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師招聘網
首頁 浙江教師 福建教師 江蘇教師 廣東教師 江西教師 安徽教師 北京教師 上海教師 天津教師 湖南教師 湖北教師 河南教師
河北教師 海南教師 重慶教師 貴州教師 遼寧教師 吉林教師 山西教師 廣西教師 云南教師 陜西教師 甘肅教師 青海教師 四川教師
山東教師 內蒙古教師 黑龍江教師 寧夏教師 新疆教師 西藏教師 教師面試 說課稿 考試大綱 教師招聘試題 特崗教師 教師資格考試 教師資格大綱
杭州教師  廣州教師  長沙教師  南京教師  福州教師  南昌教師  教師考試大綱  教師資格大綱  政治資料  地理資料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教師資格考試 >> 小學教師資格試題 >> 內容

2012年教師資格考試《小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考前沖刺模擬試題及參考答案三(3)

時間:2012-7-1 21:16:12 點擊:

  核心提示:2012年教師資格考試《小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考前沖刺模擬試題及參考答案三 ...
三、材料分析題(共2道題,每題15分,共30分)

1.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課上,馬老師給大家講“波義耳定律”。他說具有恒定質量和溫度的氣體,其壓力與體積成反比。后來他又出示一個公式“PV=K”并解釋說其中P代表壓力,V代表體積,K代表一個恒量(恒量中包括恒定的質量和溫度)。他邊舉例邊板書:如果P=2個大氣壓,且恒量為8,那么體積就是4立方厘米。2個大氣壓×4立方厘米=8,如果我們把壓力變量改為4個大氣壓,體積就成了2立方厘米,4個大氣壓×2立方厘米=8。別的同

學都懂了,可是班上的小妮、小剛還是搞不明白。老師知道小妮空間想象力很強,、他說,你可以想象,你有個氣球,然后雙手使勁壓氣球,氣球體積變小了,這時壓力變大了。

小妮很快就明白了,“對,體積再小,壓力會更大,甚至還會爆了呢。”對于小剛,老師了解他一向身體靈活,運動能力強,他對小剛說,你鼓起腮在嘴里憋一口氣,別讓氣體漏出,然后用手壓住一側面頰,嘴里的氣體體積變小了,你會感到壓力變大,把另側面頰變得硬邦邦,當你把手松開,口腔空間變大,壓力小了,面頰也軟了。小剛自己嘗試

了幾次,也明白了“波義耳定律”。

問題:請分析馬老師的教學符合哪一項教學原則?

2.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一位專家到一所小學考查學生的地理知識。她瀏覽了一下課本,向學生問道:“假如你在地下挖一個幾百米深的坑,坑底比上面是熱還是冷呢?”沒有學生能夠回答。這時,教師對專家說:“我確信他們是知道的。”于是教師向學生問道:“地球的內核是什么樣的狀態?”“地球內核是火熱的熔巖!”同學們齊聲回答。

問題:為什么原本有意義的知識,學生只能如此死記硬背?請根據奧蘇伯爾的有意義接受學習理論對此現象進行分析。

一、單項選擇題

1.B【解析】狹義的教育指的是學校教育。

2.B【解析】集體目標制約著群體的心理,它的確定對于集體的形成和鞏固起著關鍵的作用。因此,在班集體建設中最關鍵的因素是目標和規范。

3.B【解析】道德意志是指人們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產生的自覺能動性。它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

4.B【解析】觀察精確性上有明確提高大約在9歲,一般為三年級。

5.D【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也呈現出新的特點:一是教育的終身化;二是教育的全民化;三是教育的民主化;四是教育的多元化;五是教育科技的現代化。

6.D【解析】美育教育就是通過建立審美化的教育活動而實現的存在于全部教育過程之中的一種美育。師表美就是教育美的一種。

7.D【解析】智育的主要任務是用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武裝學生,教給他們基本技能、技巧,使他們具有運用知識的本領,發展他們的智力。學生的學習成績差并不能說明該生的智力水平差。

8.D【解析】小組活動的特點是小型分散,便于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

9.C【解析】杜威主張教育為當下的生活服務,“教育即生活”。

10.D【解析】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理論確立了科學的人的發展觀,指明了人發展的必然規律,是我國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

11.A【解析】有正確的學生觀是班主任發揮主導作用的前提。

12.A【解析】成功教學法主張對學生實施鼓勵性評價。

13.C【解析】《學記》指出“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說明古代學校既有正課學習,又有課外活動。

14.B【解析】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文化知識的教學方法。

15.B【解析】場獨立型和場依存型這兩種概念最初來源于威特金對知覺的研究。

16.A【解析】奧蘇伯爾認為,學生學習的實質是有意義接受學習。

17.D【解析】全民教育是近10年來在世界范圍內興起的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運動。

18.A【解析】洛克的白板說認為人的心靈猶如一塊白板,本身沒有內容,可以任人涂抹,外在的力量決定了人的發展狀況。

19.C【解析】形象聯想策略是指一種遵循形象化、組織化和聯想化三條原則的學習策略。

20.C【解析】功能固著,即從物體通常功能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的定勢。

21.A【解析】孔子大力創辦私學,培養了大批人才。

22.B【解析】態度的行為成分指個體準備對人、對事、對物作出某種反應的意向或意圖。

23.B【解析】荀子認為學習過程是聞-見-知-行。

24.C【解析】感覺記憶的存儲時間是0.25~2秒。

25.B【解析】概念用詞語表達。

26.D【解析】學生是正在成長和發展中的人,他們的發展具有極大的可能性和可塑性。

27.A【解析】課外活動不可能代替課堂活動,課外活動是正規的教育活動,課外活動應與課堂教學的教育目標保持一致。

28.B【解析】學科課程是以學科知識為基礎、根據學科邏輯而編排的課程。學科課程是一種古老的和基本的課程形式,具有結構性、系統性、簡約性等特點。它的優點在于強調每一門學科的邏輯組織,缺點是較少考慮學科間的相互聯系,不利于學生聯系社會實踐。

