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把正確選項的字母填在題后的括號內。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第1題 “自信、堅強、勤奮”描寫的是人的哪種心理特征?( )
A.氣質
B.性格
C.能力
D.動機
【參考答案】
B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個體的個性特征”,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理解。
【名師詳解】性格是一種表現在對現實的穩定態度和與之相適應的行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因此,“自信、堅強、勤奮”屬于性格。
第2題 下列屬于內部學習動機的是( )。
A.為了與外國人溝通學習英語
B.喜歡聽地道的英語
C.為了通過考試學習英語
D.為了將來有理想的工作學習英語
【參考答案】
B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學習動機的分類”,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了解。
【名師詳解】根據學習動機的動力來源,可以把學習動機分為內部學習動機和外部學習動機。內部學習動機是指由個體內在的需要引起的學習動機,是人們對學習任務或活動本身的興趣所引起的動機。例如,學生的求知欲、學習興趣等。外部學習動機是指個體由外部誘因所引起的學習動機。例如,有的學生為了得到老師或父母的獎勵或避免受到老師或父母的懲罰而努力學習。由定義可知,A項、C項和D項都是由外部誘因引起的學習動機,只有B項是由于學習興趣引起的學習動機。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8。
第3題 在中學教育的基本方法中,教師引導中學生運用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回答問題,從而獲得新知識、鞏固已學過的知識的方法是( )。
A.講授法
B.談話法
C.讀書指導法
D.演示法和實驗法
【參考答案】
B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教育的基本方法”,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了解。
【名師詳解】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引導中學生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談話法是教師引-導-中學生運用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回答問題,從而獲得新知識、鞏固已學過的知識的方法。讀書指導法是教師通過指-導-學生自學教科書以獲得知識、培養學生能力的方法。演示法是教師向學生展示實物或直觀教具、向學生作示范性的實驗,從而使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獨立操作、觀察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以獲得知識和技能的一種教學方法。故選B。
第4題 學校的中心工作是( )。
A.教學工作
B.公共關系
C.行政工作
D.總務工作
【參考答案】
A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教學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了解。
【名師詳解】學校就是教學之地,學校的中心工作就是教學。
第5題 “沒有查出病就是健康”實質上忽視了人的( )。
A.生理健康
B.生理衛生
C.心理健康
D.身體健康
【參考答案】
C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心理健康的標準”,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了解。
【名師詳解】現代意義上的健康不僅指身體上的健康,還包括心理的健康和良好的社會適應。“沒有查出病就是健康”只關注了生理健康,而忽略了心理健康。
第6題 下列屬于常見的心智技能的是( )。
A.駕駛汽車
B.洗衣服
C.解兩步應用題
D.拉小提琴
【參考答案】
C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心智技能的表現特點”,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理解。
【名師詳解】技能按其性質和表現特點,可分為如書寫、騎車等活動的操作技能和像演算、寫作之類的心智技能兩種。操作技能也叫動作技能、運動技能,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操作活動方式。日常生活中的許多技能都是操作技能,如音樂方面的吹、拉、彈、唱,體育方面的球類、體操、田徑運動等。心智技能也稱智力技能、認知技能,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心智活動方式。閱讀技能、運算技能、記憶技能等都是常見的心智技能。由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定義可知,駕駛汽車、洗衣服和拉小提琴屬于操作技能,只有C項屬于心智技能。
第7題 教師的哪一種領導方式對學生發展的促進作用最大?( )
A.專斷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綜合型
【參考答案】
B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教師的領導方式”,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掌握。
【名師詳解】教師的領導方式可以分為專斷型、放任型和民主型。其中,民主型的領導方式對學生發展的促進作用最大,是比較理想的領導方式。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B。
第8題 當教師非常關注自己的生存適應性時,此教師處于成長過程中的( )階段。
A.關注發展
B.關注學生
C.關注情境
D.關注生存
【參考答案】
D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教師成長階段理論”,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了解。
