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國的聯邦制
1、美國聯邦制的特點
聯邦政府與州政府分享政治權力。聯邦政府行使憲法“列舉的權力”,以及根據聯邦最高法院解釋可以從“列舉的權力”中引申出來的權力,如調控州際及對外貿易、宣戰、制定條約、發行貨幣等。州政府擁有“保留的權力”,如以地方名義征稅、管理州內工商業和勞工、組織警衛力量、維持治安等。
聯邦政府與州政府在各自的權力范圍內享有最高權力。聯邦政府設有最高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機關,有統一的憲法和法律,是國際交往的主體。各州政府也有自己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機關,有自己的憲法、法律。聯邦政府不能任命州政府的官員,不能監督、考核州政府的施政行為。州政府也不得干涉聯邦政府事務。
聯邦地位高于州。各州的憲法、法律,若與聯邦憲法和法律發生沖突,聯邦憲法和法律優于州的憲法、法律。
2、聯邦制的利與弊
美國聯邦制的最大優點在于,在保持聯邦是一個強大、統一國家的同時,確保各州政策制訂的靈活性和創造性。
美國聯邦制的最大問題是效率不高,聯邦政府與州政府之間相互扯皮、推諉,各州政府之間各自為政。①全國性資產階級利益集團與地方性資產階級利益集團分享權力,對于廣大人民群眾的要求,資產階級用國家結構形式的特點相互推卸責任。②當大多數資產階級利益集團意見接近時,聯邦制既能保護州的靈活性,又能保證中央的權威;當資產階級利益集團之間矛盾重重時,聯邦制就處于低效運轉之中。
2、美國的兩黨制
1、美國政黨的特征
民主黨和共和黨沒有固定黨綱;沒有約束黨員的黨紀;普通黨員不固定,來去自由。
民主黨和共和黨的組織均為基層選區委員會、縣委員會、州委員會和全國委員會四個層級。各委員會之間沒有上下級的垂直領導關系,只有工作上的聯系。
政黨的主要職能是組織選舉,包括組織初選、提名候選人、籌集競選資金。兩黨竭力為本黨爭取盡可能多的職位,以維持其對政治權力的控制。但20世紀初以來政黨的組織職能已經逐漸衰弱。
2、美國兩黨制的實質★
美國的兩黨制是資產階級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相互監督和制衡的機制保障。美國的兩黨制是為資本主義制度服務的政黨制度,是維護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經濟基礎、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的一項政治制度。
3、美國的三權分立制
1、美國的三權分立與制衡★
國家的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分別由議會、政府、法院獨立行使,同時又相互制約,保持權力均衡,按照這種權力分立和權力制衡的原則來組織國家機關、行使國家權力的制度,被稱為“三權分立制”。三權分立是美國聯邦政府組建和運行的基本原則,其核心內容是權力分立、制約和平衡。
美國聯邦政府的三權分立的表現 |
| |||
美國聯邦政府由彼此平等而又獨立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個機關組成,立法權屬于國會,國會負責立法;行政權屬于總統,總統負責實施法律;司法權屬于聯邦各級法院,法院負責審查法律。 |
| |||
美國聯邦政府的三權制衡的表現 |
| |||
立法權 |
權力歸屬于 |
|
| |
國會 |
國會受總統制約的表現 |
國會受聯邦法院制約的表現 |
| |
①總統有權否決國會立法,還有立法倡議權。②總統可以發布擁有法律效力的行政命令。 |
聯邦最高法院有權宣布國會制定的法律違反聯邦憲法。 |
| ||
行政權 |
權力歸屬于 |
|
| |
總統 |
總統受國會制約的表現 |
總統受聯邦法院制約的表現 |
| |
①行政機構的設置和所需經費須由國會批準。②國會還有權監督行政執行情況、經費開支和官員行為。③國會可以以三分之二的多數票否決總統對國會立法的否決。 |
①聯邦最高法院可以宣布總統發布的行政命令、行政機關頒布的規章條例違憲。②聯邦最高法院可以通過案件的判決對憲法作出新解釋,擴大或限制總統的權力。 |
| ||
司法權 |
權力歸屬于 |
|
| |
聯邦法院系統 |
聯邦法院受國會制約的表現 |
聯邦法院受總統制約的表現 |
| |
①國會可以通過批準對聯邦法院法官的任命或彈劾法官的辦法,來改變法院的組成。②國會和各州一起,可以用憲法修正案推翻聯邦最高法院的裁決。 |
①聯邦法院法官由總統提名經參議院同意后任命。②聯邦最高法院法官人數和聯邦其他法院的設立,均由國會決定,總統亦可施加影響。 |
| ||
|
2、美國三權分立制的利弊與實質★
美國三權分立制的積極作用:三權分立和權力制衡的原則對于反對專制,調節資產階級內部各集團的利益,維持資本主義民主制度,有其積極作用。
美國三權分立制的階級局限性:①由于廣大勞動人民在國家政權中不居于支配地位,不可能對權力的運用施加重要影響。②實行三權分立、權力制衡的一個必然結果,是三大權力機關之間互相扯皮,導致效率低下。③三權分立的原則也難以在政治實踐中真正貫徹。美國建國后150年中,國會一直在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導地位,到了當代,則是總統居于主導地位。
美國三權分立制本質上是一種資產階級民主制度,所謂分權與制衡事實上成為協調資產階級內部權力分配的一種機制。它有效地維護了美國資產階級的統治,廣大勞動人民不可能在這種制度下享有真正的民主。
4、美國的利益集團
1、美國利益集團的活動方式
美國利益集團影響政府決策的工具:金錢、人數和知識。財力雄厚的利益集團主要依靠金錢干預政治。那些沒有經濟實力的利益集團,如果能夠通過其成員拉到大量選票,政治家們也不敢輕視它們。能夠向政府官員及時提供所需的知識也很重要,許多法案的起草和修訂工作是由利益集團完成的。
美國利益集團影響政府決策的手段:直接游說、間接游說、游行示*威、影響選舉和承擔法庭訴訟。其中,直接游說是指利益集團直接對國會議員、政府官員表達其觀點,以圖影響政策;間接游說是指通過影響選民來影響決策者。
2、美國利益集團的政治作用與實質
