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基本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 196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關于教師地位的建議》中提到,應該把教師工作視為 ________職業,認為它是一種要求教師具備經過嚴格訓練而持續不斷的研究才能獲得并維持專業知識及專門技能的公共服務。
3. 國家用法律形式規定的,對一定年齡兒童免費實施的一定年限的學校教育,稱為________。
4. ________是根據課程標準編制的、系統反映學科內容的教學用書。
5. 未成年學生享有的主要權利概括起來有:________,________。
6. 韋克斯勒智力量表包含了兩個分量表,即 ________量表和________量表。
7. 元認知控制包括計劃策略、監控策略和________ 。
8. 當前較有影響的遷移理論有: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1. 課外教育
2. 班級授課制
3. 教育方針
4. 集體
5. 考試焦慮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4個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1. 簡述現代教育制度的發展趨勢。
2. 為什么說德育過程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逐步提高的過程?
3. 我國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是什么?
4. 簡述有利于保持有意注意的條件。
六、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題10分,共20分)
1. 《學記》的教育思想有哪些,并談談其中的思想對我們現代教育改革的啟示。
2. 聯系教學實際談一談教師應如何運用記憶規律促進學生的知識掌握。
七、案例分析(15分)
某幼兒園教師給小朋友布置一個作業:回家后學切蘋果。教師還當堂示范:將蘋果正放,刀從蘋果上端的凹處往下切,切到下端凹處,然后把切開的蘋果給小朋友看,白色的肉,紫紅色的籽。一位小朋友回家操作時,忘記了老師教的方法,他把蘋果攔腰一刀切開,拿起來一看,卻意外的發現:蘋果里面有一個極現則的五角星。這就是著名的“切錯蘋果的故事”。
試用教育基礎知識對上述案例進行解析。
【答案解析】
一、單選題
1.【答案】D。解析:課外興趣小組是學校課外活動的組織形式。
2.【答案】C。解析:引自韓愈的這句話反映了教師傳道者的角色,教師擔負有傳遞社會傳統道德、價值觀念的使命。
3.【答案】D。解析:元認知是對認知過程的調控,“遇到難點即停”就是對閱讀過程進行監控和調節。
4.【答案】B。解析:思維包括分析與綜合、比較和分類、抽象和概括、系統化和具體化。
5.【答案】C。解析: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也指不同方面發展的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較早的年齡階段就已達到較高的發展水平,有的則要到較晚的年齡階段才能達到成熟的水平。
6.【答案】A。解析:政治經濟制度直接制約著教育的性質和發展方向。
7.【答案】D。解析:兒童中心論認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進兒童的成長,因此教育要從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出發,整個教育過程要圍繞兒童轉,違背了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結合的規律。
8.【答案】D。解析:《學記》中又提到“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的思想,闡明教師的作用在于引導、激勵學生,其中“道而弗牽”即啟發誘導學生但不要牽著學生走,“強而弗抑”即對學生提出比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學生灰心,“開而弗達”即指出解決問題的路徑但不提供現成答案。因此答案為D。
9.【答案】D。解析:學校教學活動是有組織有計劃進行的,因而學校體育也比一般鍛煉更具系統性。
10.【答案】D。解析:考查教育多元化的含義。
11.【答案】C。解析:杜威的“兒童中心論”是進步主義教育的一個核心思想,也是杜威教育理論體系中最有代表性的觀點之一。
12.【答案】A。解析:當今學校教育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能力。
13.【答案】B。解析:肯定性訓練也叫自信訓練、果斷訓練,其目的是促進個人在人際關系中公開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和觀點,維護自己權益也尊重別人權益,發展人的自我肯定行為。
14.【答案】B。解析:6~9歲是個體遵守紀律的心理發展歷程中的強化階段。
15.【答案】A。解析:2001年印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大力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16.【答案】A。解析:認知方式有場依存型和場獨立型、沖動型和沉思型、具體型和抽象型三類。場依存型的學生往往不易獨立地對事物做出判斷,易受周圍環境影響。場獨立型的學生,傾向于對事物的獨立判斷。沉思型學生在解決認知任務時,總是謹慎、全面地檢查各種假設。沖動型的學生在解決認知任務時,總是急于給出問題的答案。根據題意,此類學生應屬于場依存型。
17.【答案】D。解析:發現教學、情景教學、合作教學都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策略。
18.【答案】A。解析:這是對松散群體的解釋。
19.【答案】C。解析:題干闡述的是替代強化的含義。
20.【答案】C。解析:附屬內驅力是指個體為獲得長者的贊許和同伴的接納而表現出把工作、學習搞好的一種需要。
二、多選題