【名師詳解】福勒和布朗根據教師的需要和不同時期所關注的焦點問題,把教師的成長劃分為關注生存、關注情境和關注學生三個階段。處于關注生存階段的教師,非常關注自己的生存適應性,他們經常關心的問題是:學生喜歡我嗎?同事們怎么看我?領導是否覺得我干得不錯等。
第9題 教育實踐中的“陵節而施”現象違背了人發展的( )。
A.順序性規律
B.互補性規律
C.不平衡性規律
D.個別差異性規律
【參考答案】
A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人的身心發展的規律”,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了解。
【名師詳解】“陵節而施”出自《禮記•學記》中的“不陵節而施之謂孫”。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超過學的人的接受能力而進行(教育)叫做合乎順序,指教育中要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由此可知,教育實踐中的“陵節而施’’現象違背了人發展的順序性規律。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
為A。
第10題 下列人格測驗屬于投射式測驗的是( )。
A.卡特爾l6種人格因素測驗
B.艾森克人格問卷
C.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
D.主題統覺測驗
【參考答案】
D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人格測驗”,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了解。
【名師詳解】主要的投射測驗包括羅夏墨跡測驗和主題統覺測驗。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測驗、艾森克人格問卷和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均屬于自陳式人格測驗。故本題選D。
第11題 創造性思維大體都經歷四個階段,其中( )也被稱為靈感期。
A.準備期
B.醞釀期
C.驗證期
D.豁朗期
【參考答案】
D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創造性思維的發展階段”,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了解。
【名師詳解】人的創造性思維大體都經歷準備期、醞釀期、豁朗期和驗證期這四個階段。準備期是指創造活動前積累有關的知識經驗,搜集有關的資料和信息,為創造作準備;醞釀期是指在已積累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深入探索和思考的時期;豁朗期是指新思想、新觀念和新形象產生的時期,又叫靈感期;驗證期是指對新思想、新觀念進行驗證、補充和修正,使其趨于完善的時期。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D。
第12題 學習新信息對已有舊信息回憶的抑制作用叫( )。
A.前攝干擾
B.超限抑制
C.消退抑制
D.倒攝干擾
【參考答案】
D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知識的保持”,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了解。
【名師詳解】倒攝干擾,又可稱為倒攝抑制,指后學習的材料對保持和回憶先學習的材料發生的干擾作用。前攝抑制,指先前學習的材料對識記和回憶后學習的材料的干擾作用。
第13題 對學生課堂行為所施加的準則與控制稱為( )。
A.課堂管理
B.課堂情境
C.課堂紀律
D.課堂氣氛
【參考答案】
C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課堂紀律的概念”,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了解。
【名師詳解】為了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協調學生的行為,以求課堂目標的最終實現,必然要求學生共同遵守課堂行為規范,從而形成課堂紀律,課堂紀律是對學生行為所施加的準則與控制。
第14題 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和提高過程,其進行順序是( )。
A.以知為開端,知、情、意、行依次進行
B.以情為開端,情、知、意、行
C.以意為開端,意、知、情、行
D.視具體情況,可有多種開端
【參考答案】
D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德育過程”,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理解。
【名師詳解】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提高過程,并不是一定要以知為開端。根據具體
情況,從哪一個開始都可以,可有多種開端。
第15題 美國心理學家孟祿認為,模仿心理是教育的基礎。但“模仿心理說”抹殺了教育的( )。
A.遺傳性
B.自然性
C.目的性
D.獲得性
【參考答案】
C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教育的起源”,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了解。
【名師詳解】美國心理學家孟祿認為教育起源于兒童對成年人的無意識模仿,于是從心理學角度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說”。心理起源說把教育看成簡單的模仿,沒有認識到教育的目的性。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C。
二、辨析題(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第16題 教育現代化就是這學校設施的現代化。
【參考答案】
請參照解析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教育的現代化”,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了解。
