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答案】BCD。解析:言論、出版自由屬于政治自由。排除A。
46.【答案】AB。解析: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1、平等原則:平等原則是由民法調整的市民社會關系的平等性決定的,是指民事主體的法律地位平等及適用法律的平等和受到法律的平等保護。法律平等地位,是指權利能力平等,自然人的權利能力平等(相同),法人有與其自身活動相應的權利能力(不相同),法律地位也是平等的。適用法律平等是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保護是指法律對民事主體的保護規(guī)定是相同的,適用法律時不能區(qū)別對待,是由法律地位平等,適用法律平等決定的。憲法第12條第1款“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神圣不可侵犯”應修改為“財產神圣不可侵犯”。2、自愿原則:自愿是指在民事活動中體現(xiàn)當事人的意志,排除他人強迫,欺詐及其他不當影響和壓力自己作主。這一原則也是由市民關系的平等性決定的。我國民法的自愿原則主要表現(xiàn)為合同自由、婚姻自由、遺囑自由。3、遵守社會公共道德原則:社會公共道德,就是廣大市民公認的道德準則,與共產主義道德有區(qū)別。調整市民社會關系的民法,必然以市民的公共道德為準則。這是由道德和法律的一致性決定的。民法與市民道德精神一致,民事立法、執(zhí)法、適用法律均不能違背公共道德。在法無規(guī)定的情況下,道德可以成為民法的淵源,成為解決法律糾紛的依據(jù)。4、誠實信用原則:誠實信用原則是指按照誠實不欺、信守諾言的道德準則平衡當事人之間及當事人與社會之間的利益的原則。此項原則要求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實事求是,自覺履行義務,也賦予法官一種解釋法律及法律行為的裁量權,即以一個誠實信用人的理解進行解釋。5、禁止權利濫用原則:權利濫用,是指民事主體在行使權利時超出權利本身的目的和社會所容許的界線。此種行為是違法的,故為法律所禁止。行使權利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擾亂社會經(jīng)濟秩序,專以侵害他人為目的,以絕小瑕疵拒絕對方給付,違背權利目的等,均為法律所禁止。故選AB。
47.【答案】ABC。解析:知識產權包括:工業(yè)產權和版權(在我國稱為著作權)一共兩部分。發(fā)明專利、商標以及工業(yè)品外觀設計等方面組成的工業(yè)產權。工業(yè)產權包括專利、商標、服務標志、廠商名稱、原產地名稱、制止不正當競爭等。在我國,著作權用在廣義時,包括(狹義的)著作權、著作鄰接權、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等,屬于著作權法規(guī)定的范圍。這是著作權人對著作物(作品)獨占利用的排他的權利。狹義的著作權又分為發(fā)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著作權法第10條)。把著作權分為著作人身權和著作財產權是不妥當?shù)摹V鳈嗯c專利權、商標權有時有交叉情形,這是知識產權的一個特點。
48.【答案】AC。解析:行政合理性原則的具體要求是:第一,行政行為的動因應符合行政目的;第二,行政行業(yè)應建立在正當考慮的基礎上;第三,行政行為的內容應合乎情理。
49.【答案】ACD。解析: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原則,是指人民法院對行政主體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擁有司法審查權,審查的內容主要是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而不是適當性。這一原則的具體要求是:1、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審查的對象是行政主體的具體行政行為,不包括行政機關制定行政法規(guī)、行政規(guī)章及發(fā)布具有普遍約束力的命令、決定等抽象行政行為。2、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應審查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對行政主體運用自由裁量權過程中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理與適當,原則上不予審查。3、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審查標準,主要
是根據(jù)《行政訴訟法》第54條的規(guī)定,即主要證據(jù)是否充分、適用法律和法規(guī)是否錯誤,是否違反法定程序、是否超越職權和濫用職權、是否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職責。4、審查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的依據(jù),是法律、行政法規(guī)、地方性法規(guī)以及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并參照行政規(guī)章。
50.【答案】BC。解析:引用公文先引標題后引字號。公文并不全部是發(fā)往外部的文件。
三、判斷題
51.【答案】B。 52.【答案】A。 53.【答案】A。
54.【答案】A。解析:“三農”問題的根子是在歷史上形成的城鄉(xiāng)二元結構;解決“三農”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也要從根本上解決城鄉(xiāng)二元結構問題。
55.【答案】B。解析:以人為本是科學發(fā)展觀的基本價值取向,我國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必須以滿足人的需要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56.【答案】B。解析:正確認識中國社會現(xiàn)在所處的歷史階段,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首要問題,是我們制定和執(zhí)行正確的路線和政策的基本依據(jù)。
57.【答案】B。解析:全國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和難點在于農村,進一步解決好“三農”問題仍然任重道遠。
58.【答案】B。 59.【答案】B。 60.【答案】A。
四、綜合分析題
61.【答案】ABCD。
62.【答案】ABCD。
63.【答案】ABCD。
64.【答案】ABD。
65.【答案】BCD。
66.【答案】A。解析:修改節(jié)假日放假是為了調整相關公共政策。
67.【答案】ABC。解析:由材料1第一句話可知公眾具有較強的參政意識;第二句話體現(xiàn)了政府注重民意;“在此次調查期間,部分群眾還通過電話、電子郵件、書面等形式得出了意見。”體現(xiàn)了形式多樣性。D選項無法從題干中得出。
