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012年小學體育教師招聘考試模擬試題及參考答案四...
10.× 【解析】器械在空中飛行時,除了受空氣阻力作用以外,還受空氣升力的影響。當在逆風情況下投擲鐵餅時,氣流對器械的阻力大,升力也大。如果升阻系數比值大,升力占優勢時,器械飛行的距離也遠。因此是在逆風時而不是順風時投擲鐵餅有利于成績的提高。
11.× 【解析】田賽項目是以高度和遠度來計算成績的。
12.× 【解析】體質包括體格、體能和適應能力幾個方面。
13.× 【解析】1984 年洛杉磯奧運會,射擊選手許海峰為中國獲得首枚奧運金牌。
14.× 【解析】人體最靈活的關節是肩關節,人手借肩關節的靈活運動可觸到體表的任何部位。人體最大的關節是髖關節。
15.√ 【解析】斜方肌位于頸部和背部的皮下,一側成三角形,左右兩側相合構成斜方形,稱為斜方肌。兩側斜方肌收縮使頭和脊柱伸直,在少年兒童時期發展該肌,可預防和矯正駝背。
16.× 【解析】人體三大類營養物質為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17.× 【解析】發展學生個性的方法有多種,如指令式教學、發現法、啟發誘導法、帶領法、激勵法和指標法等。
18.× 【解析】體育游戲內容豐富,形式生動活潑,寓趣味性、娛樂性、競爭性、健身性和教育性于一體。它是實現課程目標的有效手段,也是學生課外活動進行體育鍛煉的主要內容。但體育游戲是輔助教學的重要手段而不是教學的主要內容。
19.× 【解析】屈膝仰臥起坐和俯臥撐是測量肌肉耐力的方法。俯臥撐測量的是肩部、臂部和胸部的肌肉耐力,仰臥起坐主要測量腹肌的耐力。
20.√ 【解析】運動技能形成需要經歷認知定向(泛化)階段、動作系統初步形成(分化)階段、動作協調和技能完善(動力定型)三個階段。
二、單項選擇題
1.D 【解析】大量的觀察和研究結果表明,體育興趣與體育學習活動效果常常是成正比的。在身體素質與原有技能水平大體一致的情況下,有體育興趣的人較無興趣的人活動效果更優。這是體育興趣對體育學習或鍛煉具有指向和強化的作用。
2.B 【解析】營養是人體獲得和利用食物的綜合過程,是保證人體正常生長和發育的重要因素。
3.A 【解析】體育知識是人們對于體育的現象、事實及其規律的認識,是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經驗的概括和總結;體育知識為人們提供了有關體育的信息,并為他們的體育行動奠定基礎。
4.C 【解析】跳遠成績主要取決于起跳離地瞬間人體重心騰起的初速度和騰起角度。
5.D 【解析】現代優秀跳高運動員大多采用背越式跳高。
6.C 【解析】在排球比賽中,后排隊員完成攔網或參加了完成攔網的集體,即為后排隊員攔網犯規。
7.D 【解析】發展體能的原則一般有全面性原則、適量性原則、持續性原則、健康性原則等。
8.C 【解析】對于比較簡單、學生可以直接模仿的動作可以采用鏡面示范法。
9.A 【解析】166cm 以下的男女理想體重計算公式為:體重(kg)=身高(cm)-100。
10.B 【解析】正常成年人身上共有206 塊骨頭。
11.C 【解析】發展速度素質的方法為最快的動作練習。
12.D 【解析】將運動分為田徑運動、球類運動等是按照運動項目技術結構分類的。
13.B 【解析】生理測定法、自我感覺法和觀察法是測定體育課運動負荷的主要方法。
14.C 【解析】影響人體發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遺傳、環境和體育鍛煉。
15.B 【解析】跑道內沿長度約為398.12 米(36.50×2×3.1416+84.39×2),按跑道內實沿的外沿向外0.30
米處計算長度約為400.00 米(36.80×2×3.1416+84.39×2)。
16.C 【解析】腦力與體力相結合是體育老師的突出工作特點。
17.B 【解析】足球場球門的高度應是2.44 米。
18.D 【解析】此種情況稱為復原階段。
19.B 【解析】身體或身體某部分在單位時間內移動的距離稱為練習軌跡。
20.D 【解析】體育教學組織是指為了保證體育課順利進行,提高教學效率,所采取的保證措施與手段。
三、填空題
1.課堂常規隊伍隊形安排與調動體育教學的組織形式
2.體能心態
3.體育興趣、習慣的終身體育基礎的
4.調查法實驗法
5.運動素質身體形態機能
6.攀登爬越
7.經濟性實效性
8.跨跳跳躍
9.移動起跳
10.骨連結骨骼肌
11.技術機能
12.競技健美操健身健美操
四、簡答題
1.【答案要點】
(1)主要采用游戲和比賽等形式組織各種體育活動;
(2)一些體能健康方面的知識大都采用講授的方法;
(3)對運動技能的學習一般以動作示范為主;
(4)培養自尊心與自信心;
(5)懂得一些游戲的基本規則、學會尊重他人。
2.【答案要點】
(1)根據學生的興趣來選擇運動項目。由于運動技能的復雜性,在管理上達成師生間默契,并用制度的形式來約束與協調學生的發展。
(2)按能力水平分組,充分利用競賽杠桿原理。體育運動項目都具有一定的競技性和競爭性,吸引學生的學習熱情。
(3) 正確的歸因教育。體育教師要幫助學生正確認識運動技術練習過程中失敗與挫折的各種原因,使學生對自己或他人的行為結果做全面正確的歸因。注意引導學生從內在可控因素——努力方面進行歸因,從而有益于維持動機的強度。
(4)不斷給予學生積極肯定的反饋。體育教學中有關學習結果的反饋,學生堅持目標和修正目標,適時、適量的反饋能幫助學生及時了解自己所處的學習狀態,體驗成功感覺,能激發學生產生進一步堅持目標和努力學習的欲望,使已有的動機得到強化。
3.【答案要點】準備活動是指在訓練或比賽前為正式運動作準備而進行的各種身體練習。在運動前做好準備活動是非常必要的。準備活動不僅可以使人體從安靜狀態逐漸活動起來,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動員和提高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克服肌體機能活動的生理惰性,以適應劇烈運動的需要,還能增加肌肉中毛細血管開放的數量,提高肌肉力量和提高韌帶的彈性和伸展性,使關節腔內的滑液增多,防止肌肉和關節的損傷。
4.【答案要點】體育教學工作計劃有以下4 種:(1)學年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2)學期體育教學工作計劃;(3) 單元教學計劃。(4)課時計劃(教案)。
課時計劃是教師根據學期體育教學進度和單項教學計劃并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對一堂課設計的教學方案, 是教師上課的直接依據。編寫教案能反映教師的基本功,認真編寫教案對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師的業務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5.【答案要點】2 組進行比賽,A、B 兩組,12 個隊參加雙循環分組比賽,每批需進行N(N-1)2=6×52=302