【參考答案】錯誤。因為教育現代化不但包括學校設施的現代化,還包括教育觀念、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手段、教師隊伍、教育制度等方面的現代化。認為教育現代化就是指學校教育設施現代化的觀點是片面的。
第17題 政治制度既可能促進也可能阻礙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答案】
請參照解析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教育與政治制度的相互作用”,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理解。
【參考答案】正確。正義的政治制度能夠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如民主政治對教育權利的保障。非正義的政治制度則阻礙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如專制政治對教育權利的踐踏。
第18題 教育在人的發展中發揮主導作用是無條件的。
【參考答案】
請參照解析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教育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理解。
【參考答案】錯誤。教育在人的發展中發揮主導作用是有條件的,因為教育必須遵循人的身心發展規律,必須正確處理內因和外因的關系,必須正確處理教育與遺傳、環境的關系。
第19題 美育就是指藝術教育
【參考答案】
請參照解析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美育的含義”,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了解。
【參考答案】錯誤。美育也稱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養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關育要通過各種藝術以及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來進行,通過藝術進行的美育就是藝術教育。由此可見,藝術教育只是美育的一部分。
第20題 按照加涅的學習分類觀,蘇蘇從紅、黃、紫、青、綠中辨別出紅色;從圓錐、圓柱、梯形、四邊形中辨別出了圓柱體,這屬于認知策略的學習。
【參考答案】
請參照解析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加涅的學習分類觀”,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理解。
【參考答案】錯誤。根據加涅的學習分類觀,上述的學習行為屬于具體概念的學習。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第21題 簡述中學生道德品質的發展及其培養,
【參考答案】
請參照解析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中學生品德發展的特點”,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理解。
【參考答案】(1)中學生道德品質的發展
①中學生道德認識的發展。中學生道德認識的發展,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表現在道德思維的水平上;二是表現在道德觀念的程度上。
②fl,學生道德情感的發展。中學生道德情感的發展,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表現在道德情感的形式上;二是表現在道德情感的社會性上。
③中學生道德意識行為的發展。中學生道德意識行為的發展,表現在意志行動的水平和 言行關系兩個方面。
(2)培養中學生良好的品德
①中學生品德培養中應該堅持的原則包括:理論和實際的統一;遵循全面性的原則;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身教勝于言教。
②培養中學生良好品德的途徑:豐富道德知識,提高道德認識;培養道德評價能力;激發和培養中學生的道德情感;鍛煉道德意志,增強抗誘惑力;道德行為和習慣的訓練。
第22題 簡述有意義學習的條件。
【參考答案】
請參照解析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有意義學習的條件”,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掌握。
【參考答案】從外部條件來看,有意義學習的材料本身必須具有邏輯意義,在學習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學習能力范圍之內的。從內部條件來看,一是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必須具有能夠同化新知識的適當的認知結構;二是學習者必須具有積極主動地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的適當知識加以聯系的傾向性;三是學習者必須積極主動地使這種具有潛在意義的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的有關舊知識發生相互作用,使認知結構或舊知識得到改善,使新知識獲得實際意義即心理意義。有意義學習的目的,就是使符號代表的新知識獲得心理意義。
第23題 簡要說明教學的一般任務。
【參考答案】
請參照解析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教學的基本任務”,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了解。
【參考答案】(1)傳授系統的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是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基礎。知識是形成技能技巧的基礎,而技能技巧的形成又有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識,并為他們學習新知識提供條件。(2)發展學生智力、體力和創造才能。現代教學要自覺發展學生的智能、創造才能和體力,發展智能是核心,發展體力是保證。(3)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品德和審美情趣,奠定學生的科學世界觀基礎。教學具有教育性,在使學生形成科學世界觀、培養優良的道德品質:6--面起著重要作用,思想品德教育是方向。(4)關注學生個性發展。通過教學,激勵發展每個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個性的全面和諧與可持續發展是理想目標,雖然這一理想目標未必能實現或實現程度因人而異,但它始終是教育發展努力的方向并貫穿于教學全過程。
