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月1日,歐元啟用。
◇2003年3月20日,美英聯軍在未得到聯合國授權的情況下,發動伊拉克戰爭,推翻了薩達姆政權。7月13日,伊拉克成立臨時管理委員會,此后針對美英聯軍及外國機構的襲擊、爆炸事件不斷。12月13日,薩達姆在提克里特附近被美軍抓獲。
◇2003年初,非典型肺炎疫情開始在一些國家和地區流行,隨后波及全球32個國家和地區。
◇2004年初,禽流感疫情在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10個國家和地區蔓延,數千萬只家禽病死或被宰殺銷毀,泰國、越南等國還出現多起人因感染禽流感而死亡的病例。疫區的禽產品在世界許多國家遭到禁運。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強烈地震,并引發海嘯,影響到印度尼西亞、泰國、緬甸、馬來西亞、孟加拉國、印度、斯里蘭卡、馬爾代夫、索馬里、塞舌爾、肯尼亞等東南亞、南亞和東非國家,造成重大人員傷亡。
◇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5月9日,俄羅斯舉行紀念衛國戰爭勝利60周年盛大慶典,五十多個國家領導人出席60周年特別會議。中國、韓國等許多亞太地區國家也舉辦各種活動,紀念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
◇2006年10月9日,安理會正式向聯合國大會推薦韓國外交通商部長官潘基文為下一屆聯合國秘書長。10月13日,第六十一屆聯合國大會正式任命62歲的潘基文接替安南,擔任聯合國第八任秘書長,任期自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這是繼緬甸的吳丹于1961—1971年擔任聯合國秘書長后,亞洲人在時隔35年后再次出任該職。
◇2007年12月3—15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舉行,大會通過了“巴厘島路線圖”,為2012年《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到期后的溫室氣體減排談判設定了議程。
◇2008年8月8-24日、9月9—17日,第29屆奧運會和北京殘奧會先后在北京舉行,參賽國家和地區及運動員數量均超過往屆。出席奧運會開幕式的有來自世界八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領導人和貴賓,達到歷史之最。東道主中國為舉辦一屆有特色、高水平的奧運會、殘奧會作出了巨大努力,實現了“兩個奧運同樣精彩”的承諾。
◇2008年11月4日,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貝拉克•奧巴馬在總統選舉中以較大優勢擊敗共和黨對手約翰•麥凱恩,當選美國第56屆總統,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非洲裔總統。
◇2009年,在亞丁灣海域的索馬里海盜活動依然猖獗。年初以來,已有近40艘船只和五百多名船員遭海盜劫持。中國海軍已先后有四批護航編隊在亞丁灣海域與多國海上力量為過往船只護航。11月6—7日,由中國、俄羅斯、印度、歐盟海軍、日本海上自衛隊、多國海上力量等代表參加的亞丁灣護航國際合作協調會在北京召開,討論在亞丁灣海域實行分區護航合作、謀求護航國際合作的最佳辦法,加大打擊海盜活動力度。
◇2009年,美國東部時間2月10日11時55分,西伯利亞上空約790公里處,美國銥衛星公司的“銥33”商用通信衛星與俄羅斯已報廢的“宇宙2251”軍用通信衛星相撞。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發生完整的在軌衛星相撞事件,產生了大量太空垃圾,引起人們對太空安全的擔憂。隨著人類開發利用太空步伐的加快,加強和完善太空管理已刻不容緩。
◇2009年6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將甲型H1N1流感警戒級別從5級提升至最高級6級。9月7日,中國批簽發第一批可實施免疫接種的合格疫苗產品,成為世界首個可以應用甲流疫苗的國家。
◇2009年12月7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來自全球一百九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約1.5萬名各界代表與會,一百多個國家的領導人和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等國際組織負責人出席大會領導人會議,就《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到期后如何減排溫室氣體進行討論。經過13天艱難談判,會議達成不具法律約束力的《哥本哈根協議》。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說,本次會議“朝著正確的方向邁出了一步”。
◇2010年1月1日,中國一東盟自貿區建成。這是目前全部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最大自貿區,涵蓋19億人口、國內生產總值6萬億美元、貿易額4.5萬億美元。
◇2010年4月14日,冰島埃亞菲亞德拉冰蓋下一座火山噴發,火山灰在高空向東向南飄散,在挪威、波蘭、德國、法國、比利時、英國以及俄羅斯等多國上空聚積,導致歐洲空中交通一度癱瘓,波及全球空運。
◇2010年4月20日,英國石油公司租賃的“深水地平線”鉆井平臺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附近的墨西哥灣水域爆炸起火并最終沉沒,導致11人死亡和大量原油外泄。事故造成400多萬桶原油流人大海,釀成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漏油事件。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里氏9.0級地震并引發巨大海嘯,共造成15645人死亡、4984人失蹤。地震和海嘯導致福島第一核電站多個機組發生放射性物質泄漏。
◇2011年5月1日,美軍“海豹”突擊隊員乘直升機發動越境襲擊,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以北的阿伯塔巴德擊斃“基地”組織領導人本•拉丹,使這一恐怖組織受到重創。10年前,美國發生“9•11”恐怖襲擊事件,本•拉丹被美國認為是策劃襲擊的頭號嫌疑人。
◇2011年,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12月17日逝世。
第二節 中外科技發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一)中國科技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中國古代科技史上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成就
◇《春秋》記載,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這是世界上公認的首次關于哈雷彗星的確切記錄。
◇戰國時期,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甘石星經》,其中有豐富的天文記載。
