影響人體跑速的主要內力之一。()
18.當風速超過2米/秒時,對于短跑運動員來說,空氣起助力作用。()
19.投擲最后用力動作的順序要遵循從上到下。()
20.重力在人體運動時,總是起著阻力的作用。()
二、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你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干后括號內。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1.完成具體肌肉動作是通過()
A.視覺B.肌肉本體感覺
C.皮膚感覺D.前庭感覺
2.對評定生理負荷量,最簡便易行的實用指標是()
A.心率B.血壓
C.肺活量D.尿蛋白
3.在人體運動過程中,工作能力逐步提高的過程稱為()
A.準備活動B.賽前狀態
C.進入工作狀態D.穩定狀態
4.健康成人一次失血過多,會出現血壓下降、脈搏加快,這些不適癥狀出現的失血量為()
A.500mLB.1000mL
C.1200mLD.1500mL
5.運動解剖學這一門學科研究的是()
A.人體生理變化B.人體形態結構及運動規律
C.人體生化機制D.運動疾病
6.人體的組織分四種基本類型,它們是()
A.上皮組織、肌組織、骨組織、軟骨組織
B.脂肪組織、結締組織、肌組織、骨組織
C.肌組織、骨組織、脂肪組織、神經組織
D.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組織、神經組織
7.學生的一學年中在哪一季應少排新課,多安排復習?()
A.第一學季B.第二學季
C.第三學季D.第四學季
8.下列哪一味中藥不能起到預防流行性感冒的作用?()
A.枸杞B.板藍根
C.大青葉D.貫眾
9.機體處于無氧狀態時,體內糖分解產生的最終代謝產物是()
A.二氧化碳 B.乳酸
C.酮體D.水
10.夜盲癥是指在黑夜中不能辨別周圍事物,主要是體內缺乏()
A.維生素AB.維生素B
C.維生素KD.維生素D
11.運動后不宜立即進食,至少應休息()
A.10minB.20min
C.30minD.40min
12.籃球中“人盯人”戰術,就要求運動員加強()
A.注意范圍B.注意的穩定性
C.注意轉移D.記憶
13.教育部規定:學生每天平均應有的體育鍛煉時間是()
A.30minB.40min
C.50minD.60min
14.小學體育教材的特點具體體現在()
A.游戲、基本體操占時數比重較大B.包含跳躍和投擲項目
C.運動生理和運動衛生知識D.女生安排藝術體操
15.降低血糖水平的激素是()
A.甲狀腺素B.胰高血糖素
C.性激素D.胰島素
16.人際關系因素屬于發展學生的()
A.心理健康水平B.身體健康水平
C.社會適應能力D.智力發展水平
17.學生在運動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是指()
A.速度B.體能
C.力量D.運動能力
18.為了有效地發展體能,教師要控制和調節的基本要素是指()
A.身體素質B.運動能力
C.身體健康D.負荷與休息
19.知識技能教學與能力培養相結合原則的主要依據是指()
A.掌握體育知識技能B.教育、教養和發展
C.積極啟發學生思維D.直觀與講解
20.學校體育工作的核心是指()
A.體育教學B.課外活動
C.課外訓練D.課外競賽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1.估算人體最高心率的經驗公式是。
2.生命的基本特征至少包括、和三種。
3.我國健康青年人安靜時的動脈收縮壓為mmHg,舒張壓為mmHg。
4.運動過程中,人體功能狀態的變化依其發生的順序可分為賽前狀態、、進入工作狀態、和恢復。
5.體育科學是整個人類科學體系的組成部分,它是研究和揭示的一個系統的學科群。
6.文獻綜述分為和的兩種形式。
7.關節面多為一凸一凹,凸的為,凹的為,關節面都被覆一層軟骨。
8.人體內的骨骼肌一般由中部的和兩端的構成。肌肉內還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分布。
9.根據血液循環的途徑和功能的不同,血液循環可分為循環和循環。
10.椎間盤由周圍的和中央的兩部分組成。
11.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是。
12.消化和呼吸的共同通道是。
13.人體中的脂溶性維生素是、、、。
14.兒童少年每日睡眠時間不應少于小時。
15.體育鍛煉可以調節、保持良好的、促進身心健康。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5分,共15分)
1.試說明準備活動的生理作用。
2.簡述判定籃球比賽回后場的三要素。