1.【答案】ABCDE。解析:實用主義教育學的基本觀點是:第一,教育即生活;第二,教育即學生個體經驗的不斷增長;第三,學校是一個雛形的社會;第四,課程組織以學生經驗為中心;第五;師生關系中以兒童為中心;第六,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自己的獨立發現、表現和體驗。
2.【答案】ACD。解析:學校教育中核心因素是教師、學生和環境。
3.【答案】ACD。解析:培養輿論是班風形成的重要工作,而非培養學生干部的內容,排除B。保持教師的絕對權威與現代教育理念相悖,由此排除E項。
4.【答案】ABC。
5.【答案】AC。
6.【答案】ABD。解析:布魯納是認知主義學習觀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認為學習的實質在于主動形成認知結構,學習過程可以分為知識的獲得、轉化和評價三個幾乎同時發生的過程。
7.【答案】ABE。解析:學習策略主要表現為一種符合規律的活動方式,是通過學習、練習而形成。
8.【答案】ABCD。解析:兒童心理發展具有連續性、階段性、定向性、順序性、不平衡性和差異性。
9.【答案】ABCDE。
10.【答案】ABC。
三、填空題
1.遺傳;環境;教育 2.專門
3.義務教育 4.教科書
5.人身權;受教育權 6.言語;操作
7.調節策略 8.相同要素理論;泛化理論;轉化理論;認知遷移理論
四、名詞解釋
1.課外教育:是指在課程計劃和學科課程之外,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施行的各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
2.班級授課制:是把一定數量的學生按年齡與知識程度編成固定的班級,教師根據課程計劃和規定的時間表進行教學的一種組織形式。
3.教育方針:是國家或政黨在一定歷史階段提出的有關教育工作的總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總概括。它是確定教育事業發展方向,指導整個教育事業發展的戰略原則和行動綱領。
4.集體:是指為了實現有價值的社會目標,嚴密組織起來的、有紀律、有心理凝聚力的群體,是群體發展的最高階段,具有最高的有效性。
5.考試焦慮:是由整個考試情境引起的特殊的神經緊張和情緒焦慮狀態,其主要特征是由于考試的壓力而感到的擔憂和不安。
五、簡答題
1.【答案要點】
(1)加強學前教育并重視與小學教育的接軌;
(2)強化普及義務教育,延長義務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朝著相互滲透的方向發展;
(4)高等教育的類型日益多樣化;
(5)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界限逐漸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國際交流。
2.【答案要點】
(1)德育過程的長期性是由人類認識規律決定的。構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較復雜,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間要通過不斷斗爭,才能得到發展和統一。
(2)青少年正處于成長時期,可塑性比較強,思想不成熟,其發展也具有雙向性,某一階段出現某些倒退是正常的,這使得德育過程是一個反復的持續的過程。
(3)德育過程中,學生除了接受學校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正規教育影響外,還受到來自社會的、家庭的多種影響,這些影響中難免會有負向的,因而一個人思想品德提高過程中出現反復是正常的。
(4)當前意識形態領域中斗爭的復雜性,也使得對學生社會主義品德的培養是長期的、反復的過程。
(5)據此規律,教育者必須樹立“抓反復,反復抓”的德育思想。
3.【答案要點】
我國小學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如下:
(1)加強綜合性,突出課程的整體教育功能;
(2)加強實踐性,突出學生自主性、探索性學習;
(3)加強彈性,體現課程的適應性。
4.【答案要點】
(1)加深對目的任務的理解;
(2)合理組織活動;
(3)培養間接興趣;
(4)排除干擾。
六、論述題
1.【答案要點】
戰國后期,《禮記》中的《學記》從正反兩方面總結了儒家的教育理論和經驗,以簡潔的語言、生動的比喻,系統地闡發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務,教育、教學的制度、原則和方法,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等,是罕見的世界教育思想遺產。其具體教育思想體現在:
(1)《學記》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學”“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與政治的關系。
(2)設計了從基層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體制,提出了嚴密的視導和教育考試制度,主張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3)提出“教學相長”的辯證關系和“師嚴然后道尊”的教師觀。
(4)在教學方面,主張啟發式教學,“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主張開導學生但不要牽著學生走;對學生提出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學生灰心;提出解決問題的路徑,但不提供現成的答案。
然后結合我們當前的課程改革、教師專業化建設、教育體制建設、教育教學的考核、評價體系等諸多方面的改革來談《學記》中的教師觀、教育觀、教育與政治的關系對我們教育改革的啟示。
2.【答案要點】
(1)明確記憶目的,增強學習的主動性;
(2)理解學習材料的意義;
(3)對材料進行精細加工,促進對知識的理解;
(4)運用組塊化學習策略,合理組織學習材料;
(5)運用多重信息編碼方式,提高信息加工處理的質量;
(6)重視復習方法,防止知識遺忘。
七、案例分析
【答案提示】可以從教育目的,教育創新以及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主體性發揮等方面進行評析,言之成理即可。聯系實際,有獨到見解的可酌情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