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案:八年級語文《小石潭記》教案模板
教學目的:  
1. 誦讀全文,體會作者情感  
2. 按照游覽順序,分析課文內容   
3. 掌握情隨景生,情景交融的寫法  
教學重點:  
1. 背誦全文  
2. 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情景交融的寫法  
教學方法:  
    導讀-點撥-背誦-拓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設想:  
    本課內容較多,教參建議兩課時學完,我設想利用多媒體教學信息量大,能調動起學生借助多種感官接受知識的特點,特擬定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教學進程:  
一、導課:  
  以“黔驢技窮”出自柳宗元的寓言《黔之驢》導入寫景散文《小石潭記》的學習。  (課件展示:“驢不勝怒,蹄之……”的畫面)  
二、預習情況檢測:  
1.解釋(課件展示)  
潭中魚可百許頭  不可知其源  
水尤清洌    以其境過清  
2.理解(課件展示)  
全石以為底          斗折蛇行        凄神寒骨  
三、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課件展示:朗讀錄音)  
四、分析課文內容:(朗讀――思考―討論――分析――點撥相結合)  
(課件展示:思考:  
1、作者是怎樣發現小石潭的?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樣的?  
2.游魚和潭水有什么特點?  
3.溪流和溪岸有什么特點?)  
五、分析寫景順序:(課件展示)  
小結:    景色特點:  
石奇樹美  水清魚樂    
斗折蛇行  犬牙差互  
寫景順序:  
按照游覽的順序,即:游蹤  
發現――近觀――遠望――感受  
六、體會并感悟情景交融的寫法:  
思考:(課件展示)  
1、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到“一切情語皆情語。”那么你能說出作者觀魚時是怎樣的心情?  
2、瀏覽重疊最后又是怎樣的心情?  
3、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境?  
小結:  
作者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調,而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郁的心情:所以才會有發現小石潭時心樂之,觀魚時覺得魚似與游者相樂的愉悅心情;但這種歡快畢竟是暫時的,一經凄清環境的觸發,便會凄神寒骨,悄愴幽邃,憂傷、悲涼的心境便會自然流露出來。就很自然的融情入景了。  
七、學生自讀、齊讀,進一步體會課文內容及作者情感。  
八、檢查學習效果:(課件展示)  
背誦向導  
從小丘-隔-聞-如鳴佩環-心-伐—下-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坻-嶼-青樹翠蔓……潭中魚-皆若-日光-影-佁然-俶爾-似與……  
潭西南-斗折-其岸勢……坐潭上-四面-寂寥-凄神-悄愴-以其境-不可……同游者……  
九、小結全文:  
本文生動地描寫了小石潭環境景物的幽美和靜寂,抒發了作者貶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語言簡練生動,景物刻畫細膩、逼真,充滿了詩情畫意,表現了作者杰出的寫作技巧。  
十、知識遷移(課件展示:景物圖片)  
要求學生先認真觀察,再嘗試用語言描繪,注意學習作者的寫法。  
十一、板書設計  
《小石潭記》  
                                    柳宗元  
景美          情凄  
                   情景交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