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師招聘網
首頁 浙江教師 福建教師 江蘇教師 廣東教師 江西教師 安徽教師 北京教師 上海教師 天津教師 湖南教師 湖北教師 河南教師
河北教師 海南教師 重慶教師 貴州教師 遼寧教師 吉林教師 山西教師 廣西教師 云南教師 陜西教師 甘肅教師 青海教師 四川教師
山東教師 內蒙古教師 黑龍江教師 寧夏教師 新疆教師 西藏教師 教師面試 說課稿 考試大綱 教師招聘試題 特崗教師 教師資格考試 教師資格大綱
杭州教師  廣州教師  長沙教師  南京教師  福州教師  南昌教師  教師考試大綱  教師資格大綱  政治資料  地理資料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教師招聘試題 >> 心理學試題 >> 內容

2012年中學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心理學》預測試題及答案解析三

時間:2012-10-23 15:47:00 點擊: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個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干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本大題共 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一般認為,教育心理學成為獨立學科是以1903年《教育心理學》為標志, 其作者是( )

A.馮特

B.桑代克

C.布盧姆

D.詹姆士

2.有目的地嚴格控制或創設一定條件,人為地引起或改變某種心理現象并加以記錄的心理學方法,叫做( )。

A.觀察法

B.調查法

C.實驗法

D.教育經驗總結法

3.布盧姆提出的學習理論是( )。

A.掌握學習

B.認知學習

C.情感學習

D.行為學習

4.遷移的形式訓練說的心理學基礎是( )。

A.官能心理學

B.人本主義

C.行為主義

D.認知心理學

5.問題解決的最后一個階段是( )。

A.分析問題

B.提出假設

C.發現問題

D.檢驗假設

6.關于遺忘的解釋有各種理論研究,其中動機性遺忘理論的提出者是( )。

A.阿特金森

B.弗洛伊德

C.艾賓浩斯

D.桑代克

7.一般來說,認知風格中場依存性者更感興趣的學科是( )。

A.文學

B.數學

C.化學

D.物理

8.讀文章標題,去猜測文中具體內容是屬于( )訓練。

A.頭腦風暴訓練

B.自我設計訓練

C.發散思維訓練

D.推測與假設訓練

9.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階段是( )。

A.物質活動與物質化活動

B.活動定向

C.有聲的外部言語

D.無聲的外部言語

10.刺激一反應聯結學習理論最初的代表人物是( )。

A.桑代克

B.華生

C.斯金納

D.布魯納

11.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采用在主體句下畫線的方法幫助學習,這種學習策略屬于( )。

A.組織策略

B.精細加工策略

C.資源管理策略

D.復述策略

12.垂直遷移和水平遷移分類的最初提出者是( )。

A.加涅

B.華生

C.布魯納

D.斯金納

13.賈德提出的遷移理論是( )。

A.形式訓練說

B.共同要素說

C.概括化理論

D.關系理論

14.課堂情境結構包括班級規模的控制、課堂常規的建立和( )。

A.教室的布置

B.教師的行為表現

C.學生的學習方式

D.學生座位的分配

15.內化是指在思想觀點上與他人的思想觀點一致,將自己所認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觀點、信念融為一體,構成一個完整的( )。

A.新觀點

B.認知結構

C.策略系統

D.價值體系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20個空,每空1分,共20分。)

1.__________是經驗獲得與問題解決的必要條件。

2.根據作用與學習活動的關系可把學習動機分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心理現象是心理活動的表現形式。一般把心理現象分為兩類,即__________ 與__________。

4.個性心理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射一詞原本是物理學概念,心理學家__________將其引人心理學。

6.__________是構成神經系統的基本單位,它們之間相接觸的部分叫突觸。

7.反射弧是實現反射的神經結構,它由感受器、__________、__________、傳出神經、__________五部分組成。

8.當刺激持續地作用于人的感官時,人對刺激的感覺能力會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做__________。

9.在特定條件下對事物必然產生的某種固有傾向的歪曲知覺是__________。

10.思維的基本單位是概念,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是__________關系。

11.技能的學習要以__________的掌握為前提。

12.在操作定向階段形成的映象包括——的各種信息和與操作技能學習有關或無關的各種內外刺激的認識與區分。

13.學生學習了m(a+b)=ma+mb后,認為lg(a+b)=lga+lgb,這在心理學中稱__________。

14. __________是理解科學知識的起點,是學生由不知到知的開端,是知識獲得的首要環節。

15.__________身教重于言教是__________的作用在教育實踐中的表現。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5分,共30分。)

1.簡述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

2.簡述教育心理學的發展趨勢。

3.簡述感覺產生的過程。

4.簡述中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及對教育的意義。

5.簡要說明人格結構的自我調控系統。

6.在原型定向階段,教師應當怎樣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1.有人建議在教育實踐中,“要多使用獎勵,而盡量少用懲罰”。請簡要闡述你對這種建議的看法。

2.試述學生的知、情、意、行諸因素統一發展的規律。

【答案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B [解析]1879年馮特在菜比錫大學建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標志著科學心理學的誕生;而1903年桑代克的著作《教育心理學》則是教育心理學成為獨立學科的標志。