場=15(場)。
A 組:
1-61-51-41-31-2
2-56-45-34-23-6
3-42-36-25-64-5
五、論述題
1.【答案要點】
(1)改進教學方法,突破傳統舊的教學模式和舊的思維方式,發展學生的創造性。
比如,在前滾翻技巧課中,可以讓學生自編組合動作進行力量素質練習:①仰臥起坐;②單舉腿、雙舉腿;③ 靜止橋形。經過反復設計串聯,編排出多種新穎而巧妙的組合練習,這種方法能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由學生原來的被動變為主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2)在教學中,改變教學組織形式,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比如,把體育課由教師帶領學生做準備活動的集中組織形式,改變為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由學生分別輪流帶領本組同學做準備活動的分散組織形式。這樣每個學生都獲得了帶領準備活動的鍛煉機會,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設計出各具特色的準備活動方案。通過改變教學組織形式,既鍛煉了學生的組織能力與體育能力,又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
(3)改進體育教具,挖掘體育教具的使用潛能,為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創造條件。
體育教學培養學生創造能力,還表現在對體育教材及課堂教學內容的改革和設計方面,為了把體育教學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引向深入,進一步促進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還要在學生學習與掌握一定的體育知識、技能與方法之后,由教師指導其發展來創造能力,避免教學快而不穩。學生創造思維能力的產生及其發展與學生學習和掌握必須的專門知識是密切相關的。在教學中,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體育知識與能力以后, 才具備進行創造的基本條件。然后在教師正確的啟發和誘導下,才可能產生獨特的學習方法和見解。
2.【答案要點】
(1)場地、器材的檢查、場地的布置;
(2)學生基本情況的了解、見習生的安排;
(3)學生著裝的檢查、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4)必要的準備活動(包括常規性準備活動和專項準備活動);
(5)對活動內容、方式、過程等是否交待清楚。
3.【答案要點】
(1)體育教學是促進健康心理的載體;
(2)體育教學如同“固體”,促進心理健康如同“液體”;
(3)體育教學是“快活兒”,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是“慢活兒”;
(4)體育教學是“從不會到會”的過程,心理健康是一個狀態改善的過程;
(5)體育教學是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連點(陶冶學生心靈、改善學生心態、培養學生群體意識等)。
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部分
六、簡答題
1.【答案要點】(1)表現出工作熱情;(2)了解并跟上專業領域的變化;(3)搞好組織工作;(4)積極地講授;(5) 展現一種好的態度;(6)建立一種有效的班級管理模式;(7)制訂好教學步驟;(8)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9)明確傳達信息的能力;(10)有效的提問能力。
2.【答案要點】(1)淡化甄別與選拔功能,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實現課程功能的轉化;
(2)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倡導多主體參與評價;
(3)強調評價標準與內容的多元化,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評價;
(4)強調質性評價,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法;
(5)強調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實現評價重心的轉移。
七、論述題
1.【答案要點】隨著時代的發展,學校、社會對于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必然給教師帶來較以往更大的
精神壓力,如何釋放壓力,提高教育教學的進取性和積極性,十分關鍵。因此,從學校、社會的層面上來說(一句話帶過),要關注教師的身心健康,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給教師們一個良好的教育教學大環境,而關鍵的是教師自身要學會合理地調節和轉移不良情緒。如:
(1)培養豁達的人生觀和高尚的價值觀
①面對利益:不斤斤計較,不貪得無厭,不追逐名利,不過高過份地要求自己;
②讀書明理:通過閱讀,提升思想境界,淡泊名利,自得其樂;
③樂于助人:從幫助他人之中獲取精神上的快樂,做精神上的富翁;
④坦然生活:驅除幻想,一切從實際出發,知足常樂。
(2)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①處理好與同事、上下級、學生及其家長、朋友之間的關系;
②處理好與家庭成員,親戚之間的關系。
因此,通過與上述人員之間的溝通、互動,可以緩解教師內在的心理壓力,使教師獲得安全感、滿足感、舒適感,情緒處于穩定,有利于促進自身教育教學工作的成功開展。在各類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教師應遵循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原則,注意避免固執己見或斤斤計較,從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交往圈,使自己生活在一個良好的精神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