美國利益集團的積極作用:利益集團在美國政治中起著充當公民與政府間橋梁的作用。資產階級各派及其代LI人通過利益集團競爭和分享國家權力,相互制衡,有助于維護美國資本主義制度。
美國利益集團的階級局限性:只有少數利益集團對國家決策產生決定性作用。利益集團作為公眾參與政治的“中間人”,壟斷了公眾接近政府權力的途徑。各種利益集團內部很少有什么民主機制,大都為少數人所控制。利益集團為政府腐敗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美國利益集團實質上是資產階級在“民意”的幌子下控制權力的工具。
專題四 民主集中制: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組織和活動原則
1、人民的選擇 歷史的必然
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是人民的選擇、歷史的必然
舊中國的政治制度,無論采取何種形式,都沒有改變其代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利益的本質。要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就必須推翻剝削階級統治廣大人民群眾的政治制度,建立新型的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真正由人民當家作主。因此,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后建立的政權,只能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同這一國體相適應的政權組織形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2、按照民主集中制建立的新型政體
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之所以成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因為:①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決定著國家的其他各種具體制度。②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最高形式和重要途徑,是中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載體。
2、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組織和活動的原則★
民主集中制的含義:民主集中制是指民主基礎上的集中與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
民主與集中的辯證統一關系:①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礎。離開了民主就不可能有正確的集中,就不可能制定出真正符合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方針、政策。②集中是民主得以實現的必要條件和保障。離開了集中民主就會失去正確的方向和目標,就不會有統一的意志和行動,人民當家作主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堅持民主集中制的要求:堅持民主集中制必須反對只講集中,不講民主的官僚主義;只講民主,不講集中的極端民主化和無政府主義。堅持民主集中制必須既要充分行使公民的民主權利,敢于發表意見;又要按照組織原則辦事,維護中央權威和全國法律、政令的統一。
民主集中制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組織和活動中的體現:①從人民代表大會與人民的關系看:一方面,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民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另一方面,各級人民代表受選民和原選舉單位的監督,選民或原選舉單位有權罷免自己選舉出的代表。②從人民代表大會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看:一方面,其他國家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另一方面,在人民代表大會統一行使國家權力的前提下,其他國家機關依照法定分工依法行使各自的職權。③從中央和地方的關系看:一方面,地方必須服從中央。另一方面,在保證中央統一領導的同時,充分發揮地方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組織和活動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是因為:①堅持民主集中制是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優越性的必然要求。在人民代表大會統一行使國家權力的前提下,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各司其職,各盡其責,既能保證國家權力始終掌握在人民手中,又有利于各個國家機關分工合作,協調一致地履行職責。②我國是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基礎上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和人民、整體和部分之間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這就決定了我們要在民主的基礎上統一人民的意見和要求。③組織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需要擴大民主,調動一切積極力量;又需要高度集中,調集全國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