2.C [解析]觀察法是在自然條件下,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客觀對象,收集、分析事物感性資料的一種方法。調查法是指通過書面或口頭回答問題的方式,了解被試者的心理活動的方法。實驗法是指有目的地嚴格控制或創設一定條件,人為地引起或改變某種心理現象并加以記錄的研究方法。教育經驗總結法是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狀態下,依據教育實踐所提供的事實,按照科學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現象,揭示其內在聯系和規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高度,促進人們由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的一種教育科研方法。

3.A[解析]布盧姆在60年代提出了掌握學習理論,其中心思想是:只要提供最佳的教學并給以足夠的學習時間,多數學生能獲得良好的學習成績。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的主要代表為:苛勒的完形一頓悟說、布魯納的認知一結構說、奧蘇貝爾的有意義接受學習論。

4.A[解析]形式訓練說是最早的學習遷移理論,它以官能心理學為依據,認為人的心理是一種非物質實體,具有各種官能,如感覺、注意、記憶、思維、推理、意志等。

5.D[解析]問題解決的過程按時間先后順序可分為發現問題、理解問題、提出假設和檢驗假設四個階段。

6.B[解析]弗洛伊德根據對精神病人的觀察認為,遺忘是屬于動機性的,動機性遺忘是與不快、不安和內疚相關的遺忘,其實質是一種壓抑,是人們維持自己心理平衡的一種心理防御機制。

7.A[解析]一般來說,在學科興趣方面,場獨立性者較傾向于喜歡自然科學,而場依存性者則喜歡社會科學等文學學科。

8.D[解析]推測與假設訓練的主要目的是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對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學生深入思考,靈活應對。比如,讓學生聽一段無結局的故事,鼓勵他們去猜測可能的結局,或讀文章的標題,去猜測文中的具體內容。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各種假設、想象,比如,假設你當校長,你如何管理這個學校等等。

9.B [解析]前蘇聯心理學家加里培林認為,智力技能的形成過程,可以歸結成五個階段:了解當前活動(活動定向)的階段、運用各種實物來完成活動(物質活動與物質化活動)的階段、有聲言語階段、無聲言語階段、內部言語階段。10.A[解析]20世紀20年代桑代克根據動物和人類學習的實驗材料創立了刺激一反應聯結學習理論。美國心理學家華生是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斯金納是行為主義學派最負盛名的代表人物,在華生等人的基礎上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提出了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布魯納是當代認知心理學派和結構主義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11.D[解析]復述策略是一種促進陳述性知識學習的策略,指為了保持信息而對信息進行多次重復。它的獲得在個體記憶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畫線目的是便于多次重復記憶,屬于復述策略。

12.A[解析]根據遷移發生的概括水平,美國心理學家加涅把學習遷移分為水平遷移與垂直遷移。

13.C[解析]賈德以實驗研究了概括性的遷移后認為:先期學習A項中所獲得的東西之所以能遷移到后期學習B項中,是因為在學習A時獲得了一般原理,這種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運用于A、B兩項之中。賈德的遷移理論又稱概括化理論。

14.D[解析]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情境構成的相對穩定的組合模式就是課堂結構,課堂結構包括課堂情境結構與課堂教學結構,課堂情境結構包括班級規模的控制、課堂常規的建立和學生座位的分配。

15.D[解析]此題考查了內化的定義,應識記。

二、填空題

1.智力技能

2.近景的直接性動機遠景的間接性動機

3.心理過程個性

4.個性心理傾向 個性心理特征

5.巴甫洛夫6.神經元

7.傳入神經神經中樞效應器

8.感覺適應

9.錯覺

10.反比例

11.程序性知識

12.有關操作動作本身

13.負遷移

14.直觀

15.替代性強化

三、簡答題

1.[參考答案]

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包括:

(1)問題的特征。個體解決有關問題時,常常受到問題的類型、呈現的方式等因素的影響。

(2)已有的知識經驗。已有經驗的質與量都影響著問題解決,與問題解決有關的經驗越多,解決該問題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3)定勢與功能固著。定勢影響問題解決。功能固著也可以看作是一種定勢,即從物體正常功能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的定勢。當在某種情形下需要利用物體的某一潛在功能來解決問題時,功能固著可能起到阻礙的作用。

(4)原型啟發與聯想。原型啟發是指從其他事物中發現了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原型是指對解決問題起啟發作用的事物。

(5)情感與動機狀態。一般來說,積極的情緒有利于問題的解決,而消極的情緒會干擾問題的解決。動機是促使人解決問題的動力。沒有解決問題的動機,不可能有解決問題的行為,問題當然不可能解決。

(6)個性因素。個性因素對解決問題也有重要影響。實驗表明:一個人是否善于解決問題,與他的靈活性、首創性和自信心等個性心理品質相聯系。此外,個體的智力水平、認知風格和世界觀等也影響著問題解決的方向和效果。

2.[參考答案]

(1)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將更加關注教育教學實際中所存在的問題,逐步擴大研究的領域。