◇《墨經》中有大量的物理學知識,其中包括杠桿原理和浮力理論的敘述,還有聲學和光學的記載,尤其是關于光影關系、小孔成像等,寫得很系統,被現代科學家稱為“墨經八條”。
◇戰國時期名醫扁鵲,被后人奉為“脈學之宗”,他采用的望、聞、問、切四診法,成為我國中醫的傳統診病法,兩千多年來一直為中醫所沿用。
◇西漢關于太陽黑子的記錄,被世界公認為是有關太陽黑子的最早記錄。
◇東漢科學家張衡,從日、月、地球所處的不同位置,對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學解釋。張衡發明制作的地動儀,可以遙測到千里之外地震發生的方向,比歐洲人制作地動儀早一千七百多年。
◇成書于東漢的《九章算術》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它的出現標志中國古代數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戰國問世、西漢編訂的《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較早的重要醫學文獻,奠定了我國醫學的理論基礎。
◇東漢的《神農本草經》,是我國第一部完整的藥物學著作。
◇東漢的華佗擅長外科手術,被人譽為“神醫”,他發明的麻沸散,可以大大減輕病人的痛苦,這一發明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
令東漢的張仲景,著有《傷寒雜病論》,后人稱張仲景為“醫圣”。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西漢前期已經有了紙。105年,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人稱“蔡侯紙”。
◇南朝的祖沖之精確地算出圓周率是在3.1415926至3.1415927之間,這一成果比外國早近一千年。他著有《綴術》,對數學的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北朝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系統地總結了6世紀以前黃河中下游地區農牧業生產經驗、食品加工與貯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是中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農書。
◇西晉裴秀是中國古代杰出的地圖學家,他繪制出了《禹貢地域圖》,還提出了繪制地圖的原則。
◇北魏酈道元所著的《水經注》,全面而系統地介紹了水道所流經地區的自然地理和經濟地理等諸方面的內容,是一部歷史、地理、文學價值都很高的綜合性地理著作。
◇公元7世紀,中國發明了火藥,并逐漸將其廣泛用于軍事,用來制作火器。南宋時發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槍”,這開創了人類作戰史的新階段。
◇唐朝杰出的天文學家僧一行制訂的《大衍歷》,比較準確地反映了太陽運行的規律。僧一行還是世界上用科學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的創始人。
◇唐朝杰出醫學家孫思邈所著的《千金方》,全面總結歷代和當時醫藥學成果,并有許多創見,在我國醫藥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吐蕃名醫元丹貢布編著的《四部醫典》,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
◇唐高宗時編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國家頒行的藥典。
◇隋朝工匠李春設計的趙州橋,是一座石拱橋,“奇巧固護,甲于天下”,在世界橋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1世界中期,北宋平民畢異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歐洲人用活字排版印刷比畢異晚了四個多世紀。
◇指南針在宋代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指南針用于航海,對世界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北宋李誡編寫的《營造法式》是我國建筑史上的杰出著作。
◇北宋科學家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一書,總結了我國古代尤其是北宋時期的許多科技成就,在我國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英國學者李約瑟稱沈括是“中國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夢溪筆談》是“中國科學史的里程碑”。
◇元朝杰出的天文學家郭守敬主持編訂的《授時歷》,一年的周期與現行公歷基本相同,但問世比現行公歷早300多年。
◇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全面總結了16世紀以前的中國醫藥學,被譽為“東方醫藥巨典”。
◇明朝徐光啟的《農政全書》,綜合介紹了我國傳統農學成就,建立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農學體系。書中還將他與西方傳教士合譯的《泰西水法》一書的內容引入,介紹了歐洲先進的水利技術和工具。
◇明朝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記》是一部地理學巨著,書中對石灰巖溶蝕地貌的觀察和技術,早于歐洲約兩個世紀。
◇明朝宋應星著述的《天工開物》,總結了明代農業、手工業的生產技術,國外稱之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中國現當代科技史上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成就
◇錢學森,著名科學家、物理學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控制論、物理力學等技術科學領域作出許多開創性貢獻,是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之一。
◇錢三強,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在“核裂變”方面成績突出,是許多交叉學科和橫斷性學科的倡導者,為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立和“兩彈”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
令鄧稼先,物理學家,在核物理、理論物理、中子物理、等離子體物理、統計物理和流體力學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被稱為“中國原子彈之父”。
◇周培源,著名力學家、理論物理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周培源在學術上的成就,主要為物理學基礎理論的兩個重要方面,即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的引力論和流體力學中的湍流理論的研究,奠定了湍流模式理論的基礎;研究并初步證實了廣義相對論引力論中“坐標有關”的重要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