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世界(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
我是莆田市荔城區鄭坂初級中學的政治老師,我叫林梅珊,希望得到各位老師的支持和指導!我說課的內容是“放眼世界”的第二課時。我準備從教學理念,教材、學情、教法和學法,課前準備,教學過程六個方面來具體闡述。
一、說教學理念
在說理念之前,我先說上個學期對學生的一次關于上網情況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的學生上網僅局限于網絡游戲、聊天、看電影、聽音樂,其實,這是對網絡的極大浪費。如果能加以正確引導,我們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人類先進的生產生活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素質。因此,本課的理念就是:“以人為本”,將豐富的信息資源和先進的技術融入到學生的學習生活和課堂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努力為學生開創民主開放的教學氛圍,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說學情
當代世界是一個信息化時代,八年級的學生對世界上發生的一些事件有所耳聞,雖然充
滿了好奇,但缺乏了解和思考。再加上這節課與學生生活實際不是很貼近,面對全球性的問題,大部分學生還是缺乏主動的關注,有的甚至還抱著一種“事不關已”的態度,表現出全球意識的缺乏。但當代信息渠道發達,八年級的學生對計算機感興趣,且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可以為本課的教學服務。
三、說教材
1、本課時的地位與作用:
《放眼世界》是粵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級上冊的最后一課,我把這一課分成三個課時來上,第一課時,課題是文明與交流;第二課時的課題是和平與合作;第三課時是主題活動課。我今天說的是第二課時。依據的教材是“心靈導航”第三目“化解矛盾,共享和平”。這一課時是上一節課知識的延續,也為下一節課作好鋪墊。而且這一節課對于幫助學生樹立全球意識具有基礎性的作用。
2、教學目標:
根據對教材和對學情的分析,再結合新課標的要求,我認為要達成的三維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了解世界和平與發展問題;理解世界的光明前景在于和平,人類美好的未來在于合作。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獲取、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培養利用多媒體對所研究內容進行匯報、交流、展示的能力;并鍛煉思考國際和世界重大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和平的可貴,樹立全球意識;樹立維護世界和平與開創人類美好未來的使命感。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關注世界和平與發展問題,因為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
教學難點:樹立全球意識,關注人類未來。因為課文內容篇幅短小,不足500個字,且相關材料很少。那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何把教材所要體現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植入學生的心里。這是本課教學中最大的難點。
四、說教法與學法:
根據新課程提倡的新的教師觀,新的學生觀,新的教學觀。這一課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有:直觀演示法,引導探究法,師生角色互換法,情感渲染法和課堂評價法等。
學法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五、說課前準備:
因為教材篇幅短小,內容抽象,需要大量的直觀材料。為了上好這節課,在課前我給自己和學生分別分配了任務,一起備課。根據學生間的差異性,我把學生分成10至13人一組,并對他們作了具體的分工:讓前三組學生選擇一個全球性發展問題去調查,第四組學生調查教材“材料透視”中的任務,并分別把調查結果整合,制作成課件。這樣創造一種民主平等的氛圍,既可減輕教師負擔,又可激發學生的興趣,除此之外,讓學生利用網絡去搜索巴以沖突、伊拉克戰爭爆發的原因。使課堂教學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六、說教學過程:
孔子說學習要“溫故而知新”。故我教學的第一步是:溫故知新--回顧與導入。首先用多媒體展示一幅幅象征文明的圖片。學生在欣賞圖片后回顧上節課的內容,承上啟下。接著我用一組顯示世界復雜多樣性的數字導入,引出兩個主題:和平與發展。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導入新課,也導入教學第二步:整體感知--世界和平與發展問題。
首先來感知和平問題,這也是我的課前任務。我先用多媒體展示一幅幅戰爭與沖突的圖片和視頻資料。目的是讓殘酷的戰爭場面與前面的文明圖片形成強烈的反差,讓學生初步感受戰爭的恐怖。為了培養學生處理信息、分析歸納和鍛煉思考國際和世界重大問題的能力。我以巴以沖突和伊拉克戰爭為例。讓學生講述他們查到的原因,教師再歸納總結,讓學生從巴以沖突和伊拉克戰爭的原因中挖掘出矛盾與沖突的根源。緊接著提出問題:武力的解決到底給這兩個地方帶來什么后果?出示網上資料與最新的一些新聞圖片。培養學生解讀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的習慣和思維品質。很顯然武力是解決不了任何矛盾、任何問題的。既然如此,人類應該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解決呢?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為了挖掘生活中的課程資源,貼近學生生活,我通過兩組圖片--同齡人的對比,讓學生直觀感知和平的重要意義。
