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課程的教師觀認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是課程的(開發)者和(建設)者。
2、地理學科新的課程標準完全改變了以往"識記""理解""運用"的梯級認知目標體系,而是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為首,兼顧能力目標、知識目標。
3、新課程理念認為:課堂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而且是師生共同(建構)知識的過程。課堂教學不是對學生進行行為的訓練,而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課堂教學不是教師在表演,而是師生多元(互動),對話(交往)。課堂教學不是教師行為的模式化運作,而是教師機智地促進學生(生成)。課堂教學不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更應該注重師生(生命)的共同成長發展。
4、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以"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為主要特征的學習方式,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
5、地理課程標準在教材內容的選擇上,采取因內容而異的策略,多種思路并舉;(問題)的思路、基于(案例)的思路、基于(情境)的思路。
6、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它具有兩個顯著的特點:第一,(綜合性)。因此,地理學是一門兼有自然科學性質與社會科學性質的綜合性科學。第二,(地域性)。地理學不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和空間結構,而且闡明地理事物的空間差異和空間聯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間運動、空間變化的規律。
7、地理教材編寫的基本原則和思路是:(基礎性)原則、用(案例)方式學習區域地理和體現(探究)的思路
8、地理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
9、7~9年級地理課程內容分為四大部分:(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鄉土地理)
10、地理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認識地理環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一門必修課程,兼有(社會)學科和(自然)學科的性質。
11、教材內容的選擇上始終把握的四個原則是:滿足(基本)要求、突出(學習)方法、注重(拓展)空間、把握(繼承)和(創新)的關系。
12、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八年級下冊區域內容組織的原則是:(基礎性)原則、(拓展性)原則、(探究性)原則。
13、《地理課程標準》中所倡導的評價理念是:地理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習結果),也要關注(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行為的變化。實現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手段(多樣化)、(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并舉,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創設(激勵性)的評價機制
14、激勵性評價必須遵循的原則是(客觀性)原則、(指導性)原則、(探究性)原則、(情感性)原則。
15、現代學習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主動性)、(獨立性)、(獨特性)、(體驗性)、(問題性)。
二、選擇題
1."教師讓學生學會認知,學會生活,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在實踐中不斷的充實和完善自己。"體現出(A)的發展觀。
A、注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B、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
C、注重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發展
2.探究學習實施的過程是(B)
A.計劃階段--問題階段--研究階段--解釋階段--反思階段
B.問題階段--計劃階段--研究階段--解釋階段--反思階段
C.問題階段--計劃階段--研究階段--反思階段--解釋階段
D.計劃階段--問題階段--解釋階段--研究階段--反思階段
3.學科教學要以(C)為本
A、教科書B、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C、人的全面發展D、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4.教學關系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B)
A、師生對話B、師生交往C、共同討論D、課堂活動
5.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是(A)
A、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B、課程傳遞和執行的過程
C、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過程
D、是知識傳授與學生能力發展的過程
6.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是(D)
A、自主學習B、探究學習C、合作學習D、含A、B、C
三.簡答題:
(一)地理課程標準中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1.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2.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3.改變地理學習方式。
4.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
5.構建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
6.建立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并重的評價機制。
(二)地理學習評價的基本內容和要求包括哪幾個方面?。
1.注重評價學生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和過程
2.注重評價學生科學方法掌握狀況和探索性活動的水平
3.注重評價學生對地理概念、區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的理解水平
4.注重評價學生在地理學習中所形成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5.注重評價形式的多樣化和針對性
(三)地理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的特色是什么?
1.在內容的表達上尋求多種思路。
2.在教科書結構設計中加大了"活動"的力度。
3.教學內容的呈現形式多種多樣。
4.平實、生動的語言風格,使教材有親切感。
5.教學密切聯系生活和生產實際,尤其是注意挖掘學生的生活經歷和體驗。
(四)按照《地理課程標準》的要求,初中地理教材中對世界區域的選擇,遵循的原則是什么?
1.重視中國所在區域、周邊地區和國家。
2.重視世界上重要的或地理問題突出的地區和國家。
3.重視與中國政治、經濟關系比較密切的地區和國家。
(五)新課程標準中倡導的以學生發展為本理念的內涵是什么?
以學生發展為本,即以學生發展為根本,以學生發展為主,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及以學生發展為基礎的綜合含義。以學生發展為本,就是要使學生對教育享有"參與性"和"選擇性"。注重學生的"全員發展"、"全面發展"、"全程發展"、和"個性發展"。
(六)在新課程評價理念下,什么樣的課算是一堂好課?
1、應該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2、應該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保持有效互動的過程。
3、應該為學生的主動建構提供學習材料和充足的時間。
4、應該重視學生對知識的真正理解。
5、應該使學生獲得對該學科學習的積極體驗與情感。
6、應該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學習方式。
(七)新課程中教師的教學行為將發生哪些變化?
1、在對待師生關系上,新課程強調尊重、贊賞
2、在對待教學關系上,新課程強調幫助、引導
3、在對待自我上,新課程強調反思
4、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系上,新課程強調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