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學術影響力
B.個性影響力
C.年齡影響力
D.職稱影響力
24.一個測驗能測驗出它所要測量的屬性和特點的程度,叫測驗的
A.信度
B.效度
C.難度
D.區分度
25.1903年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學專業書名為
A.《教育心理學大綱》
B.《教育心理學講義》
C.《教育心理學》
D.《教育心理學概論》
26.提出最近發展區理論的心理學家是
A.維果斯基
B.布魯納
C.加涅
D.桑代克
27.埃里克森人格發展理論認為兒童人格發展的每一階段都有一種沖突和矛盾所決定的發展危機。比如12~18歲階段階段的危機沖突是()
A.勤奮感對自卑感
B.主動感對內疚感
C.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
D.自主感對羞恥感
33.研究表明,學習熟練度達( )%,記憶效果最好
A.100
B.150
C.200
D.50
34.在教鳥的概念時,列舉“雞、鴨、鵝”等,是恰當運用了( )
A.變式
B.反例
C.同位概念
D.以上三者兼有
35.動作技能學習,心理過程第一階段是( )
A.聯結階段
B.認知階段
C.自動化階段
D.熟練階段
36.創造性思維核心是( )
A.形象思維
B.抽象思維
C.發散思維
D.聚合思維
37.一般認為,態度與品德形成經歷三個階段,依從、認同和( )
A.外化
B.內化
C.行為
D.從眾
38.衡量教師是否成熟,最重要的標志是( )
A.能否關注自己生存適應性
B.能否關注教學情境
C.能否自覺關注學生
D.能否更多考慮班集體建設
39.教育法特點主要是( )
A.民主性,限制規范的普遍性
B.國家意志性,限制規范地方性
C.國家意志性,民主規范地方性
D.國家意志性,限制規范普遍性
40.《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頒布于( )
A.1986年
B.1993年
C.1995年
D.2006年來_源:考試大_特崗教師考試
41.在合作辦學,委托培養勞動用工和教師聘任等方面發生的法律責任屬于( )
A.刑事法律責任
B.民事法律責任
C.行政法律責任
D.行政和刑事法律責任
42.王某擔任某縣高二英語教師期間,通過了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學校以王某服務期未滿,學校英語教師不足為由,不予批準王某在職學習,王某欲以剝奪其參加進修權利為由提出申訴,受理申訴的機構應是(
)
43.位于我國教育法體系的第二個層次是( )
A.教育法
B.部門教育法
C.教育行政法規
D.教育行政規章
44.教師不得對學生進行謾罵、體罰、變相體罰和其他侮辱學生行為,這由學生的( )決定。
A.人身自由權
B.榮譽權
C.隱私權
D.人格尊嚴權
45.教師職業道德內容包括思想道德、教育教學道德和
A.語言道德、交際道德、個人生活道德
B.語言道德、倫理道德、個人生活道德
C.交際道德、愛崗敬業、個人生活道德
D.語言道德、為人師表、交際道德
46.把課程用于教育科學專門術語,始于教育家( )
A.夸美紐斯
B.洛克
C.斯賓塞
D.赫爾巴特
47.我國義務教育教學計劃應具備三個基本特征( )
A.方向性、普遍性、基礎性
B.強制性、普遍性、基礎性
48.《學記》中提出“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這體現( )教學原則。
A.直觀性
B.因材施教
C.理論聯系實際
D.啟發性
49.教師職業最大特點在于職業角色的( )
A.多樣性
B.專業化
C.崇高化
D.單純化
50.教師備課工作包括:鉆研教材、制定教學進度計劃和( )
A.設計練習作業
B.了解學生
C.檢查學生學具
D.布置教室環境
51.課后反思形式主要有評價性反思,專題行反思及( )
A.圖表性反思和札記性反思
B.圖表性反思和說明性反思
C.說明性反思和札記性反思
D.說明性反思和敘事性反思
52.教學媒體選擇依據主要有教學目標和( )
A.教學任務,教學對象,教學方法
B.教學任務,教學條件,教學內容
C.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方法
D.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條件
53.美國媒體教育家戴爾提出教學媒體選擇的方法是( )
A.問題表
B.矩陣式
C.流程圖
D.“經驗之塔”模型
54.在以“學”為主的教學設計中,主要采用的是
,它是指為了激發和促進學生有效學習而安排學習環境中各元素的模式和方法。
A.主動性策略
B.協作性策略
C.情境性策略
D.自主學習策略
55.程序教學理論代表人物是( )
A.羅杰斯
B.布魯姆
C.斯金納
D.皮亞杰
55.程序教學理論的代表人物是( )
A.羅杰斯
B.布魯姆
C.斯金納
D.皮亞杰
56.教學策略的基本特征是( )
A.綜合性、可操作性和靈活性
B.原則性、可操作性和靈活性
C.綜合性、指導性和靈活性
D.原則性、可操作性和綜合性
57.課外活動不包括( )
A.社會活動
B.科技活動
C.選修課活動
D.文學藝術活動
58.《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確立了我國教育發展的戰略性目標: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 )。
A.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
B.進入高等教育強國行列
C.進入繼續教育強國行列
D.進入幼兒教育強國行列
59.中國共產黨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建議》中指出了“十二五”時期發展的主線是( )
A.科學發展
B.又好又快地發展
C.統籌協調
D.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60.今年3月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在京召開。( )
A.第十屆
B.第十一屆
C.第十二屆
D.第十三屆來_源:考試大_特崗教師考試
二、簡答題(每題4分,共12分)
1.簡述素質教育基本內涵
2.簡述德育過程的規律
3.如何在教學中促進遷移?
答案及解析:
二、簡答題
1.簡述素質教育基本內涵
【答案要點】
素質教育是與“應試教育”相對立的,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學文化和身體、心理,勞動技能素質,培養能力,發展個性為目的的教育。素質教育是充分開發受教育者潛能的教育,是以社會文化塑造社會合格成員的教育,是促進受教育者個性化的教育。
基本內涵是:
(1)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2)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
(3)是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
2.簡述德育過程的規律
【答案要點】
(1)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提高過程
(2)德育過程是一個促進少年兒童思想內部矛盾斗爭的發展過程
(3)德育過程是組織學生的活動和交往,統一多方面教育影響的過程
(4)德育過程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逐步提高的過程
3.如何在教學中促進遷移?
【答案要點】
(1)尋找新舊知識的最佳聯系點,促進意義學習。
(2)從培養學生能力入手,促進遷移向有效方向發展。
(3)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形成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格局,從而使學生的遷移在依靠自身的力量,借助教師的指導方向下,順利地進行。
(4)采用啟發、類比、聯想等多種教學方法,提高遷移速度。
(5)培養學生多向思維,開拓學生視野,特別是逆向思維的培養,對培養學生的能力、促進有效遷移也能產生很大的影響。
(6)充分利用思維定勢的積極作用,克服其消極作用。促進思維發展速度,使有效遷移順利進行。
(7)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使所傳授的知識更形象更具體,發揮電化教學中動與靜的結合優勢,促進遷移的發展。
(8)利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得輕松愉快,使遷移在課堂的愉快氣氛中進行。
(9)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介紹,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遷移的效果。
(10)重視非智力因素在遷移中的作用,特別是學習目的性教育,學習毅力的培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