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角透視 當立方體的一個角正對畫者時,立方體所有的面都產生透視變化
成角透視
幾何透視法包括三個要素:視平線,一般是指畫者平視時與眼睛高度平行的假設線。視平線決定被畫物的透視斜度,被畫物高于視平線時,透視線向下斜,被畫物低于視平線時,透視線向上斜。心點,是指視覺中心。它位于畫者的核心部位。在平行透視中,一切透視線引向心點。距點,視點至心點的距離叫距點,如果把視距移至視平線上心點的兩側,所得的點為距點。
空氣透視法
空氣透視法是借助空氣對視覺產生的阻隔作用,表現繪畫中空間感的方法。它主要借助于近實遠虛的透視現象表現物體的空間感。其特點是產生形的虛實變化,色調的深淺變化,形的平面變化,形的繁簡變化。
7 、明暗與調子
物體的形象在光的照射下,產生了明暗變化。光源一般有自然光、陽光、燈光(人造光)。由于光的照射角度不同,光源與物體的距離不同,物體的質地不同,物體面的傾斜方向不同,光源的性質不同,物體與畫者的距離不同等,都將產生明暗色調的不同感覺。在學習素描中,掌握物體明暗調子的基本規律是非常重要的,物體明暗調子的規律可歸納為 “ 三面五調 ”
A :三面 物體在受光的照射后,呈現出不同的明暗,受光的一面叫亮面,側受光的一面叫灰面,背光的一面叫暗面。這就是三面。
B :五調 調子是指畫面不同明度的黑白層次。是體面所反映光的數量,也就是面的深淺程度。對調子的層次要善于歸納和概括,不同的素描調子體現的不同的個性、風格、愛好和觀念。在三大面中,根據受光的強弱不同,還有很多明顯的區別,形成了五個調子。除了亮面的亮調子,灰面的灰調和暗面的暗調之外,暗面由于環境的影響又出現了 “ 反光 ” 。另外在灰面與暗面的交界的地方,它既不受光源的照射,又不受反光的影響,因此擠出了一條最暗的面,叫 “ 明暗交界 ”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 “ 五大調子 ” 。當然實際畫起來,不僅僅是這五的調子,還要更豐富。但在初學時,我們起碼要把這五種調子把握好。在畫面中樹立調子的整體感,即畫面黑、白、灰的關系,運用好這幾大調子來統一畫面,表現畫面的整體效果。
畫面構成
一張白紙無所謂空間,一旦畫上了筆觸,便破壞了紙面的完整與穩定,即出現畫面構圖分割現象。若是畫上一個物體,紙面就形成了空間,再畫上兩個以上的物體,就得考慮形體的組合方式。繪畫的基本訓練是培養大家如何把空間的物體轉移到平面的畫面上,解決畫面構成問題。
1 、形體組合與畫面切割
同屬于繪畫的構圖問題,構圖是畫者根據表達的意圖與主題的需要,對畫面所進行的整體布局。在形體組合這個問題上,我們要注意:( 1 )不同位置的組合,( 2 )不同質的組合,( 3 )不同量的組合。
2 、角度確定與空間序列
畫者與物體的角度主要有兩種,即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畫面中造型因素均應按空間位置的變化而變化,為了使畫面中造型因素有條不紊,需要物體在特定的角度下形成明確的空間序列。
上面這幅作品由三個立方體構成,并以三角形的三個頂點作為三個立方體的這個整體形狀位置,從而形成了三角形的構圖。畫面圖示了三種切割變化形式。( 1 )框太長 ( 2 )框太大 ( 3 )框為宜
以上關于素描的基礎知識就講完了,希望大家能認真去體會,并能運用到之后的練習中。這樣會使大家事半功倍。
速度重要,方向更重要。
準備好必要的工具了嗎?下面我們將進入實質性的素描學習,先從練習線條開始,就象達芬奇當初畫雞蛋一樣,我們應該不用象他畫那么長時間,因為我們是 21 世紀的中國有為青年。 *——% ¥ # 誰又扔我雞蛋,自信也不行啊?
