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學生的心目中,( )是“好老師”最重要的特征。
A.亦師亦友
B.知識淵博
C.民主平等
D.幽默風趣
2.教師的積極評價不會有效地改變學生的( )。
A.自我認知的傾向性
B.自主行為的調控力
C.需要
D.風格和技能
3.教育行政部門轉變管理職能的關鍵,是教育研究、教育決策和( )相結合。
A.教育實踐
B.教育過程
C.對學校的評價
D.對教育的評價
4.根據法律的規定,我國義務教育學校的內部管理體制為( )。
A.教師負責制
B.校務委員會負責制
C.家長委員會負責制
D.校長負責制
5.以下敘述中,錯誤的是( )。
A.應試教育片面強調教育的選拔功能
B.考試與素質的關系是對立的
C.素質教育把面向全體學生放在首位,強化普及意識
D.應試教育只重視考試的課本內容和各種升學資料的死記硬背
6.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規定,下列關于我國教育發展戰略目標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到2020年,全面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人人力資源強國
B.實現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基本普及學前教育
C.堅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惠普性,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D.構建體系完備的終身教育
7.新義務教育法修訂的時間是( )。
A.1986年
B.1982年
C.2006年
D.1990年
8.現在體育界在國際比賽中得了金牌,獎勵一直追溯到運動員的啟蒙教練,這說明了教師的勞動具有( )。
A.未來性
B.復雜性
C.創造性
D.長期性
9.“學高為師”“良師必須是學者”,強調哪一類知識對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性?( )
A.本體性知識
B.條件性知識
C.實踐性知識
D.文化知識
10.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的規定,對在校園內結伙斗毆,擾亂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教學秩序的,由( )來處罰。
A.學校
B.教育主管部門
C.家長
D.公安機關
11.下列對《資治通鑒》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總結了許多治國經驗供封建統治者借鑒
B.書中按年月順序敘述了從戰國到五代1300多年的歷史
C.是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主編的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
D.對研究中國古代歷史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12.“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贝嗽娋渲兴鑼懙娜宋锖驮娋涞淖髡叻謩e是( )。
A.岳飛、辛棄疾
B.周瑜、杜甫
C.諸葛亮、李白
D.諸葛亮、杜甫
13.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是( )。
A.壯族
B.蒙古族
C.朝鮮族
D.回族
14.提出“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治史思想的史學家是( )。
A.司馬遷
B.司馬相如
C.班固
D.司馬光
15.小張來到北京周口店龍骨山,他可以了解到生活在距今( )的北京人。
A.80萬~30萬年前
B.70萬~30萬年前
C.70萬~20萬年前
D.80萬~20萬年前
16.20世紀50年代,著名話劇《茶館》和《等待戈多》的上演均引起轟動。它們的共同之處是( )。
A.屬于現實主義的文藝作品
B.具有強烈的社會批判精神
C.描寫了社會歷史的演變
D.反映了當代人的精神創傷
17.唐朝滅亡后,北方相繼出現的“五代”是( )。
A.后梁、后晉、后漢、后周、后唐
B.后周、后晉、后唐、后漢、后梁
C.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
D.后唐、后梁、后周、后漢、后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