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簡單的線性規劃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必修)第二冊(上)第七章第四節第二課時
湖南師大附中肖婕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線性規劃是運籌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本節內容是在學習了不等式、直線方程的基礎上,利用不等式和直線方程的有關知識展開的,它是對二元一次不等式的深化和再認識、再理解。通過這一部分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數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體驗數形結合和轉化的思想方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畫可行域;在可行域內,用圖解法準確求得線性規劃問題的最優解。
難點:在可行域內,用圖解法準確求得線性規劃問題的最優解。
二、目標分析:
在新課標讓學生經歷“學數學、做數學、用數學”的理念指導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分設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線性規劃的意義,了解線性約束條件、線性目標函數、可行解、可行
域和最優解等概念;
2、理解線性規劃問題的圖解法;
3、會利用圖解法求線性目標函數的最優解.
能力目標:
1、在應用圖解法解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
2、在變式訓練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探索能力。
3、在對具體事例的感性認識上升到對線性規劃的理性認識過程中,培養學生運用數形結合思想解題的能力和化歸能力。
情感目標:
1、讓學生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體驗數學在建設節約型社會中的作用,品嘗學習數學的樂趣。
2、讓學生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3、讓學生學會用運動觀點觀察事物,了解事物之間從一般到特殊、從特殊到一般的辨證關系,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思想。
三、過程分析: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因此,我將整個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六個教學環節: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2、分析問題,形成概念;3、反思過程,提煉方法;4、變式演練,深入探究;5、運用新知,解決問題;6、歸納總結,鞏固提高。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在課堂教學的開始,我以一組生動的動畫(配圖片)描述出在神奇的數學王國里,有一種算法廣泛應用于工農業、軍事、交通運輸、決策管理與規劃等領域,應用它已節約了億萬財富,還被列為20世紀對科學發展和工程實踐影響最大的十大算法之一。它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它又是怎樣的一種神奇算法呢?我以景激情,以情激思,點燃學生的求知欲,引領學生進入學習情境。
接著我設置了一個具體的“問題”情境,即2006世界杯冠軍意大利足球隊(插圖片)營養師布拉加經常遇到的這樣一類營養調配問題:
甲、乙、丙三種食物的維生素A、B的含量及成本如下表:
點擊下載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