好了,學完一些枯燥但又不得不學的的基礎知識,我們開始實質性的練習,不過不是畫 MM ,是畫線條,因為 MM 是由無數的線條組成的
1 、線的表現形式
線條是素描訓練中塑造對象的主要手段。對初學者來說,掌握線條的曲直輕重極為重要。在練習線條過程中,要注意用筆的方式,落筆時要體會手、腕、肘的運動對線條的影響,畫出線條輕重、濃淡、疏密的關系,讓線條在平穩、自然、有序、順暢中得到輕松的展現。正確的排線是兩端輕,中間重的線條,方向一致,疏密勻稱,能變換排線方向,一層一層加深,切忌亂涂(可不是涂鴉啊)
( 1 )一般是由上到下斜著畫下來。注意落筆、起筆要虛,中間要實,線條不要畫死板,避免出現 “ 硬口 ” ;
( 2 )線條排列整體有序,要緊密、均勻;
( 3 )線條走向要統一,又要有適當變化;
( 4 )根據物體不同面的轉折與質感,可活潑使用線條。
線條練習
步驟一:畫出你喜歡的幾何圖形
步驟二:從圖形的左邊開始畫起,把每個圖形都畫出深淺調子,注意與臨近圖形的深淺變化,邊緣要畫的整齊。
步驟三:畫背景時要注意,圖形邊緣深的,背景畫淺;圖形淺的,背景畫深。背景深與淺的過渡要自然
關于黃金分割
黃金分割是公元前六世紀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所發現。一天,畢達哥拉斯從一家鐵匠鋪路過,被鋪子中那有節奏的叮叮當當的打鐵聲所吸引,便站在那里仔細聆聽,似乎這聲音中隱匿著什么秘密。他走進作坊,拿出一把尺量了一下鐵錘和鐵砧的尺寸,發現它們之間存在著一種十分和諧的關系。回到家里,畢達哥拉斯拿出一根線,想將它分為兩段。怎樣分才最好呢?經過反復比較,他最后確定1:0.618的比例截斷最優美。后來,德國的美學家澤辛把這一比例稱為黃金分割律。這個規律的意思是,整體與較大部分這比等于較大部分與較小部分之比。無論什么物體、圖形,只要它各部分的關系都與這種分割法相符,這類物體、圖形就能給人最悅目、最美的印象。人體各部分之間的比例也符合這一規律。中世紀意大利的數學家菲波那契測定了大量的人體后得知,人體肚臍以上的長度與身高之經接近0.618,其中少數人的比值等于0.618的被稱為:標準美人“。因此,藝術家們在創作藝術人體時,都以黃金律為標準進行創作。如古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中的太陽神阿波羅、女神維納斯的體型,完全與黃金律相符。作為建筑藝術,也遵循著這一規律。文藝復興時的西方藝術家長藝術理論家把黃金分割律作為藝術建筑必須產物的規律。古希臘的巴底隆神廟嚴整的大理石柱廓,就是根據黃金分割律分割整個神廟的,因此看上去顯得威武、壯觀,成為繁榮和美德的象征。0.618在數學中叫黃金比值,又稱黃金數。這是意大利著名畫家達.芬奇給它的美稱。歐洲中世紀的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開普勒(J.Kepler1571—1630),曾經說過:“幾何學里有二個寶庫:一個是畢達哥拉斯定理(我們稱為“商高定理”);另外一個就是黃金分割。前面那個可以比著金礦,而后面那一個可以比著珍貴的鉆石礦。”
后來古希臘美學家柏拉圖將此稱為黃金分割。這其實是一個數字的比例關系,即把一條線分為兩部分,此時長段與短段之比恰恰等于整條線與長段之比,其數值比為1.618 : 1或1 : 0.618,也就是說長段的平方等于全長與短段的乘積。0.618,以嚴格的比例性、藝術性、和諧性,蘊藏著豐富的美學價值。法布蘭斯在13世紀寫了一本書,關于一些奇異數字的組合。這些奇異數字的組合是1、1、2、3、5、8、13、21、34、55、89、144、233。任何一個數字都是前面兩數字的總和:2=1+1、3=2+1、5=3+2、8=5+3,如此類推。有人說這些數字是他從研究金字塔所得出,和金字塔上列奇異數字息息相關。金字塔的幾何形狀有五個面,八個邊,總數為十三個層面。由任何一邊看入去,都可以看到三個層面。金字塔的長度為5813寸(5-8-13),而高底和底面百分比率是0.618,那即是上述神秘數字的任何兩個連續比率,譬如55/89=0.618,89/144=0.618,144/233=0.618。
另外,一個金字塔五角塔的任何一邊長度都等于這個五角型對角線(Diagonal)的0.618。還有,底部四個邊的總數是36524.22寸,這個數字等于光年的一百倍!這組數字十分有趣,0.618的倒數是1.618。譬如14/89=1.618、233/144=1.618,而0.618×1.618=就等于1。有人研究過向日葵,發現向日葵花有89個花辮,55個朝一方,34個朝向另一方。
神秘?不錯,這組數字就叫做神秘數字。而0.618,1.618就叫做黃金分割率(Golden S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