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步聆聽
多媒體播放大鼓和小鼓的聲音,學生初步感知音樂的高低。
初步聆聽與感知,可以讓學生對音的高低有個大概的認識與了解,為下一步的教學做準備。
2、探索與感知
出示大鼓和小鼓,將學生分成四組,探索通過敲擊大鼓和小鼓,分辨音高的不同。
通過實物的探索,能夠更直接的感知音有高低之分;用大鼓和小鼓來探索音的高低,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
3、聲勢游戲
用拍手和跺腳來代替大鼓和小鼓的聲音,同樣是將學生分成四組,討論拍手和跺腳分別哪個是大鼓的聲音、哪個是小鼓的聲音。分辨出拍手是小鼓的聲音、跺腳是大鼓的聲音后,進行“我敲你學”的游戲。教師或學生代表敲擊大鼓或小鼓,其余學生用拍手或跺腳回應。
學生自己探索性的學習,體現了新課改中學生為主體的課程理念。“我敲你學”的游戲,豐富了課堂環節,增添了課堂氣氛,同時也進一步感受音的高低。
30.體育
(1)說明“前滾翻”的教學重點、難點;
答案:
小學三至四年級體育教學的主要教材內容之一,比一二年級滾動與滾翻教材提高了動作的難度。
重點:低頭蹬腿團身緊抱膝
難點:團身緊,方向正,滾動圓滑。動作連貫、協調。
(2)指導水平二的學生練習,制定教學目標
答案:根據教材編寫要求和學生心理、生理特點我確定為以下四個目標:
1.認知目標:使學生了解前滾翻時必須團身緊的技術要點,并使學生了解如何利用前滾翻技術保護自己。
2.技能目標:通過練習使85%-90%的學生掌握前滾翻的正確技術動作。發展學生靈敏、柔韌、協調等身體素質。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能夠認識自己身體素質上的不足,培養同學互相幫助情感,感受課堂中的挑戰與喜悅,喜歡體育愛上體育課。
4.社會適應:通過本次課的學習,培養學生克服困難,勇于挑戰自我的信心,學會尊重并聽取別人意見,互幫互學,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
(3)設計犯錯糾正法及理由
答案:
1.老師講解示范動作要領,出示掛圖,提示重點難點,傳授動作口訣:“一蹬二撐三低頭,團身滾動像圓球”。
2.組織學生嘗試練習前滾翻,鼓勵同學之間團結協作,相互對比,集體研究,大膽展示,學生自評,組內自評。
3.老師巡視指導,及時幫助解決練習中學生出現的問題(如:頭頂觸墊子、團身不緊、雙腳蹬地無力等),指導小隊同伴幫助完成,在保護與幫助練習中培養學生團結協作,互相幫助,關心他人的優良品質。
31.美術
花點心
(1)說明美術語言的造型元素
(2)指導低年級學生學習,制定教學目標
(3)設計新授環節的活動和理由。
解析:
(1)美術語言的造型元素?
學生用揉、搓、捏、壓等方法將彩泥和膠泥用點制作花點心,并裝飾出好看花紋和顏色。因此本課所使用的美術語言造型元素有點、線條、形狀、色彩。
(2)低年級小學生學習的教學目標?
根據低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分學段設計課程內容和學習活動,學生是1年級屬于第一學段,本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因此本階段的學習領域目標是嘗試不同工具,用紙以及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美術課程教學目標按“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定。
因此本課的三維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能夠感受立體造型和色彩搭配的基本方法,用揉、搓、捏、壓等方法將彩泥和膠泥塑造出花紋好看,色彩誘人的立體造型——花點心。
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通過動手、動腦,聯想各種“花點心”的樣式、色彩,大膽嘗試能夠將所感所想自由的表現出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驗到立體造型所帶來的樂趣,體會和發現生活中的美,對美術產生濃厚的興趣。
(3)設計新授環節的活動和理由?
在新授環節教師會開展我是小廚神評選表演活動,開展情境教學,和學生一起角色扮演,每個同學都是小廚師,看誰做的好,做出漂亮的花點心變成小廚神,首先教師陪學生一起選擇材料:橡皮泥,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學生直觀感受彩泥的特性,在制作的時候更容易上手。然后學習制作方法:教師和學生開始比賽看誰能橡皮泥改變成各種形狀,教師鼓勵學生到練習各種方法。有團成大小不一的圓形、壓成各種規則和不規則的餅、搓成粗細不一的條形、捏成形態各異的花樣、劃出各種條紋,這樣學生們在比賽的同時相互學習,激發想象力創造力。做的好的同學大家一起分析總結方法經驗。
理由:此活動非常符合這一學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并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參與熱情、以及與熟悉的同齡人相互競賽的激情。體現了新課程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新的教學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