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定項選擇題
1.CD[解析]教師歷史教學評價方法直接影響著歷史教學評價結論的信度和效度。
2.ABCD[解析]布魯姆將認知領域的教育目標分為六個層次:識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這六個層次中,識記、綜合、評價、分析側重于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B[解析]談話法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相互交談,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獨立思考去獲得新知識的教學方法。要求教師要對談話中心、提問的內容做充分準備,并擬定談話提綱。運用談話法教學時應注意談話的中心應圍繞和服務于教學目的。
4.ABCD[解析]略
5.BC[解析]課程結構指課程各部分的組織和配合,即課程內容有機聯系在一起的組織方式。一般為橫向結構和縱向結構。橫向結構討論的是在一定的課程結構內部,各門各類課程所占比例及其相互關系,縱向結構有兩種形式,即直線型課程和螺旋式課程。
二、填空題
6.教學之前、教學過程中
7.觀察法
8.歷史教學目的、歷史教學規律
第二部分歷史專業基礎知識
一、單項選擇題
1.D[解析]d在c之間,所以排除AB項;相對論的提出在其他幾項之后,所以選D。
2.B[解析]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和會上,與會國簽訂了《凡爾賽條約》,條約主要內容是:第一,德國及其各盟國應承擔戰爭罪責;第二,重劃德國疆界;第三,主要戰勝國以“委任統治”的形式瓜分德國殖民地;第四,限制德國軍備;第五,賠款與經濟條款。《凡爾賽條約》確立了英法在歐洲的主導地位,鞏固了日本在亞太地區的優勢,但美國攫取世界霸權的計劃遭到了失敗。所以選B。
3.D[解析]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正常化;1979年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4.B[解析]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及改革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都屬于改革開放的內容。
5.C[解析]在抗日根據地的建設期間,根據地軍民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大生產運動使根據地度過了嚴重的經濟困難時期,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人民公社化運動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后開展的。
6.C[解析]太平洋戰爭是反法西斯聯盟國家在太平洋地區對日本進行的戰爭,日本大規模地發動法西斯戰爭, 需要及時保障戰爭的供給,而中國淪為日本的殖民地,同時地大物博,正符合日本以戰養戰,掠奪軍事補給的需要。
7.B[解析]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悍然侵占我國臺灣北部的基隆和淡水,施行野蠻的殖民統治。
8.D[解析]新羅曾與唐保持友好關系,經濟上兩國往來頻繁,新羅人曾到唐朝做官,中國的文化典籍大量傳入新羅。日本與唐的友好交往主要是通過遣唐使和民間宗教組織的相互訪問進行的。日本人通過友好訪問或留學長安,把唐代的大量文化帶回日本,對日本的政治、經濟、文化產生了重大影響。
9.D[解析] “五四運動”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之后,共產黨在中國迅速發展壯大,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并領導中國進行新的民主主義革命。而國民黨的獨裁統治必然會被人民所摒棄。
10. B[解析] 孔子是一個教育家,他第一個打破“學在官府”、貴族壟斷教育的局面,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
二、材料分析題
11. (1)德黑蘭會議。
(2)斯大林主張在法國北部開辟戰場,丘吉爾主張從巴爾干進攻。
(3)時間:1944年6月;地點:法國諾曼底。
12. (1)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消滅私有制,實行公有制。
(2)實現共產主義社會;打倒軍閥、打倒帝國主義、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3)不同之處:材料一未能分階段地提出黨的革命綱領,材料二明確規定了黨的民主革命綱領和黨的最高綱領。原因:說明在中共“二大”上中國共產黨已經認清了中國社會的性質、革命性質、革命動力。
三、問答題
13. 恢復時期(1945年至50年代初):由于經濟基礎好,美國馬歇爾計劃的援助;黃金時期(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國家加強對經濟的干預;滯漲階段(70年代中后期):由于經濟危機的嚴重打擊。
14. 內容:(1)政治路線:作出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重新確認了黨的八大關于我國社會矛盾問題的正確估計;提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方針。(2)思想路線:確定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3)組織路線:進一步健全黨的民主集中制,健全黨規黨法,嚴肅黨紀;反對個人崇拜,強調加強黨中央和各級黨組織的集體領導作用。
意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從根本上沖破了長期的“左”傾錯誤的嚴重束縛,標志著黨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的指導,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引向健康發展的道路。這次會議,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及時地作出將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成為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四、教學技能題
15. 這一案例采用的是活動—探究的教學模式。
這一模式的教學以問題解決為中心,注重學生的獨立活動,著眼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其教學原則是:建立一個民主寬容的教學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前認知特點,實施一定的教學策略。這一教學模式有它自身的優缺點,其優點是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民主與合作的精神,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其缺點是學生很難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
16. 教學內容:秦統一六國
導入:教師:“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同學們知道這是誰的詩嗎?
學生:荊軻。
教師:那么,荊軻是在什么情況下做了這樣的詩呢?又發生在什么時期呢?壯士一去的結果又是什么呢?下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學習新的一課——《秦的統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