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教材:
《雅魯藏布大峽谷》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的第二篇課文,這是一篇閱讀課文。本文是一篇說明文,文章條理層次清晰,作者通過介紹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美麗神奇,表達了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驚嘆和心中無比自豪與喜悅的感情,在介紹時作者使用了列數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細致地展現了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罕見奇觀。文章語言優美,準確無誤的數字、恰倒好處的用詞,讓雅魯藏布這處距離遙遠的人間秘境躍然紙上。小學四年級學生初步具備了小組合作、自主識字、查閱資料的能力,且書中有些景物學生很感興趣,如:神奇的大拐彎,谷底谷外截然不同的景色等,因此通過自學,及結合網絡圖片資料,文字資料使學生容易理解課文內容并與作者產生共鳴。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本文的特點,制定以下教學目的:
1.憑據提要掌握課文內容,準確、流暢、有情感地朗讀課文。在閱讀中感覺大自然的神奇,進而孕育發生熱愛大自然的頭腦情感。
2.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與想象、資料相聯合,領會課文形貌的壯麗景觀。
3.對學生舉行語言筆墨的訓練,引導學生積聚、運用語言。
教學重、難點
重點:1、引導學生明白課文內容,相識雅魯藏布大峽谷有哪些壯麗景觀。
2、閱讀比擬,領會文中的闡明要領。
難點:邊念書邊想象畫面,感覺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引發熱愛故國國土的頭腦情感。
二、說教法、學法
1、讀中感悟
本課的設計力圖表現新課標精力,運用導讀和建立景象聯正當,并注意閱讀課文的讀、劃、議、悟、讀五步走的學法訓練,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緒熏陶的理念,讓學生多讀、多說、以讀代講。這是一篇風物柔美的課文,文中的好詞佳句在授課歷程中都以“讀”“悟”來表現,通過“品讀”來取代文章的解說,使學生在讀中學,學中悟,悟中思,與作者孕育發生共鳴。
2、讀寫結合
圈點批注自己的體會,學習積累文章中的優美詞句,從而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一)目標引路——我能行
1、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2、教師出示學習目標:
(1)自讀課文,思考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神奇、美麗。(關鍵字:觀、谷、館、國、點……)
(2)在描寫雅魯藏布大峽谷神奇美麗的風景時,具體使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分別找出具體的句子。
(3)讀全文體會作者在字里行間隱藏著一種什么感情。
(有目標的課堂才有方向,有效率,這個目標,不但要明確,而且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以上三個目標設計緊扣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突出,使學生在合作中既能解決,但又有一定難度,有利于培養學生能力。)
3、學生根據學習目標自學課文。在明確學習任務的引領下,學生自主進行獨立思考和解答,形成自己的見解。
(二)自主探究——我來說
組內交流自學的收獲與不解。在學生探究過程中教師參與進去,適時調整、引導、釋疑。小組長做好記錄,整理。
(三)展示交流——我真棒
1、學生交流問題(1),問題(1)簡單易找,學生很快能找到,重點點撥概括語言。如第2自然段,“谷”——雅魯藏布大峽谷是世界第一大峽谷;第4自然段“館”“國”——雅魯藏布大峽谷是“植物類型博物館”和“動物王國”等可以用課文中的完整句子概括,第3自然段可以讓學生嘗試獨立歸納“山水千姿百態”。從找到想,有不同的梯度,又能激發學生的成功感。
2、交流問題(2),說明方法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找出有關句子之后,讓學生再說兩個(例子)類似的句子,真正靈活掌握有關說明方法。
(四)拓展訓練——我當導游
1、選擇最感興趣的部分,熟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設計導游詞。
2、全班推選小導游。
四、說電教手段的應用:
1、突破重難點,適當運用。
幾乎所有的文章都存在重點、難點,相應的語文教學也就存在著中心環節。事實上,教學活動中重點環節的處理好壞通常是評價一堂課成功與否的關鍵。此時恰當運用電教手段,往往能立竿見影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使教學對象茅塞頓開。
2、創設情境,啟迪學生展開想像:
在抓重點文句學習時,可借助多媒體教學本領的直觀生動、信息量大的上風,會合、全面地對課文內容舉行增補拓展,節流時間又能取得不錯的結果。在“植物范例博物館”“動物王國”這一部分,我適時增補一些大峽谷特有動植物的圖片,筆墨與圖片相聯合,聽覺、視覺印象相聯合,使課本的明白由難變易了,也能引發學生繼承探尋大峽谷的興趣,為課后的學習指路。
3、課件豪情,開導學生口語外交:
學生興高采烈地學完課文之后,老師說:“雅魯藏布大峽谷云云神奇壯觀,下面誰樂意當導游,領導各人到此一游?”一女生走到臺前,老師引導:“這位導游小姐,如今下面都是游客,你怎么稱謂他們?”該生隨口接到:“列位老師、列位密斯,你們好!接待你們來到神奇的雅魯藏布大峽谷……”課件出示,導游教學,游客提問,引導學生口語外交,在內化語言的同時,又進步了學生的念書悟文本領,從讀到說、從說到寫,語文綜合訓練融為一體,循規蹈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