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光合作用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同化作用的主要方面,是整個生物界最基本的有機物代謝和能量代謝。光合作用的發現歷經了科學家們二百多年的探索,滲透著科學研究的思想方法;光合作用與當今世界面臨的糧食、環境等問題關系十分密切。
(二)教學目標及確定目標的依據:
任何一節課教學目標的確立首先必需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即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啟發引導,喚起學生對品德、知識、能力、審美等內在教育的需求。所以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在讓學生在設計實驗的過程中,理解科學實驗的基本思路及科學家對真理執著追求的精神;學會通過實驗驗證真理;通過光合作用過程學習激發學生更高層次的思維,懂得不同學科間的相互聯系。
1、知識目標
(1)通過光合作用的發現史探究,了解科學家的科學思維方法;
(2)理解光合作用的物質和結構基礎;
(3)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過程;
(4)掌握光合作用的意義及其原理的應用;
(5)通過驗證實驗學會色素的提取和分離方法;
2、能力目標
(1)通過設計實驗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
(2)運用化學知識理解光合作用過程中物質和能量變化
(3)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能力,掌握知識的內涵和外延,培養分析綜合能力。
3、德育目標
(1)結合光合作用發現史的學習及實驗設計與分析,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及創新、合作精神,進行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科學思想教育。
(2)通過生物結構與功能統一,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相關聯對學生進行生物學基本觀點教育。
(3)明確光合作用意義,增強愛護植被、關心農林業發展的意識,充分體驗生命科學的價值。
(三)重、難點及確定依據:
重點:(1)光合作用過程,因為這是理解光合作用反應式和意義的基礎。
(2)光合作用的意義,因為它能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價值觀。
難點:(1)科學研究方法的理解和運用。因為科學研究能力是一種較高的技能,對學生進行科學素養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2)光合作用中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因為光合作用是植物體內一系列理化反應組成的復雜過程,而學生所學的理化知識是有限的,因此高中內容只是過程梗概,這就造成部分學生學習困難。
二、教材處理:
光合作用這節課分三課時學習
學生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很少參與科學研究,不理解科學家研究問題的方法,圍繞“目的”設計實驗是一種科研能力,是培養創fg造能力的基礎,也是培養可持續發展人才的需要。所以第一課時光合作用的發現在處理上主要以引導學生進行實驗設計。時
學生在初中已經學習過光合作用,又剛剛學完葉綠體的亞顯微結構這為第二課時的學習提供了很好的基礎。所以這部分內容在處理上注重構建教學內容體系,將教學內容組合為:(1)光合作用的物質和結構基礎;(2)光合作用的全過程;(3)光合作用的意義;(4)光合作用在實踐中的應用。使知識系統化層次化。
第三課時學生自主實驗驗證光合作用色素種類和顏色。
三、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應該盡可能讓學生多動腦想、動手做、動眼看、動嘴說,讓學生親自去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自主探究、主動參與課堂問題解決的過程,在“動”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由此確定以下教學方法:(1)教法:第一課時的“設計實驗”采用發現式教學方法(問題→假設→預期→實驗→結果→結論)。第二課時采用自學討論結合的方法、直觀法。設計科學直觀的葉綠體中色素的吸收光譜圖解,幫助學生理解光合作用的物質基礎,理解葉綠體中的色素在光合作用過程中的作用;通過課件直觀展示光合作用的過程;設計光合作用的光反應與暗反應的比較表,幫助學生掌握光合作用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第三課時采用實驗法。(2)學法:通過光合作用發現簡史,學習探究研究實驗的基本思路:“問題→假設→實驗→結論”;通過光合作用過程學習,掌握光合作用光反應與暗反應兩階段的區別與聯系;通過分析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體會光合作用的意義及光合作用與世界面臨的糧食、能源、環境污染等重大問題的密切關系;通過提取和分離葉綠體中色素的實驗,了解葉綠體中色素的種類、色素吸收光譜等基本知識。
四、教學手段:
(1) 多媒體課件將設計實驗以圖、文兩種形式再現出來。
(2) 多媒體課件展示色素吸收光譜。
(3) 多媒體課件展示光合作用的過程。變靜態為動態,變抽象為直觀,以突出重點,強化記憶,彌補了圖解靜止不動的缺陷
五、教學程序:
教 學 環 節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教學設計思路 |
導 言 |
通過上節課光合作用有關實驗的設計引導學生總結光合作用反應式 光 CO2+H2O ——Õ(CH2O)n+O2 葉綠體 從氧化還原反應角度分析此反應特點,啟疑問題:氧氣是怎樣產生的?CO2是是怎樣被還原的?還原劑是什么?光能是怎樣轉變的? |
學生思考 |
導言是一堂課的開始,應具有激發性和啟發性,激發了學生求知的欲望,明確學習內容,同時有利于導入本節內容。 |
內 容 |
二、光合作用的過程 1、光合作用的物質和結構基 礎物質基礎 (1)葉綠體色素: 介紹色素種類顏色分布 課件展示色素吸收光譜 (2)酶:介紹酶的分布 結構基礎:葉綠體 2、光合作用的全過程 課件展示光合作用動態過程 課件展示圖表:光反應、暗反應的區別和聯系 3、光合作用的意義 4、光合作用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 (1)延長光合作用時間 (2)增加光合作用面積 |
學生讀書討論歸納 學生觀看 學生歸納 學生讀書 學生討論 學生總結 |
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讀書自學,討論歸納可以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通過讀書結合觀察課件,然后對光反應、暗反應進行區別與聯系使學生通過比較法的學習方式掌握鞏固知識; 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完全可以進行歸納總結。 |
反饋 練習 |
多媒體展示例題 例1、書后習題 例2、在進行植物實驗的暗室內,為了盡可能降低光合作用的強度,最好安裝 A.紅光燈 B.綠光燈 C.白熾燈 D.藍光燈 例3、將單細胞綠藻置于250C,適宜光照和充足CO2條件下培養,經過一段時間后,突然停止光照,發現綠藻體內C3的含量突然上升,原因是-------------。 |
學生解答 |
選擇例1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光合作用反應過程; 選擇例2有助于掌握色素吸收光譜的應用; 選擇例3使學生更加明確光反應與暗反應的聯系。 |
歸納 總結 |
1、引導學生分析光合作用反應式中反應前后原子關系。 2、強調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
學生與教師一起歸納 |
把學生對光合作用的認識遷移到整個生物界。 |
板書 設計 |
二、光合作用的過程 1、光合作用的物質和結構基 3、光合作用的意義 礎物質基礎 4、在實踐中的應用 (1)葉綠體色素: (1)延長光合作用時間 (2)酶:介紹酶的分布 (2)增加光合作用面積 結構基礎:葉綠體 2、光合作用的全過程 (1)光反應 (2)暗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