29.D【解析】與新手相比,專家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也擁有解決問題所需的心智技能和認知策略。

30.A【解析】狹義的小學教育目的是國家對在小學中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的總要求。

二、簡答題

1.(1)主體性原則。指任何學習策略的使用都依賴于學生主動性和能動性的充分發揮;(2)內化性原則。指訓練學生不斷實踐各種學習策略,逐步將其內化成自己的學習能力,并能在新的情境中加以靈活應用;(3)特定性原則。指學習策略一定要適于學習目標和學生的類型;(4)生成性原則。指學生要利用學習策略對學習材料進行重新加工,生成某種新的東西;(5)有效的監控。指學生應當知道何時、如何應用他們的學習策略,并能反思及描述自己對學習策略的運用過程;(6)個人自我效能感。指教師給學生一些機會使他們感覺到策略的效力以及自己使用策略的能力。

2.學生是發展中的人,小學階段是一個人的生理發育和形成的重要時期。在小學生身上所展現的各種特征都還處于變化中,具有極大的可塑性;這一階段也是學生逐漸從不成熟到基本成熟,從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方向發展的關鍵階段,在他們身上潛藏著各方面發展的極大的可能。

3.小學生的道德認識能力具有依附性,同時也缺乏原則性,但發展的趨勢是穩定的、和諧的,具體表現為:(1)在道德認識的理解上,從直觀、具體、較膚淺的理解逐步過渡到較為抽象、本質的理解;(2)在道德品質的評價上,從只注意行為效果,逐漸過渡到較為全面地考慮動機和效果的統一關系;(3)在道德原則的掌握上,道德判斷從簡單依附于社會的、他人的規則,逐漸過渡到受內心道德原則的制約。

4.(1)教師促成的紀律。需要教師給予較多的監督與指導;(2)集體促成的紀律。同輩人的集體在學生社會化方面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3)任務促成的紀律。某一項任務會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使其對其他誘人的活動置之不理;(4)自我促成的紀律。當外部的紀律控制被個體內化以后,成為個體自覺的行為準則時,自律便出現了。

5.(1)學校教育對個體發展作出社會性規范;(2)學校教育具有加速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3)學校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響具有即時和延時的價值;(4)學校具有開發個體特殊才能和發展個性的功能。

三、材料分析題

1.(1)此教學案例充分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

(2)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從學生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傳授知識和發展智力的教學。因材施教的原則是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我國現階段教育目的、青少年身心發展的個體差異性和我國成功教育經驗總結而提出來的。貫徹此原則的基本要求是:一方面了解學生的實際和個別差異,為因材施教奠定基礎。另一方面,運用多種方式教學,適應學生個別差異,培養學生的特長。

(3)在案例中,馬老師知道小妮空間想象力很強,并且了解小剛一向身體靈活、運動能力強,這充分說明馬老師了解學生的實際和個別差異,為后面因材施教奠定了基礎。對于小妮,馬老師說,你可以想象,你有個氣球,然后雙手使勁壓氣球,氣球體積變小了,這時壓力變大了,小妮很快就明白了;而對于小剛,馬老師說,你鼓起腮在嘴里憋一口氣,別讓氣體漏出,然后用手壓住一側面頰,嘴里的氣體體積變小了,你會感到壓力變大,把另側面頰變得硬邦邦,當你把手松開,口腔空間變大,壓力小了,面頰也軟了,小剛也明白了。這也體現了運用多種方式教學,適應學生個別差異,培養學生的特長。

2.(1)奧蘇伯爾根據學習材。料與學習者原有知識結構的關系,把學生的學習分為機械學習和意義學習。

(2)所謂意義學習,就是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起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系。相反,如果學習者并未理解符號所代表的知識,只是依據字面上的聯系,記住某些符號的詞句或組合,則是一種死記硬背的機械學習。

(3)意義學習的產生既受學習材料本身性質(客觀條件)的影響,也受學習者自身因素(主觀條

件)的影響。從客觀條件來看,意義學習的材料本身必須具有邏輯意義,在學習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學習能力范圍之內的。一般說來,學生所學的教科書或教材,是人類認識世界的概括,都是有邏輯意義的。從主觀條件來看,首先,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必須具有能夠同化新知識的適當的認知結構;其次,學習者必須具有積極主動地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的適當知識加以聯系的傾向性;最后,學習者必須積極主動地使這種更具有潛在意義的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的有關舊知識發生相互作用,使認知結構或舊知識得到改善,使新知識獲得實際意義即心理意義。意義學習的目的,就是使符號代表的新知識獲得心理意義。

(4)從本案例來看,材料本身有意義,造成學生死記硬背的是主觀條件。也就是說,學生沒有將新知識與適當觀念聯系起來,從而沒有使新知識獲得心理意義。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對學生意義學習能力的培養。

作者:不詳 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
  • 文武教師招聘網(www.guoyanxin667788.com) © 2012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長聯系QQ:799752985 浙ICP備11036874號-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師招聘網
  • 特级婬片国产在线观看,欧美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免费看,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一品精,最新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日韩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在线 | 日本性变态另类性高潮 | 亚洲国产福利精品 | 亚洲欧美日韩一香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