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群體意識
B.社交能力
C.自我教育能力
D.合作能力
15.教師的任用方式一般有三種,它們是派用制、聘用制和( )。
A.代用制
B.自用制
C.長用制
D.暫用制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20個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題中橫線上。
16.教育活動與其他社會活動的本質區別在于,教育活動是______的社會實踐活動。
17.學校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______的產生和文化的發展為學校的產生提供了現實條件。
18.譽為“教育學之父”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于1657年發表的《______》,被認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學專著。
19.在知識經濟中,知識可分為四大類:(1)知道是什么,(2)知道為什么,(3)知道怎么做,(4) ______。
20.教育作為一種社會現象,雖受制于一定時期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但它同時也具有______性。
21.英國哲學家洛克認為,人的心靈是“一塊白板”,人的發展是由外部力量決定的,這是個體身心發展動因說中的______論。
22.人是社會的人,人的身心發展是在_____過程中實現的。
23.國家的教育目的體現了國家對教育培養人的總的要求,而根據各級各類學校任務所確定的對所培養的人的特殊要求,通常稱為______。
24.我國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關于______學說。
25.青少年學生是處于身心發展最迅速時期的人,其發展具有潛在可能性和______性,因此教育的引導至關重要。
26.現代師生關系模式主要有兩種,______模式和社會體系模式。
27.課程的設計不僅要體現社會、學科的要求,也要體現青少年身心發展的需要,這說明了課程設計要符合性______的基本要求。
28.我國中小學課程改革中,有關課程管理的改革趨勢是實行國家、地方和______三級課程管理模式。
29.學校教育工作的主體是______,學校教育工作必須以此為中心。
30.課的結構指課的基本環節及各環節展開的程序、時限及相互關系,綜合課大體由五個環節構成:組織教學、______、掌握新知識、鞏固新知識、布置課外作業。
31.目前,我國各級各類學校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是______。
32.在我國中學常用的教育方法中,通過創設良好情景,潛移默化培養學生思想品德的方法稱為______法。
33.在當前班級管理中,由于受到分數壓力和教師權威的制約,班主任對班級實施管理的方式常常偏重于______型。
34.班主任管理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和方法:了解研究學生、______、協調校內外各種教育力量。
35.世界各國都將教育作為一項重要的公共事業來管理,就管理體制而言,主要分為三種類型:中央集權制、地方分權制和______制。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5分,共30分
36.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的影響表現在哪幾方面?
37.簡述個體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
38.在教育過程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39.簡述影響課程實施的基本因素。
40.一堂好課應符合哪些要求?
41.培養和建設班集體,班主任需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2.有人說:“啟發式就是問答式”,也有人認為“啟發性的關鍵就在于教師主動性的發揮”,而更多的人則是感到困惑:“在教學中為什么總是啟而不發?那么,你認為啟發性的關鍵或核心是什么?在教學中又應該如何貫徹啟發性的原則?
43.小王是班上出了名的“調皮鬼”,上課不專心,課后追逐打鬧,亂花錢,無節制,甚至連回家的錢都向老師借,老師找他談話后他答應改過,但并無實際行動。假如你是小王的老師,將如何運用有關德育規律的知識來解決這一現實問題?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B2.C3.C4.A5.A6.B7.D8.D9.C10.A11.B12.B13.D14.C15.A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20個空,每空1分,共20分。
16.培養人17.文字18.大教學論19.知道誰有知識20.相對獨立性21.外鑠22.社會實踐23.教學目標24.人的全面發展25.可塑26.相互作用27.發展28.學校29.教學30.檢查復習31.班級授課制32.情感陶冶33.專斷34.組織和培養班集體35.中央和地方合作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5分,共30分。
36.(1)培養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2分);(2)宣傳思想,形成輿論(2分);(3)促進政治民主化(1分)。
37.(1)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均衡性(1分);(2)個體身心發展的順序性(1分);(3)個體身心發展的階段性(1分);(4)個體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性(1分);⑤個體身心發展的互補性(1分)。
38.(1)樹立新型的師生觀(1分);(2)建立教師威信(1分);(3)善于同學生交往(1分);(4)發揚教育民主,傾聽學生的意見(2分)。
39.(1)課程計劃本身的特點(2分);(2)教師的特征(1分);(3)學校的特點(1分);(4)校外環境(1分)。
40.(1)目標明確(1分);(2)內容正確(1分);(3)方法得當(1分);(4)表達清晰(1分);(5)氣氛熱烈(1分)。
41.(1)確定班集體的發展目標(1分);(2)建立班集體的核心隊伍(1分);(3)建立班集體的正常秩序(1分);(4)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1分;(5)培養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1分)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2.(1)啟發性的關鍵或核心是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特別是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2分);(2)貫徹啟發性原則的基本要求:①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2分);②啟發學生獨立思考(2分);③讓學生動手,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2分);④發揚教學民主(2分)。
43.(1)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諸因素統一一發展的過程(1分);既要提高小王的道德認識(1分),又要重視道德情感、意志和行為培養(分析1分);(2)學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動和交往中形成的(1分),教師應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來提升小王的思想品德修養(1分)(分析1分);(3)學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個思想內部的矛盾轉化的問題(1分)(分析1分);(4)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個長期性和反復性的過程(1分),教師要長期不懈,堅持長期抓,反復抓。(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