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題
1. 公元前 60 年,西域都護府的建立,標志著西漢在西域統治的確立。
2. 魏晉南北朝時期,后秦法顯的 《 佛國記》是研究西域歷史珍貴資料。
3. 公元327年, 前涼 政權在高昌設郡。
4 .840 年,鄂爾渾回鶻汗國為黠戛斯所破,回鶻部眾西遷。
5. 1124年,遼朝宗室 耶律大石 建立西遼。
6. 1762年,清朝設立 伊犁將軍 ,管理天山南北。
7.著名英雄史詩《 江格爾 》產生在我國新疆衛拉特蒙古人民中間。
8.1759年,清朝平定 大小和卓 叛亂,統一新疆。
9.1864年10月7日,中俄西部邊界談判結束,簽訂《 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
10.1949年9月26日,新疆省主席 包爾漢 等通電國民黨廣州政府斷絕關系,新疆和平解放。
二、名詞解釋
1. 絲綢之路
亦稱絲路,是橫貫亞洲、溝通歐、亞、非的陸上古道。東自我國古都長安,穿越河西走廊與塔里木盆地,翻越帕米爾,經中亞、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土耳其等國,直達地中海東岸,轉達羅馬、歐洲與北非等地。自公元前2世紀以后,中國大量生絲與絲織品通過此路西運,故稱絲綢之路。這條古道,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加強了中國與中亞、西亞、北非及歐洲各國的友好往來。
2、《福樂智慧》
喀拉汗王朝時代重要的文化成果之一,作者為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福樂智慧》是用回鶻文創作的一部勸戒性長詩。其內容十分豐富,包含哲學、邏輯學、倫理道德、美學、政治、法律、社會學等,是維吾爾古典文學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對維吾爾文學的進一步發展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國內外也產生了深遠影響。
3、“海防”與“塞防”之爭
19世紀70年代,清政府擬籌兵收復新疆,時日本出兵侵犯臺灣,東南海防出現危機。直隸總督李鴻章等以“海防西征,力難兼顧”為由,主張移西征糧餉作東南海防費用,這實際上是放棄新疆的論調。以左宗棠為首的部分朝臣大員認為“我退寸而敵進尺”,堅持原定西征收復新疆的方案,主張迅速出兵,驅逐外寇。這就是關系到新疆命運的“海防”與“塞防”之爭。在“塞防”一派的堅持下,清政府最終決定全力西征。
4、六大政策
1933年4月,盛世才竊取新疆政權后,為獲得蘇聯支持援助,打出了“親蘇、反帝”的口號。其后,他的政策不斷充實完善,1934年4月提出“八大宣言”,1935年4月提出“九項任務”。到1936年,在蘇聯的影響和新疆進步勢力的幫助下,盛世才明確地提出了“反帝、親蘇、民平(民族平等)、和平(團結友愛)、建設、清廉(廉潔奉公)”六大政策,作為當時新疆省政府的施政綱領。六大政策是進步的,促進了新疆經濟文化等各項事業的發展。
三、簡答題
1. 簡述西域的地理概念。
答:西域地名自漢代出現后,又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上包括新疆及中亞、西亞、北非、地中海北岸及印度北部等地。狹義上是指玉門關、陽關以西,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蔥嶺以東,為我國中央及地方政權所管轄的地方。今天新疆境界,是近代資本一帝國主義侵略我國大片疆土之后形成的。
2. 西遼是怎樣對臣屬邦國進行統治的?
