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說課是一種上課模擬訓練。
22.C
【解析】柯爾伯格以“認知性道德發展模式”為理論依據提出道德兩難故事法。
23.D
【解析】教育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德育應當有目的、有計劃地把來自各方面對學生的教育影響加以組織、調節,使其相互配合,協調一致,前后連貫地進行,以保障學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發展。
24 ABCDE
【解析】班主任管理的主要內容也就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內容有:建設班集體、對學生進行個別教育、學習和生活指導、召開班會、協調各方面的關系。
25.ABC
【解析】班級管理中的組織實施主要包括:
(1)機構建設與任務落實。根據需要建立班委、隊委、小組、值分隊等機構,把任務層層分解下去,保證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2)人員安排與指導教育。用人上要求,一是用人之長,鍛煉為主,二是分工負責,團結協作。(3)行為協調與工作控制。通過協調人員關系與力量關系、糾正人員行為實現。
26.ABCD
【解析】班集體的作用有:(1)形成學生的集體意識;(2)培養學生的社會交往與適應能力;(3)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27.D
【解析】問卷調查法是教育調查研究中使用最廣泛的一種調查方法。
28.A
【解析】個案法是指研究者在自然狀態下,對特殊或典型的案例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和分析,來認識該案例的現狀或發展變化的研究方法。
29.ABCD
【解析】要建立素質教育的保障機制。(1)充分發揮政府作用。(2)加大教育督導力度。(3)提高教育評價的科學性。(4)加強各級各類教育之間的溝通和銜接。
30.C
【解析】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最早論述了班級授課制。
二、填空題
1.《論演說家的教育》
2.學制
3.“產婆術”(蘇格拉底教學法)
4.環境5.生產力水平
6.政治經濟制度
7.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
8.培養要求
9.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10.教育機智
11.課程資源
12.循序漸進
13.受教育者
14.《大教學論》
15.組織實施
三、判斷說明題(先判斷正誤,再改錯;判斷錯誤不得分;每題5分,共25分)
1.答:正確。
影響人身心發展的因素主要有遺傳、環境和教育,其中學校教育在一定意義上是一種特殊的環境,學校把改造過的自然、社會意識形態等因素經過有目的的選擇和提煉,以系統化的形式作用于學生,對人的身心發展起主導作用。
2.答:錯誤。
學校文化是一所學校在長期的教育實踐過程中積淀、演化和創造出來的,并為其成員所認同和遵循的價值觀念體系、行為規范準則和物化環境風貌的一種整合和結晶。
3.答:錯誤。
遺傳素質是人的發展的生物前提,為人的發展提供了可能性,但是遺傳不是人身心發展的決定因素。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因素有遺傳、環境和教育等,其中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起主導作用。
4.答:錯誤。
教師的根本任務是教書育人,即教師要關心愛護學生,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以自身的道德行為和魅力,言傳身教。引導學生實現人生價值,塑造完美人格。
5.答:正確。
懲罰是通過對學生的不健康思想和行為進行否定的評價以引起學生內疚、悔恨的體驗,進而糾正學生不良行為的方法。合理的懲罰能引起學生的痛苦體驗和認真反思,有助于學生及時終止和糾正自己的不良品德和行為。
四、簡答題
1.答:(1)教師不僅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而且他本身還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師不僅決定課程資源的鑒別、開發、積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課程資源的重要載體,而且自身就是課程實施的首要的基本條件資源。(2分)
(2)學生有著豐富的生活信息、個性化的生活體驗、奇異多彩的想法,這些應該是課程資源的重要來源。(1分)
(3)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是動態的,新的思想、新的問題、新的態度都是可以成為教育學生的素材,同時也是影響師生互動的條件。因此,教學過程是動態的課程資源。(2分)
2.答:(1)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結合。學生學習的主要任務就是掌握間接經驗;學生學習間接經驗以直接經驗為基礎。(1分)
(2)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結合。掌握知識是發展智力的基礎,發展智力是掌握知識的重要條件。(1分)
(3)掌握知識與形成思想品德相結合。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以掌握知識為基礎,學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推動他們積極地學習知識。(1分)
(4)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動作用相結合。教師在教學中具有主導作用;學生具有主動作用。(2分)
3.答:我國中學德育存在的問題有:
(1)中學教育中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依然存在,德育為先的辦學思想未得到落實。(1分)
(2)德育目標脫離實際且雜亂無序。(1分)
(3)德育內容與學生的思想實際、生活實際和發展需要脫節。(1分)
(4)知與行分離,重視道德知識的灌輸,輕視實踐教育和道德行為的養成。(1分)(5)形式主義和簡單化盛行,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1分)
4.答:一項優秀的教育敘事研究,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1)事件真實可信;(1分)
(2)情境典型有意義,反思深刻獨到;(1分)
(3)敘述清晰,細節描寫生動,心理刻畫細膩,矛盾沖突突出;(1分)(4)主題鮮明;(1分)
(5)對他人有思考價值和啟迪意義。(1分)
五、論述題
1.答:要正確理解素質教育,要搞清楚素質教育的內涵,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3分)
實施素質教育應避免出現的誤區:
(1)素質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2分)
(2)素質教育就是要學生什么都學、什么都學好;(2分)
(3)素質教育就是不要學生刻苦學習,“減負”就是不給學生或少給學生留課后作業;(2分)
(4)素質教育就是要使教師成為學生的合作者、幫助者和服務者;(2分)(5)素質教育就是多開展課外活動,多上文體課;(2分)
(6)素質教育就是不要考試,特別是不要百分制考試;(1分)(7)素質教育會影響升學率。(1分)
2.答:(1)對學生的發展進行分析、預測和指導能力;(2分)
(2)駕馭教材和組織教學的能力;(2分)(3)精湛的語言表達能力;(2分)
(4)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能力;(2分)(5)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2分)
(6)較高的教育機智;(2分)(7)教育科研能力。(1分)(若能適當聯系實際,酌情再給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