我的任務暫告一段落,接下來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來講發展問題。按課前的要求,各組派一個代表當小老師來展示、匯報他們所關注的世界發展問題。這樣安排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獲取、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讓他們親自去感受人類所面臨的共同問題,親自去關注世界和人類的發展命運,進而培養全球意識,達到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以此解決教學難點;師生角色的互換,學生講課,可象老師一樣提問題,這樣可以激發學生聽課的興趣。接下來我簡單介紹學生的課件:這是第一組學生的課件,他們關注的是世界環境問題。他們列舉了當今世界的環境問題:森林銳減、用大量的事實資料和圖片,告訴大家環境問題已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這一問題已不是一個人或一個國家的危機,而是一種全球性的危機,它與每個人都是息息相關的。這是他們的資料來源,這是他小組分工名單,這樣要求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尊重版權意識和小組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
這是第二組學生的課件,他們關注的是全球疾病問題。他們從禽流感說起,回顧歷史上的兩次大瘟疫:西班牙流感和非典,說明合作的重要性。禽流感、艾滋病以及其它疾病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和生命,面對人類共同的敵人,各國應加強彼此之間的聯系與合作,一起渡過難關。
第三組學生,他們關注的是全球饑餓問題。這組學生主要是用一系列圖片的展示和一位學生深情朗讀一篇從網上下載的文章《小齊特姆哭訴“我餓”啊》,使人震憾,激起大家的同情心,同時指出,這一問題也必將制約全球經濟的發展,所以大家要聯合起來,共同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從課件的展示中也讓他們感知合作的重要性。是啊,世界的光明前景在于和平,人類的美好未來在于合作。這與中國提出的“和諧世界”的理念是一致的。進而進入教學第三步:拓展遷移--和諧世界。
先用多媒體展示胡錦濤主席的圖片與胡錦濤提出和諧世界理念的時事資料。強調我們中國一直以來是努力踐行和諧世界的理念。我再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第100頁材料透視中的“加強國際合作,我們滿懷希望”。
由第四組的學生來完成材料后的要求:了解中國加入了哪些重要的國際組織或參加了哪些國際會議,在這些組織中或會議上提出了怎樣的主張或發揮了怎樣的作用。通過這個活動讓學生親自去感受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和作用,增強民族自豪感,并懂得加強國際合作,倡導國家間的平等對話和交流,是有利于化解矛盾,創造和平的世界環境,促進各國的共同發展。
第四組學生從1958年的萬隆會議上,周恩來總理提出“求同存異,和平共處”的精神開始,一直介紹到2006年的12月底,在中國的努力下,中斷了13個月的六方會談在北京舉行。這些行為都是我們中國致力于政治上與各國和諧相處,勇做負責任的大國,積極推動和諧世界建設的有力例證。展示結束后,再引導學生思考:我們中國的態度是積極、主動、自信且負責任。那作21世紀的中國少年,我們現在該負起哪些責任呢?要求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討論交流。
在這里,我將時事政治中的課程資源和教材資源進行有機的結合,提高學生的認識。并聯系學生的實際,形成學生的行為認知,增強學生的責任感。
緊接著進入教學第四步:總結收獲。為了幫助學生理清線索,方便記憶,鞏固新課,我用圖表對本課進行了一個簡單的小結。為了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和關注差異性,我讓學生談談在這節課上他們有何收獲?有何感觸?有何疑惑?可談心得,可提問題,大家一起分享,一起討論,一起解決。這樣也可以檢驗本節課的效果。
要促進學生從認知到行為的轉化,必須以情感升華為橋梁。所以接下來進入教學第五步:情感升華--品味崇高。運用多媒體顯示為人類的和平與發展做出杰出貢獻的名人名言。讓學生的靈魂再次經受高尚精神的洗禮。再讓學生朗讀邁克杰克遜創作的《我們同屬一個世界》這首歌的歌詞,配《我們同屬一個世界》的音樂。在朗讀中使情感再次升華。
最后進入教學第六步:課堂總體評價,引出作業。對各組的成果和各組總體課堂表現情況進行評價,給予肯定與鼓勵,滿足學生的成就感。并宣布小組比賽還沒結束,引出作業--1、制作網頁;這個作業一可以提高他們的計算機設計操作技能,又可以使更多的人關注與共享這節課的收獲,使有形的課堂在無形中得到延伸。2、制作行動方案,選擇一個世界和平與發展問題,設計一個行動方案,進而培養學生的實踐構思能力。并在下一節
“世界只有一個,那是我們的世界” 的主題活動課上展示。
各位老師,“策馬揚鞭追日月,聞雞起舞爭朝夕”,以上是我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進行的一次教學嘗試。我的說課到此結束,如有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