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柏拉圖
B.蘇格拉底
C.亞里士多德
D.德謨克里特
15.在教學的要求、內容上的“一刀切”違背了個體身心發展的( )。
A.不平衡性
B.順序性
C.階段性
D.個別差異性
16.對受教育權具有決定作用的是( )。
A.生產力
B.文化
C.政治經濟制度
D.科學技術
17.教師職業是促進個體( )的職業。
A.自然化
B.現實化
C.社會化
D.自由化
18.衡量各科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是( )。
A.教學計劃
B.教學大綱
C.教學目標
D.課程目標
19.在教學方法的改革過程中,布魯納提出了( )。
A.發現學習教學法
B.探究研討法
C.綱要信號圖式教學法
D.暗示教學法
20.下列關于復式教學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復式教學可以在同一年級內進行
B.復式教學適用于學生多、教室少的情況
C.復式教學中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自學或做作業同時進行
D.復式教學情景下的學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學能力相對較弱
21.世界上最早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專著是( )。
A.《大教學論》 B.《理想國》
C.《學記》 D.《論語》
22.“教學教育過程最優化”理論的創立者是( )。
A.馬卡連柯
B.巴班斯基
C.贊可夫
D.凱洛夫
23.校園文化的核心是( )。
A.物質文化
B.學生文化
C.教師文化
D.精神文化
24.兒童心心發展的進程不總是以相等的速度直線發展的,而是時而猛長、時而緩慢,這表明了兒童身心發展過程具有( )。
A.不平衡性
B.階段性
C.靈活性
D.差異性
25.國家或政黨根據一定時期的政治和經濟的要求,規定的教育工作的發展思路和發展方向是( )。
A.教育目標
B.教育目的
C.教育方針
D.教育策略
26.嘗試一錯誤說的提出者是( )。
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斯金納
D.苛勒
27.義務感、責任感和羞恥感對于兒童和青少年的品德發展是極為重要的,它們屬于品德的( )。
A.道德認識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28.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模擬實物的形象,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感性材料,這屬于( )。
A.模象直觀
B.實物直觀
C.言語直觀
D.想象直觀
29.在教學過程中,為了使學生更好地記住教學內容,教師經常會傳授給學生一些記憶方法,如把材料縮簡成歌訣等,這稱為( )。
A.復述策略
B.組織策略
C.精細加工策略
D.時間管理策略
30.在所要學習的新材料呈現之前提供一種引導性材料,它在新學習材料與學習者原有觀念之間建起認知橋梁的作用,這種教學策略是( )。
A.先行組織者
B.認知結構
C.比較性組織者
D.固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