3.7個球隊參加單循環比賽,計算出比賽的場數、輪次,并排出輪次表。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0分)
論述完整技術教學的優點。
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部分
六、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5分,共10分)
1.試述小學班主任在工作中所扮演的幾個主要角色。
2.簡述培養學生良好學習態度的主要方法。
七、論述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0分)
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答案解析
專業基礎知識部分
一、 判斷題
1.× 【解析】人體運動時能量消耗明顯增加。
2.√ 【解析】即肺泡通氣量,指每分鐘吸入肺泡的實際能與血液進行氣體交換的有效通氣量。
3.× 【解析】其釋放的遞質是乙酰膽堿,對心臟有抑制作用,可使心搏減慢減弱。
4.√ 【解析】反射是指在中樞神經系統的參與下,動物或人體對內外環境變化做出的規律性應答。
5.√ 【解析】略。
6.√ 【解析】體育科學研究者智力結構包括五大基本要素: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注意力、思維能力。
7.√ 【解析】在體育課中,只有運動負荷和心理負荷保持適宜,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8.√ 【解析】一般在流感流行高峰前的1~2個月接種。接種后一年內基本上能免除或降低流感對身體的危害。
9.√ 【解析】在骨的表面有一層骨膜,它對骨的再生和生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骨折后1周,骨膜內的成骨細胞開始大量分裂增生,形成新生骨,并從骨折兩端沿著血腫機化后變成纖維組織,最后兩端連接一起,將纖維組織變成骨組織。
10.√ 【解析】準備活動的作用在于調整賽前狀態、克服內臟器官的生理惰性、提高機體的代謝水平使體溫升高、增強皮膚的血流量有利于散熱。
11.× 【解析】股四頭肌有四個頭,分別為骨直肌、骨內側肌、骨外側肌和骨間肌。它們分別位于大腿前面中部、前內側、前外側、骨直肌深部。粗略說,股四頭肌整體位于大腿正前面及兩側全部的范圍。
12.√ 【解析】皮膚具有豐富的感受神經末梢,能感受外界的多種刺激。
13.× 【解析】酶是活性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其中絕大多數是蛋白質,少數是RNA。
14.√ 【解析】胸外心臟按壓適用于各種創傷、電擊、溺水、窒息、心臟疾病或藥物過敏等引起的心博驟停。
15.× 【解析】運動美感主要來源于身體活動過程中所產生的把自我潛在的愿望變成現實的需要的一種傾向。這一美的需要是一種自我實現的過程。
16.√ 【解析】在投擲鐵餅時,逆風情況下,出手角度要小些,順風情況下,出手角度要大些,以減小空氣的阻力作用和增加空氣的升力作用。
17.× 【解析】支撐反作用力是影響人體跑速的主要外力之一。
18.× 【解析】空氣助力或阻力應考慮順風和逆風的區別。
19.× 【解析】投擲的用力順序應當要遵循從下到上,從下肢到腰部到上肢的用力順序。
20.× 【解析】人體重力在滑雪運動的大部分動作中都起到助力作用。
二、 單項選擇題
1.B 【解析】肌肉周邊分布有各種本體感受器,能感受肌肉被牽拉的程度以及伸展程度。
2.A 【解析】心率較之血壓、肺活量和尿蛋白都簡便易行。
3.C 【解析】賽前狀態產生一系列條件反射性變化;準備活動使肌肉在神經中樞的相應部位留下興奮性提高的痕跡;進入工作狀態是機能水平逐漸提高;穩定狀態機體處于最好的機能水平。
4.B 【解析】略。
5.B 【解析】運動解剖學研究人體形態結構及運動規律。
6.D 【解析】略。
7.D 【解析】根據人體機能各器官的工作周期而定。第四學季因學習能力顯著下降,要少排新課而多安排復習。
8.A 【解析】枸杞有補氣強精,滋補肝腎、抗衰老、止消渴、暖身體、抗腫瘤的功效,沒有預防流行性感冒的作用。
9.B 【解析】糖代謝的途徑有無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無氧呼吸的最終產物是乙醇或乳酸,有氧呼吸的最終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10.A 【解析】夜盲癥主要是人體缺乏維生素A。幼兒缺乏維生素D會導致生長發育障礙、成年人缺乏維生素D會導致骨質疏松。
