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動參與的學習領域目標:
①具有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態度和行為;
②用科學方法參與體育活動。
☆ 運動技能的學習領域目標:
① 獲得運動基礎知識;
② 學習和應用運動技能;
③ 安全地進行體育活動;
④ 獲得野外活動的基本技能。
☆ 身體健康的學習領域目標:
① 形成正確的身體姿勢;
② 發展體能;
③ 具有關注身體和健康的意識;
④ 懂得營養、環境和不良行為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 心理健康的學習領域目標:
① 了解體育活動對心理健康的作用,認識身心發展的關系;
② 正確理解體育活動與自尊、自信的關系;
③ 學會通過體育活動等方法調控情緒;
④ 形成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品質。
☆ 社會適應的學習領域目標:
① 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體育道德;
② 學會獲取現代社會中體育新知識的方法。
這五個學習領域是互相聯系的,構成了一個學習整體,其中運動技能是學習的載體,其他領域目標,如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的多數目標,往往是在進行運動技能教學的過程中體驗和實現的。要改變運動技能的教學只是傳授運動技術的傾向,使運動技能的教學,成為完成多種教學目標的手段。
(3)水平目標。
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階段性,劃分學習水平,制訂水平目標。小學劃分為三個水平:
—~二年級 水平1
三~四年級 水平2
五~六年級 水平3
初中三個年級為一個水平:
—~三年級 水平4
高中三個年級為一個水平:
—~三年級 水平5
考慮到不同學校和學生各方面的差異性,課程標準在各個學習領域設立了水平6,作為高中學段學生學習體育新課程的發展性學習目標,其他學段的學生也可以將高一級水平目標作為本階段的發展性學習目標。
水平目標的內容標準,只是提出了一個教學內容的大體框架,對具體的運動技術動作不作規定。反映了課程標準主要是用目標來統領的內容。而不具體規定運動技術的動作和各個運動項目的時數比例。如運動技能的水平目標和內容標準。
課程標準只提內容框架,極大地增強了教學內容的彈性和選擇性,為地方、學校、教師留有充分的余地和創造空間。有利于各地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選擇相應的內容達到課程目標。
3. 建立了新的評價體系
《課程標準》對課程的評價,包括學生學習評價、教師教學評價、課程建設評價三個部分。學生的學習評價,要淡化評價的甄別、選拔功能,而強化激勵和發展的功能;力求改變過于注重終結性評價,而忽視過程評價的狀況。
(1)學習評價的目的。
① 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與表現,以及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
② 判斷學生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改進教學。
③ 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個性的機會,并鼓勵和促進學生的進步與發展。
④ 培養與提高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教育的能力。
(2)學習評價的重點。
根據新的課程理念,學習評價的重點發生了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① 強調與教學過程較為相關的態度和行為的評價。
② 強調對體育新知識理解和運用的評價。
③ 強調對運動技術運用和運動參與程度的評價。
④ 既注重終結性的評價,又注重過程評價和對進步幅度的評價。
⑤ 讓學生參與評價過程,把學習過程中的學生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和教師的評價相結合。
(3)學習成績評定的內容。
根據新的課程功能,學習成績的評定內容應該是多元化的,不僅有體育知識技能的評定,而且應包括情感、態度、交往與合作等方面的內容。
① 體能。既包括與運動有關的體能,又包括與健康有關的體能。
② 知識與運動技能。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達到的水平及運用情況。
③ 學習態度與行為。對待學習與練習的態度以及在學習和鍛煉活動中的行為表現。
④ 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人際關系、理解與尊重他人等情況。
(4)學習成績評定的標準。
體育新課程學習的評定采用絕對性標準與相對性標準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如在體能成績的評定中可參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結合每一位學生的基礎及提高的幅度進行評定。
4. 注重因地制宜開發與利用多種課程資源
積極利用和開發課程資源是順利實施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充分發掘各地課程資源的教育優勢,體現課程的彈性和地方特色。
(1) 人力資源的開發。
在體育新課程實施過程中。除了體育教師以外,還應注意開發和利用班主任、有體育特長的教師以及校醫等人力資源的作用。
在校外還可以發揮社會體育指導員作用。在家庭,應充分發揮家長對學生的體育活動進行督促、幫助的作用。
(2) 體育設施資源的開發。
體育場地、器材是加強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增進學生健康的物質保證。要轉換視角和思維方式,開發出常用器材的新功能;要結合本校的實際,制作簡易器材,改善教學條件;把學校成人化的場地器材,改造成適合中小學生活動的場地器材;要合理規劃,充分利用空地,進行安全、適宜的體育活動等。
(3) 課程內容資源的開發。
現有運動項目的資源十分豐富,可采用簡化規則、簡化技戰術、降低難度要求等措施,對運動項目進行改造,使之成為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身心發展的教材;要根據本地、本校的實際情況,適當選用新興的運動項目,如簡易的攀巖等;要大力開發和利用寶貴的民族、民間資源,豐富課程內容。
(4) 課外和校外體育資源的開發等。
課外體育資源的開發,要開展大課間體育鍛煉活動,抓好課外體育鍛煉和校內體育比賽,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鍛煉時間。校外體育資源的開發,包括家庭體育活動;社區體育活動和競賽;少年宮體育活動;業余體校訓練;體育俱樂部活動;節假日體育活動和競賽等。
《體育教學大綱》是以運動項目進行分類的;《課程標準》是以五個學習領域進行分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