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答案】A。解析:心境是一種微弱的、持續時間較長的,帶有彌散性的心理狀態。所謂“憂者見之則憂,喜者見之則喜”說的就是這種情緒狀態。興高采烈時,覺得一切都稱心如意;心灰意冷時,干什么都無動于衷。
17.【答案】C。解析: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兩者之間的差距就是最近發展區。
18.【答案】C。解析:去個性化,指個體在群體中或與群體一起從事某種活動時,個體對群體的認同,或以群體自居,使個體的個性溶化于群體之中,從而失去了個性感。
19.【答案】D。解析:新手老師由于班級管理經驗不足,對問題行為缺乏預見,因而只能在問題出現之后,才進行矯正處理。
20.【答案】B。解析:心理咨詢的方式有:分散咨詢和集中咨詢;個別咨詢和團體咨詢;電話咨詢、通信咨詢和現場咨詢等。
二、填空題
1.大教學論
2.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3.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響
4.教學活動
5.四書;五經
6.高原期;原型內化
7.學與教
8.道德情感
9.發現問題
三、判斷題
1.【答案】×。解析:新課程改革不僅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還包括教師的觀念等。
2.【答案】×。解析:學生由于知識較少,經驗貧乏,獨立能力不強,所以具有依賴性和向師性,但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并不是對教師的完全盲從,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具有主觀能動性,具有不同特殊素質的人。
3.【答案】√。
4.【答案】×。解析:在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說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說服的方法不是萬能的,不是“一切”學生都能教育好。必須輔以紀律處分等強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5.【答案】×。解析:讀書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閱讀教材獲得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而無教師指導的閱讀是學生的自學法。
6.【答案】√。
7.【答案】√。解析:智力年齡亦稱心理年齡,是由比納首先提出并采用的,是指在智力測驗量表上與某一智力標準水平相當的年齡。
8.【答案】√。
9.【答案】√。
10.【答案】√。解析:一位成熟的教師應該能夠自覺關注學生。
四、簡答題
1.【答案要點】
(1)教育的終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術的現代化。
2.【答案要點】
(1)思想品德形成過程是學生個體品德自我發展的過程;德育過程則是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教育過程,是雙邊活動過程。(2)思想品德形成過程中,學生受各種因素影響,包括自發的環境因素的影響;德育過程中學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影響。(3)從學生思想品德形成過程的結果看,品德形成可能與社會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過程的結果,學生形成的思想品德與社會要求相一致。
3.【答案要點】
《義務教育法》規定不得開除學生,是由義務教育的性質決定的,目的是為保障學生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義務教育是強制性教育,是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不能因為學生違反學校管理制度就剝奪學生受教育的權利。在這一點上,義務教育同非義務教育育所不同。非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如果嚴重違反學校管理制度,學校可給予其開除學籍的處分。
4.【答案要點】
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的關系,一直是教學理論和實踐的一個重要問題。
①智力發展依賴于知識的掌握,知識的掌握又依賴于智力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智力的發展依賴于他們知識的掌握。因為系統的知識是智力發展的必要條件,智力發展離不開知識和經驗。而智力又是人們掌握知識的必要條件,掌握知識要有一定的智力發展水平。
②引導學生自覺地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才能有效地發展他們的智力。通過傳授知識來發展學生的智力是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但知識不等于智力,一個學生知識的多少并不一定能標志他的智力發展的高低。
③防止單純抓知識或只重智力發展的片面性,探索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互轉化的內在機制。
5.【答案要點】
品德是道德品質的簡稱,它是個體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準則行動時所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心理特征和傾向。它反映了人的社會特性,具有相對穩定性。
品德的心理結構包括:
(1)道德認識,包括三個主要環節:道德認識的掌握、道德信念的建立和道德評價能力的發展;
(2)道德情感,表現為以下三種:一是直覺的道德情感體驗;二是想象性的情感體驗;三是倫理性情感體驗。
(3)道德意志:是一個人自覺地調節行為,克服困難,以實現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過程。
(4)道德行為:它是受道德認識、道德情感的支配調節,同時,道德行為對道德認識的鞏固和發展,以及道德情感的加深和豐富,有其促進作用。
五、論述題
1.【答案要點】
(1)以感性材料作為概念掌握的基礎;
(2)合理利用過去的知識經驗;
(3)充分利用“變式”;
(4)正確運用語言表法;
(5)形成正確的概念體系,并運用于實踐中。
2.【答案要點】
考試焦慮是考試時常見的一種心理現象。考試焦慮的矯正可通過以下方法:
(1)自信訓練。讓學生正確認識考試的重要性,擺正考試的位置,不要把考試看成是至高無上的東西。
(2)對重度考試焦慮者,還要針對考試焦慮中的生理成分,進行放松訓練或系統脫敏訓練等。
①放松訓練有意念放松法和肌肉放松法兩種。
②系統脫敏法的步驟和方法是:第一步,請當事人列出引起考試焦慮反應的具體刺激情景;第二步,將上述刺激情景按從弱到強的順序,排成“焦慮等級”;第三步,通過放松訓練形成松弛反應,使機體處于完全放松狀態;第四步,按照焦慮等級,讓當事人在大腦想像中循序使松弛反應抑制焦慮反應。
六、寫作
【答案要點】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