11.C 【解析】運動后骨骼肌、心肌都處于興奮狀態,此時胃腸蠕動減少,消化液分泌減少,至少應休息半個小時。
12.A 【解析】略。
13.D 【解析】略。
14.C 【解析】小學體育教材的特點是要教會學生基本的衛生保健知識;簡單、易學、不易受傷的運動。
15.D 【解析】胰島素調控血糖水平,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
16.C 【解析】略。
17.B 【解析】體能是運動過程中基本的運動能力,而運動能力是指個人的活動能力。
18.D 【解析】教師協調運動負荷與間歇的時間是發展體能的基本要素。
19.B 【解析】略。
20.A 【解析】略。
三、填空題
1.220-年齡(歲)
2.生殖新陳代謝應激
3.100~12060~80
4.準備活動穩定工作狀態
5.體育現象體育內部和外部規律
6.綜合性專題性
7.關節頭關節窩
8.肌腹肌腱
9.體肺
10.纖維環髓核
11.小腸
12.咽
13.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
14.9
15.體能心態
四、 簡答題
1.【答案要點】
(1)調整賽前狀態: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調節不良的賽前狀態;
(2)克服內臟器官的生理惰性:提高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的機能水平,縮短進入工作狀態的時間;
(3)提高機體代謝水平、使體溫升高:降低肌肉的粘滯性,提高肌肉收縮和舒張速度,預防運動損傷;
(4)增強皮膚的血流量有利于散熱,防止正式比賽時體溫過高。
2.【答案要點】
(1)球隊控制球;
(2)在前場最后觸球;
(3)在后場首先觸及球。
3.【答案要點】單循環比賽的總場數為N(N-1)/2=21場;輪次為7。輪次表如下:
第一輪第二輪第三輪第四輪第五輪第六輪第七輪
1-77-66-55-44-33-22-1
2-51-57-46-35-24-13-7
3-62-41-37-26-15-64-6
4-03-02-01-07-07-05-0
(或者)
第一輪第二輪第三輪第四輪第五輪第六輪第七輪
1-01-71-61-51-41-31-2
2-70-67-56-45-34-23-7
3-62-50-47-36-25-74-6
4-53-42-30-27-06-05-0
五、論述題
【答案要點】完整技術教學是從動作開始到結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連續地進行教學和練習的方法。其優點主要體現在教學中能保持動作結構的完整性,便于形成動作技術的整體概念和動作間的聯系。在實施完整技術教學時可采用:(1)利用示范和演示來幫助學生建立動作表象;(2)抓住重點進行突破;(3)通過幫助與輔助降低難度;(4)有意識地降低對動作質量的要求;(5)開發多種輔助練習和誘導性練習。
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部分
六、簡答題
1.【參考答案】一個良好的班集體的形成要經歷三個階段,即起始階段、發展階段、成熟階段。作為班主任,要在每個階段扮演好不同的角色。
(1)起始階段要扮演好“保姆”角色。班主任直接對學生進行管理、監督。
(2)發展階段要扮演好“教練”角色。隨著對班級學生的了解,班主任應充分發揮班干部的作用,充分利用每個學生的長處,讓每個學生都進入班級管理的“角色”,努力扮演好“教練”角色,做一些指導工作。
(3)成熟階段要扮演好“顧問”角色。學生學會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是班級管理的最高境界。作為班主任,在前兩個階段的基礎上,應大膽地、盡可能地放權,像班干部的產生、任期與改選,班集體中的各種活動計劃的制訂、實施及總結等,均由班集體成員討論、決定。
2.【答案要點】
(1)重視家庭教育;
(2)創設快樂的課堂教學氛圍;
(3)讓學生課外樂學;
(4)建立友善的人際關系;
(5)加強思想教育與意志培養。
七、論述題
【答案要點】
(1)提高認識,明確目標;
(2)激發興趣,培養自覺性;
(3)指導方法,掌握規律;
(4)培養習慣,養成精神;
(5)拓展空間,創意作業。
合理創設情境,使學生愿學;誘導學生思維,使學生樂學;自我評價分析,使學生會學;分層指導訓練,使學生善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需要教師積極探索,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在教學中不斷研究,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