第24題 簡述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
【參考答案】
請參照解析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理解。
【參考答案】(1)問題的特征問題的特征中,問題的類型、呈現的方式等因素常常會影響個體問題的解決。(2)已有的知識經驗已有經驗的質與量都影響著問題解決。與問題解決有關的經驗越多,解決該問題的可能性越大。(3)定勢與功能固著定勢有時可以促進問題的解決,有時也阻礙問題的順利解決。功能固著是一類定勢現象,即從物體的正常功能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的定勢。當在某種情形下需要利用某一物體的潛在功能來解決問題時,功能固著可能起到阻礙的作用。除了上述因素外,個體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緒狀態、認知風格和世界觀等個性心理特征也制約著問題解決的方向和效果。
第25題 簡述格式塔學派的主要觀點。
【參考答案】
請參照解析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格式塔學派的主要觀點”,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理解。
【參考答案】格式塔心理學派的觀點:強調整體的觀點,重視各部分之間的綜合。它強調經驗和行為的整體性,反對美國構造主義心理學的元素主義,也反對行為主義的“刺激一反應”公式,認為整體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識經驗不等于感覺和情感等元素的集合,行為也不等于反射弧的集合。
四、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第26題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我熱愛我的工作,注意在學習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但是,我真的感覺到學生有的時候實在是太吵鬧了。在講課過程中,有的學生會在下面說話或插話進來;在自學或做練習時,有的同學會在那里竊竊私語或很自由地討論問題;在課堂討論的時候更是難以把握,學生會爭論不休;在課間休息時更是亂作一團。
問題:
如果你是這位老師,對于課堂吵鬧的現象,你的基本態度和常規做法是什么?
【參考答案】
請參照解析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課堂紀律及其管理”,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理解。
【參考答案】我的基本態度是:課堂確實需要紀律,但課堂氣氛更加重要。課堂紀律要有助于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特點,容納學生的不同個性。學生的動作與聲音是學生成長的一部分,學校教育應適應學生的發展,允許學生比較自由地參與教學活動。動作和語言是學生情緒、情感的伴隨物,在激烈的討論中學生可以表達自己內心的喜悅、憤怒、遺憾和沮喪。教師要與學生分享這種情感。我的常規做法是:不追求課堂的絕對安靜,保持稍微的喧鬧。改變課堂的權威結構和主體定位,即由教師作為權威的主體和偏向于教師的權威結構向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師生民主平等的權力結構轉變。
第27題 下面是兩位年輕教師關于教學的對話,請根據材料回答問題。
小李、小張都是剛工作一年的初一語文老師,兩人工作很努力,但也存在很多困惑。小李對小張說:“為了上好課,我學習了很多關于新課改的知識,意識到教學中要關注學生,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我特別注意調動課堂氛圍,我的課以學生發言、表演為主,上得很熱鬧。上周的公開課上學生個個都很開心,可聽課的老教師們都說我的課沒有語文味,缺乏深度,只注重形式。難道一堂課熱熱鬧鬧的不好嗎?”小張說:“為了上好課,我也沒少花工夫。我專門買了特級教師的教學錄像,細心模仿教學中的每個環節,上課幾乎就是把錄像中教師的教學復制到我的課堂上。可為什么同樣的上課方式,我的課效果就不好呢?”
問題:
(1)你是否贊成小李的教學觀,結合相關教育理論進行分析。
(2)小張上課的問題在哪里?請從教學方法的角度進行分析。
【參考答案】
請參照解析
試題解析: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教育的基本方法”,這部分知識需要考生掌握和運用。
【參考答案】(1)我不贊成小李的教學觀。
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結合。小李僅僅關注學生,以學生發言、表演為主,缺乏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這樣的教學缺乏深刻性。
②上好一堂課除了氣氛熱烈,還應做到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內容正確、方法得當,這樣才能使學生明確一堂課的任務和重難點,使學生鞏固每節課學到的知識。
(2)①小張上課的問題是沒有注意到學生的差異。教師的教育對象是具有主觀能動性、具有情感的人。特級教師所教的學生和小張所教的學生是不同的。這就決定了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
②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相互提高的動態過程,沒有固定的模式。小張在教學中照搬特級教師的教學模式,對教學過程中發生的具體問題束手無策。所以在教學中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方法,運用啟發式教學,和學生進行互動,在互動過程中不斷調節教學方法,最后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