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故事教案:鄭人買履
活動目標:   
1、聽成語故事,理解成語“鄭人買履”的含義,了解成語“熙熙攘攘”、“應有盡有”。   
2、喜歡成語故事,體驗成語學習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成語卡片、繩子   
2、成語故事:鄭人買履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猜謎:   
一左一右,一前一后,一般模樣,會跑會走。(謎底:腳)   
2、讓我們來低頭瞧一瞧,我們的小腳朋友現在躲在哪里呢?   
3、奇怪!為什么我們都要穿鞋子呢?每個人的鞋子大小都一樣嗎?   
引導幼兒討論鞋子對腳的保護作用及知道鞋子要穿著合適的尺寸才舒服。   
二、聽聽、說說、學習成語   
1、欣賞故事第一部分   
從前,鄭國有一個人,他非常愚蠢。一天,他看到自己腳上的鞋子破了,就準備到集市上去買一雙新的。(集市:古時候做生意的人會在特定的時間里,從四面八方趕來,聚集在一起做買賣。)在他去買鞋之前,他先在家用一根小繩量好了自己腳的長短尺寸,打算買鞋時帶上它。可是,他記性不好,臨出門時,把小繩落在家里了。   
提問:你們猜猜看,鄭國人會不會買到鞋子?   
2、欣賞故事第二部分   
這個鄭國人到底有沒有買到鞋子呢?我們接著往下聽故事。   
集市離他家較遠,他一路小跑來到集市。集市上可真熱鬧:人群熙熙攘攘,各種商品應有盡有。鄭國人也顧不得多看,直接來到鞋鋪前。鞋的樣式很多,他左挑右選,終于挑了一雙自己滿意的。正準備掏出小繩,比一比新鞋的大小,突然他發現小繩落在家里了,便立刻放下鞋子,回家去拿。等他急急忙忙地趕回到集市時,太陽已經快要落山了。集市上的小販都收了攤,大多數的店鋪都關了門。他來到鞋店,鞋店也關門了。鄭國人鞋子沒買成,十分沮喪。   
提問:小朋友,如果你是鄭國人,你會用什么辦法去買鞋子呢?   
3、欣賞故事第三部分   
幾個過路的人知道情況后,紛紛不解地問:“用腳試一下,不就知道新鞋是不是合適了嗎?”   
三、引導幼兒認識成語“鄭人買履”   
剛才我們聽的是一個成語故事,題目叫“鄭人買履”。履:鞋子。誰能說說“鄭人買履”是什么意思嗎?   
小結:小朋友,想知道鞋子是否合適,用腳穿上試一下就知道了,這是多么簡單的道理啊,可是故事中的鄭國人卻不明白。這篇故事諷刺(笑話)了那些死心眼的人,或者說是自以為是的人。   
四、教師示范朗讀,   
幼兒跟念,及時糾正幼兒發音。   
1、鄭人買履   
2、熙熙攘攘   
3、應有盡有   
五、游戲:我試我試我試試試   
玩法:請幾位穿同一類型但尺碼不同的鞋子的幼兒,脫下鞋子,用布蒙上眼睛,圍坐在一起,誰最先試穿上自己的(合適)的鞋子為勝。游戲進行2到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