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評價
一、單項選擇題
1. 學校中常見的期末考試屬于( )。
A.總結性評價
B.形成性評價
C.診斷性評價
D.標準參照評價
2. ( )的次數比較頻繁。
A.總結性評價
B.形成性評價
C.診斷性評價
D.常模參照評價
3. 根據評價方式的不同,教學評價可以分為( )。
A.總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與診斷性評價
B.常模參照評價和標準參照評價
C.標準化測驗評價與教師自編測驗評價
D.系統測驗評價和日常觀察評價
二、簡答題
4. 教案反思主要從哪些方面入手?
5. 課堂反思的基本途徑有哪些?如何進行這幾部分的反思?
三、材料分析題
6. 三年級的小明平時寡言少語,不與同學交往,且總是低頭走路,學習成績也不好。他的班主任王老師注意到了小明的表現,決定對小明進行進一步的了解,于是王老師首先采取與小明面對面交談的方式,小明只是老師問一句,自己就答一句,從不多言。接著王老師從其他同學那里間接了解到,小明的家長平時對小明很嚴厲,總是批評他,從來不表揚,久而久之,小明就不愛說話和與人交往了。后來王老師又從美術老師那里找來了小明平時的畫作,發現小明的作品大多比較抽象,且透露著一種消極的情感。王老師總結了最近以來從不同方面對小明的了解情況,忽然明白了什么,決定采取行動,幫小明走出心理的陰影。
問題:為了了解小明的心理,王老師采取了哪些研究方法?
【答案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 [答案]A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教學評價的相關內容。
[名師詳解]總結性評價著眼于某門課程或某個教學階段結束后學生學業成績的全面評定,因而評價的概括水平一般比較高,考試或測驗所包括的內容范圍也比較廣,評價的次數不多,一般是一學期或一學年二、三次。學校中常見的其中考試、期末考試或考查以及畢業會考都屬于這類評價。
2. [答案]B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教學評價的相關內容。
[名師詳解]形成性評價與教師按傳統習慣使用的非正式考試和單元測驗類似,但它更注重對學習過程的測試,注重利用測量的結果來改進教學,使教學在不斷的測評、反饋、修正或改進過程中趨于完善,而不是強調評定學生的成績等級。正因為形成性評價以獲取反饋、改進教學為主要目的,所以這類測試的次數比較頻繁,一般在單元教學或新概念、新技能的初步教學完成后進行,測試的概括水平不如總結性評價那樣高,每次測試的內容范圍較小,主要是單元掌握或學習進步測試。
3. [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教學評價的相關內容。
[名師詳解]教學評價的具體類型很多,從不同的角度和標準可以劃分出不同的評價種類。根據教學評價在教學過程中發揮的作用的不同,一般將教學評價分為總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診斷性評價。根據評價所依據的不同標準與解釋方法,可以將評價分為常模參照評價和標準參照評價。根據評價工具的編制和使用情況的不同,可以將教學評價分為標準化測驗評價和教師自編測驗評價。根據評價方式的不同,可以將教學評價分為系統測驗評價和日常觀察評價。
二、簡答題
4. [參考答案](1)反思教學策略和學科目標是否一致;
(2)反思預設與生成是否有機融合,師生是否實現了互動雙贏,共同成長;
(3)反思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是否同構共生,即學科教學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是否有機整合,學生學習潛力是否得到充分發掘,學習能力與人格品質能否實現同生共長。
5. [參考答案](1)課前反思:查閱以往的同類教案,取長補短;預測可能的效果與問題,明確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2)課中反思:明確課堂教學活動創設的目的、內容;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傾聽學生的心聲;將課堂教學反思與課堂應變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應變自如,有術亦有效;
(3)課后反思:自我反省;及時獲得學生的聽課反饋;寫反思體會或撰寫反思日記。
三、材料分析題
6. [參考答案]王老師了解小明心理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1)觀察法,即在自然條件下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被試者的外部表現(如言語、表情、行為等)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王老師通過平時觀察小明的行為表現以及談話時對小明的觀察,對小明進行了初步了解。
(2)調查法,即通過搜集被試者韻各種有關材料間接了解其心理活動的方法。王老師通過其他同學和小明的美術作品,對小明進行了進一步地了解。主要運用了調查法中的談話法和作品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