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一節 幼兒園環境概述
一段時期以來幼兒園的教育在經歷了致力于教育教學研究之后,開始了人本主義的觀點,回歸教育的本體,更致力于孩子學習的研究。另外,終身教育理念的確立,要求一個健全的社會人,必須具備自我學習的能力。為此幼兒教育上也開始提出了要讓孩子學會自主學習。什么是自主學習呢?它是指在一定的環境中,學習者按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根據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水平、自己的行為方式,獨立的接觸事物,獲得信息取的經驗,提升認識,自主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學習的性質是由環境決定的,什么樣的環境就有什么樣的學習,幼兒自主學習的骨架特征,就是選擇性。自主學習中孩子需要一個可以讓他們進行選擇的環境,來培養和表現主體的獨立性和主動性。試想一統的環境,連選擇都談不上哪來的獨立自由。但是幼兒園是一個教育機構不可能像弄堂的游戲那樣來等待“無心插柳”的收獲,因此,這個可選擇的環境是有“一定”的界限的,是由教師提供的,確切的說是老師根據孩子的需要創設的它包括可選擇的外在環境和可選擇的內在環境,前者指的是孩子們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材料的可選擇性,而可選擇的內在環境,是指學習時機和學習方式的可選擇性,孩子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時機,適合自己的發展進程,選擇自己的視角和思維方式進行學習。
可選擇的外在環境的創設,需要的是老師對孩子的了解,而可選擇的內在環境的營造,需要的是老師對孩子的理解。所以可選擇的環境雖然是老師創造的,卻是給孩子用的,不是擺事和花架子。孩子能否自由學習,可選擇的環境是關鍵。
那么什么樣的環境才是孩子可選的環境呢?
(一)可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
我們發現,孩子的學習狀態,并不在于內容的深淺,而在于這個內容是不是孩子喜歡的,是否能激起孩子熱情的,可否引發孩子探索和認識的興趣,能不能使之成為孩子當前的需要,因此,在自主學習中,我們盡量從孩子中,從孩子的問題和矛盾沖突中,確定孩子的學習內容。
例如還有小班的可愛的小刺猬。
在一次戶外活動中,我們在沙地里發現了一只小刺猬,孩子們特別喜歡,就把它帶到班里飼養起來了。看著孩子們的興趣點在小刺猬身上,小班的馬老師決定開展一些關于小刺猬的系列活動。和孩子們一起了解一些關于小刺猬特點和生活習性的知識。她首先讓孩子們對小刺猬進行觀察,通過觀察孩子們知道了它有一張突出的臉。是一種性格非常孤僻的動物,喜安靜,怕光、怕熱、怕驚四條腿,還有小尾巴。渾身長滿鋼針是的刺,當遇到敵害時渾身攢成球。身上長滿了硬刺最初的時候是毛,然后變硬成了刺,它是保護自己的武器,有時候從樹上摔下來,它還可以起到彈性墊子的作用呢。它的眼睛很小,小小的圓耳朵,!而且視力不好,只能看清楚距離地面約3厘米高度內的東西。在喂養中知道了刺猬是雜食性動物,在野外靠吃鳥鳥蛋以及草根、果、瓜還有糧食等植物為生。另外,毛毛蟲、甲蟲、蝸牛、蚯蚓等小動物也是它的食物。通過了解還知道它白天睡大覺,晚上才出來找吃的。這個階段孩子們還搜集了很多關于小刺猬的信息,有的是問問爺爺奶奶的,有的是爸爸媽媽上網幫著查的,有時還不停的為了一些信息而爭執,這樣老師就把有爭執的信息用紅筆勾上。然后老師又讓孩子們觀看了關于小刺猬生活習性的錄象,孩子們在觀看中鞏固和印證了自己的猜測和爭執以及得來的信息是不是真實。那么我說這個課程對于小班孩子其實有點深,但孩子感興趣,我們學習的也比較輕松。因為孩子們非常喜歡小刺猬經常學小刺猬在地上爬,那么馬老師又預設了,好玩的小刺猬的健康健康活動,在活動中因為小刺猬是益獸,老師就設計了讓他們為一些動物送食物的環節,這樣又鞏固了小班科學認知領域的一些常識性的東西,而且孩子們在練習手膝著地爬行及側身滾的動作,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在玩中有了愉悅的情緒體驗,后來她們又開展了一次手工活動,用橡皮泥,土豆,紅薯,蘿卜,火柴,還有牙簽等制作小刺猬,孩子在整個系列活動中都保持著,濃厚的興趣。