(2)教育心理學研究方法的綜合化。

(3)學習策略、教學策略、解決問題的策略、學習動機、學生與學習情境間的

相互作用的認知研究等必將進一步深入或得到進一步的加強。(4)個別差異和個別化的教學研究將繼續受到重視。

(5)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將逐步完整化、系統化,進而有一個比較統一的體系。

3.[參考答案]

不同感覺雖然收集的信息不同,產生它的機構不同,但作為一個加工系統,它的活動基本上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步是收集信息。

第二步是轉換,即把進入的能量轉換為神經沖動,這是產生感覺的關鍵環節,其結構是感受器。

第三步是感受器傳出的神經沖動經過傳入神經的傳導,將信息傳到大腦皮層,并在復雜的神經網絡的傳遞過程中,對傳入的信息進行有選擇的加工。

最后在大腦皮層的感覺中樞區域,被加工為人們所體驗到的不同性質和強度的感覺。

4.[參考答案]

中學生心理發展呈現出特定階段的特征,在這一階段內,認知發展、觀察力發展、記憶發展、情感發展、社會性發展等各方面各有自己的特點。教育工作者要想取得預期的效果,必須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以及個別差異,從而使教育活動與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相適應,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5.[參考答案]

自我調控系統是以自我意識為核心的人格調控系統,包括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控制三個子系統。自我調控系統的主要作用是對人格的各個成分進行調控,保證人格的完整統一和諧。它屬于人格中的內控系統或自控系統。自我認識是對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觀察和自我評價,其中自我評價是自我調節的重要條件。自我體驗是自我意識在情感上的表現,是伴隨自我認識而產生的內心體驗。

6.[參考答案]

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動的實踐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質化”了的心智活動方式或操作活動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動結構,從而使主體知道該做哪些動作和怎樣去完成這些動作、明確活動方向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主體的主要學習包括確定所學心智技能的實踐模式(操作活動程序)和使這種實踐模式的動作結構在頭腦中得到清晰的反映。為完成這些任務,教師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要使學生了解活動的結構,即了解構成活動的各個動作要素及動作之間的執行順序,并了解動作的執行方式。

(2)要使學生了解各個動作要素、動作執行順序和動作執行方式的各種規定的必要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

(3)采取有效措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與獨立性。

(4)教師的示范要正確,講解要確切,動作指令要明確。

總之,通過原型定向階段的教學,學生建立起了關于活動的初步的自我調節機制,從而為進行實際操作提供了內部控制條件。

四、論述題

1.[參考答案]

我認為獎勵比懲罰好,原因如下:

(1)懲罰傳遞不該怎么做的信息,獎勵傳遞該怎么做的信息。

(2)必要的懲罰是需要的。學習是有紀律的活動,必要的約束與懲罰是為了維持秩序。懲罰不應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與求知欲。

(3)獎與罰應及時、公正,才能真正提高一個人的積極性。對該表揚的行為不及時進行表揚等于是批評這種行為;對做錯的同學不進行批評等于是表揚了這種行為;一網打盡對內向孩子的作用大于對外向孩子的作用;表揚對女生的作用大于對男生的作用;師生關系緊張時的批評,起不到教育作用,反而會造成雙方關系的對立;失去公正性的表揚與批評不起作用;過于頻繁地表揚某一個人會造成其在同學中的孤立。

(4)進行表揚與批評時,應注意個性差異。表揚與批評的作用在于個體對表揚與批評的認識,不應傷害到其他方面的積極性。

(5)內在動機。內在動機本身是一種自我獎賞,快樂學習是對掌握知識的快感,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是最強的內在動機。

2.[參考答案]

(1)知、情、意、行是構成思想品德的四個基本要素。

知,即道德認識,是人們對道德規范及其意義的理解和掌握,對是非、善惡、關丑的認識、判斷和評價,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道德識辨能力,是人們確定對客觀事物的主觀態度和行為準則的內在依據。

情,即道德情感,是人們對社會思想道德和人們行為的愛憎、好惡等情緒態度,是進行道德判斷時引發的一種內心體驗。對品德認識和品德行為起著激勵和調節作用。

意,即道德意志,是為實現道德行為所作的自覺努力,是人們通過理智權衡,解決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內心矛盾與支配行為的力量。

行,即道德行為,是人們在行動上對他人、社會和自然所作出的行為反應,是人的內在的道德認識和情感的外部行為表現,是衡量人們品德的重要標志。

(2)知、情、意、行之間的關系及其發展。

德育過程的一般順序可以概括為提高道德認識、陶冶道德情感、鍛煉道德意志和培養道德行為。知、情、意、行四個要素是相互作用的,知是基礎,行是關鍵。在德育具體實施過程中,具有多種開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養順序,而可根據學生品德發展的具體情況,確定從哪開始。

作者:不詳 來源:網絡
相關文章
  • 文武教師招聘網(www.guoyanxin667788.com) © 2012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長聯系QQ:799752985 浙ICP備11036874號-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師招聘網
  • 特级婬片国产在线观看,欧美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免费看,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一品精,最新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第一字幕 | 午夜三级A三级三点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在线中文字幕不卡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在线不卡 | 日本在线一区亚洲 | 久久综合色_综合色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