68.【答案】ABD。解析:公民影響政府公共政策的5種途徑:(1)以國家主人或主權者身份,對某些重大政策直接行使主權;(2)用間接或代議方式,選出自己的代表者參與公共決策;(3)使用各種威脅性方式反對某些政策,或表達制定新政策的要求;(4)通過參加利益集團,或通過輿論或游說的方式去影響政策;(5)對政府的政策采取合作或不合作的態(tài)度,從而影響到?jīng)Q策。
69.【答案】AB。解析:《全國年節(jié)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和《職工帶薪休假規(guī)定》都是國務院為落實職工休假的權利制定的行政法規(guī)。行政法規(guī)的立法和制定法律、地方性法規(guī)一樣都要遵循《立法法》中規(guī)定的基本原則。故AB兩項正確。另據(jù)《立法法》第六十一條規(guī)定,行政法規(guī)由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第七十六條規(guī)定,部門規(guī)章由部門首長簽署命令予以公布。地方政府規(guī)章由省長或者自治區(qū)主席或者市長簽署命令予以公布。第七十九條規(guī)定,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規(guī)、地方性法規(guī)、規(guī)章。行政法規(guī)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規(guī)、規(guī)章。故CD兩項是錯誤的。
70.【答案】ABD。解析:國家的相關政策調整體現(xiàn)了政府“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和對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
71.【答案】D。解析:CPI即居民消費價格指數(shù),英文縮寫為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tǒng)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
72.【答案】ABCD。解析:CPI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如果CPI升幅過大,表明通脹已經(jīng)成為經(jīng)濟不穩(wěn)定因素,央行會有緊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風險,從而造成經(jīng)濟前景不明朗。因此,該指數(shù)過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場歡迎。例如,在過去12個月,消費者物價指數(shù)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個月前平均上升2.3%。當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錢價值便隨之下降。也就是說,一年前收到的一張100元紙幣,今日只可以買到價值97.70元的貨品及服務。一般說來當CPI>3%的增幅時我們稱為Inflation,就是通貨膨脹;而當CPI>5%的增幅時,我們把它稱為Serious Inflation,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
73.【答案】BCD。解析:我國從1951年就開始編制CPI了,以前叫“職工生活費用價格指數(shù)”,1994年更名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shù)”。計算方法一直在調整,目前的這套計算方法是從2001年開始采用的。
CPI居住類價格中包括的是建房及裝修材料價格、租房價格和水、電、燃料價格。房價不計入CPI是國際慣例,也是聯(lián)合國推薦的計算方法。房屋屬于一次購買、多年使用的商品,與當年的消費價格指數(shù)計算不能同步。所以,國際上通行的標準,把商品房價格不放在CPI當中,也不算居民消費,而是算作投資。另外,根據(jù)國民經(jīng)濟核算分類,商品房購買屬于投資行為,而CPI關注的是消費,只能反映與居民即期消費密切相關的消費品及服務項目的價格變動,不必要也不可能反映房地產和股票等資產類價格的變動。
價格與價格指數(shù)不同,價格是絕對數(shù),價格指數(shù)是相對數(shù),價格的高低不等于價格指數(shù)的高低。
CPI反映價格總水平的變動趨勢和程度,而不是價格平均水平的變動趨勢和程度。
74.【答案】BC。解析:房價上漲有著復雜深刻的成因,不是某一種因素決定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房價上漲,主要原因仍然是供需之間的矛盾。
房價上漲,還與有些地方政府落實宏觀調控政
策不力有關。房價上漲,與房地產相關的稅收也會增加,并會推動地價上漲,增加土地轉讓收益。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一些地方政府特別是城市政府是房價上漲的直接受益者,他們對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的執(zhí)行是缺乏內在動力的,這就導致中央的調控政策在實踐中往往得不到充分落實。比如,對于保障性住房建設,有的城市政府沒有真正將其作為自己的職責,而是當做負擔。據(jù)統(tǒng)計,近幾年來,全國經(jīng)濟適用房的投資增長率一直是負增長,而廉租房保障資金也遠未充分利用。
房價上漲,與房地產業(yè)市場化程度不高、市場秩序比較混亂有關。由于我國市場經(jīng)濟體制還不太完善,不同行業(yè)的市場化程度不一,房地產市場中還存在著許多權利不對等、信息不對稱、競爭不充分的因素,消費者處于弱勢地位,知情權、選擇權嚴重缺失,而幾個大的房地產商往往很容易操控、哄抬房價。同時,地方政府既是市場中土地的所有者和出賣人,又要承擔市場監(jiān)控人和仲裁者的角色,導致在土地協(xié)議轉讓以及土地招拍掛中容易出現(xiàn)違反公平競爭的權錢交易、暗箱操作。此外,某些房地產商無視市場法律法規(guī),假按揭、騙錢、騙貸行為層出不窮;通過虛報銷售量、瞞報供應量,誤導市場;通過捂盤惜售、囤積居奇,操縱實際供應量;通過投入巨額廣告費用操縱媒體,經(jīng)常發(fā)布一些不實的判斷、預測,以期讓買房者產生恐慌心理,如“地荒論”、“供不應求論”、“房價永遠都上漲論”等。
75.【答案】ABC。解析:《產品質量法》所稱的“產品”是指經(jīng)過加工、制作,用于銷售的產品。
建設工程不適用《產品質量法》規(guī)定;但是,建設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構配件和設備,適用本法規(guī)定。
商品房的銷售廣告和宣傳資料為要約邀請,但是出賣人就商品房開發(fā)規(guī)劃范圍內的房屋及相關設施所作的說明和允諾具體確定,并對商品房買賣合同的訂立以及房屋價格的確定有重大影響的,應當視為要約。該說明和允諾即使未載入商品房買賣合同,亦應當視為合同內容,當事人違反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