小班健康活動:可愛的小刺猬
活動由來:
在一次戶外活動中,我們在沙地里發現了一只小刺猬,孩子們特別喜歡,就把它帶到班里飼養起來了。看著孩子們的興趣點在小刺猬身上,我決定開展一些關于小刺猬的系列活動。和孩子們一起了解一些關于小刺猬特點和生活習性的知識,知道活動中我們還編了一些關于小刺猬的兒歌。活動進行中孩子們增長了知識,也更加喜歡小刺猬了?墒遣恍业氖窃谝粋星期天小刺猬突然不見了,孩子們非常傷心。想想孩子們對小刺猬的一舉一動那么感興趣,于是,我就設計了《可愛的小刺猬》這節健康活動課。讓孩子們從心里釋放對小刺猬的懷念之情,同時也鍛煉了身體。
活動準備:
1、 刺猬頭飾每人一個,蘿卜、骨頭、魚卡片若干。
2、 鋪著地毯的活動場地。
3、 小白兔、小貓、小狗頭飾各一個,錄音機及節奏歡快的音樂,錄好的小廣播。
活動目標:
1、練習手膝著地爬行及側身滾的動作,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
2、培養幼兒的愛心,能夠主動幫助有困難的人,體驗幫助別人是件高興的事。
3、體驗游戲的樂趣,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活動過程:
1、 師:小朋友,前些天我們班飼養的小刺猬不見了,它去哪了呢?(冬眠)你們想不想小刺猬?小刺猬怎么爬?(讓幼兒隨意嘗試手膝著地爬。)
2、 你們想不想也當小刺猬?
今天,老師就和你們玩一個小刺猬的游戲。(師戴上刺猬媽媽頭飾)
瞧瞧我是誰?(刺猬媽媽)
你們來當刺猬寶寶和媽媽一起做個運動,好嗎?把我們以前編的刺猬兒歌也說出來。我們邊說邊做(根據兒歌內容請你們隨意做小刺猬的動作)。
小刺猬,你真棒,
遇到敵人不緊張。
骨碌一下蜷成團,
嚇跑兇惡的大灰狼。
兒歌反復幾次,每次都有新動作。
3、 好了,小刺猬都累了,我們休息一會兒,聽聽今天的廣播有什么新聞。
放錄音:小紅帽廣播站開始廣播,各位小朋友好,昨天夜里小貓、小狗和小白兔的家慘遭大灰狼的破壞,還搶走了它們愛吃的東西。警方正在捉拿可惡的大灰狼,請小朋友伸出援助之手,快去幫幫小貓、小狗和小白兔吧!
師:孩子們,小貓、小狗和小白兔沒有了吃的東西,多可憐哪,怎么辦呢?(啟發幼兒說出幫助他們)
第二節 幼兒環境創設的原則(139頁)
一、環境與教育目標的一致性則
環境與教育目標的一致性原則是指環境的創設要體現環境的教育性。即環境設計的目標要符合幼兒全面發展的需要,與幼兒園教育目標相一致。
二、發展適宜性原則
發展適宜性原則是指幼兒園環境創設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及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促進每個幼兒全面、和諧地發展。
三、幼兒參與性原則
幼兒參與性原則是指環境的創設過程是幼兒與教師共同合作、共同參與的過程。
環境創設過程本身的教育意義主要體現在:
(1) 培養幼兒的主體精神,發展幼兒的主體意識。(2)培養幼兒的責任感。(3)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
正確的觀念:幼兒的參與是權利,不是“幫忙”。幼兒在參與中發展,克服“幼兒無能的思想”。
四、開放性原則
開放性原則是指創設幼兒園環境時應把大、小環境有機結合,形成開放的幼兒教育系統。
五、經濟性原則
經濟性原則是指創設幼兒園環境應考慮不同地區、不同條件園所的實際情況,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簡。
教師控制環境的作用是指教師能利用環境來激發和保持幼兒的活動積極性,能幫助幼兒利用環境的條件來發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