答:西遼統治者對臣屬的邦國采取羈縻政策,基本上有三種形式:一是派官吏常駐,進行監督,如對高昌回鶻、葛邏祿部及撒馬爾罕。
二是派代表去征收賦稅,如對花剌子模。
三是由當地首代為征稅,如布哈拉。
凡是受西遼統治的地區、民族、部落的首領都要使用西遼頒發的牌印,表示臣屬西遼。
3. 簡述《中俄伊塔通商章程》及其對新疆的危害。
答:1851年8月6日。沙俄強逼清政府簽定《中俄伊犁塔爾巴哈臺通商章程》,是近代中俄關系史上性質發生變化的第一批不平等條約中的一個。這個條約共17條,主要內容是:(1)俄國單方設立領事。條約第二條規定,伊、塔通商后,俄國可在此兩處設置領事館。(2)免稅貿易權。條約第三條規定,中俄雙方在伊、塔通商兩不納稅。由于華商未進入俄境貿易,只是俄商在中國伊、塔實行免稅貿易。(3)片面領事裁判權。條約條三條規定,中俄雙方在伊、塔遇有爭斗小事,由兩國貿易官究辦,倘遇人命重案,按恰克圖舊例由商人所在國引渡懲處。但華商僅在新疆境內貿易,而在伊、塔的貿易亭,可自行建造房屋,以便住入存貨。貿易亭又稱貿易圈,實為沙俄的租借地。此條約是中俄關系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國失去了大量權益。
4、“四一二政變”
新疆軍政官員推翻金樹仁統治的事件。金樹仁上臺后,措置不當,激化了各種社會矛盾。1931年春爆發了哈密農民起義,不久馬仲英入新,全疆陷入戰亂之中。1933年春,迪化被馬仲英軍隊圍困,城內饑寒交加。一些軍政人士認為,金樹仁的反動統治是造成這場戰亂的根源。于是在陳中、李笑天、陶明樾等人策劃下,于1933年4月12日發動兵變,歸化軍(指入疆的俄國白衛軍,后加入中國國籍)、迪化駐軍、來新的東北抗日救國軍都參與了兵變。金樹仁乘亂逃出迪化,圖謀反攻未成,經塔城取道蘇聯西伯利亞返回內地。政變結束后,新疆的軍政大權被握有軍權的盛世才竊取。
5.簡述新疆和平解放的經過及其歷史意義。
答:第一,經過1949年9月25日,駐新疆的國民黨軍隊在陶峙岳將軍率領下通電起義,次日,國民黨新疆省政府主席包爾汗發布起義通電,新疆和平解放。9月28日,新疆保衛和平民主同盟中央組織委員會臨時代理主席艾斯海提·伊斯哈拜夫致電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堅決擁護和慶祝新疆和平起義,并表示:全省人民在毛主席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愿在鞏固經濟發展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基礎上,為建設新生活而努力。10月21日,毛主席復電稱贊伊、塔、阿三區人民的奮斗,對于全新疆的解放和全中國的解放是一個重要的貢獻。
隨后,我軍在王震司令的率領下,第一兵團二、六兩軍,向新疆展開了大進軍,先遣支隊戰車團首先于10月20日進入新疆省會迪化。1949年12月17日,第一兵團部隊與“三區”民族軍及和平起義部隊在迪化勝利會師,同日,新疆軍區和新疆省人民政府宣告成立。1949年12月20日,遵照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的命令,新疆國民黨起義部隊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2兵團,三區民族軍正式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軍。
第二,意義:新疆和平解放,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戰爭傳大勝利的一部分。駐疆國民黨軍隊及黨政人員毅然起義,歸向人民民主陣營,是具有重大意義的革命行動。它使新疆避免了一場嚴酷的戰爭。為新的人民政權的鞏固提供了重要條件。人民解放軍第一兵團官員克服困難、迅速進駐新疆各地,為人民解放軍的歷史增添了光輝的一頁。
新疆和平解放、使生活在1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各族人民,開始過上了平等團結,當家作主的新生活,開創了新歷史的新紀元。
四、問答題
試述西漢政府對西域的治理措施。
西域都護府是漢朝中央政府設在西域的最高軍政機構,管轄天山南北、帕米爾以東、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地區。(3)
治理措施:派遣官吏。西域都護是漢朝政府委派管理西域事務的最高長官,級別相當郡太守,由中央任免,任期三年,屬官有副校尉、丞、司馬等。主要職責是總領南北兩道,確保絲路暢通(3);冊封地方官員,頒發印綬,使其成為朝廷的命官(2);實行
屯田。各地屯田士兵平時屯墾,戰時打仗。通過屯田,基本上解決了駐軍和使者商旅的安全和食宿(2);修筑烽燧列亭。為了確保絲路暢通,漢朝政府在西域各商道修筑了許多城堡和烽燧,駐扎軍隊,執行軍事任務,兼管交通,稽查行旅(2);派遣侍子制度。西域各國遣子入侍,表示對漢朝中央的信賴(1);納貢和寬撫政策。西域各國需向中央政府定期貢獻土特產品,不交納征稅(2);
為什么說新疆自古以來就是祖國不可分離的一部分?
第一,公元前60年,西漢中央政府在新疆設立西域都護府,對帕米爾以東,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天山南北廣大地區進行有效的管轄,新疆正式成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5)中國版圖的大部分是在秦漢時期形成的,新疆并入中國版圖的時間和國內大多數地區基本上是同步的。(5)
無論是按照西方史學家對古代史的劃分,還是中國史學界的劃分,新疆并入中國版圖的時間都是很早的“古代”。(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