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教師招聘網
首頁 浙江教師 福建教師 江蘇教師 廣東教師 江西教師 安徽教師 北京教師 上海教師 天津教師 湖南教師 湖北教師 河南教師
河北教師 海南教師 重慶教師 貴州教師 遼寧教師 吉林教師 山西教師 廣西教師 云南教師 陜西教師 甘肅教師 青海教師 四川教師
山東教師 內蒙古教師 黑龍江教師 寧夏教師 新疆教師 西藏教師 教師面試 說課稿 考試大綱 教師招聘試題 特崗教師 教師資格考試 教師資格大綱
杭州教師  廣州教師  長沙教師  南京教師  福州教師  南昌教師  教師考試大綱  教師資格大綱  政治資料  地理資料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教師資格考試 >> 中學教師資格試題 >> 內容

2012-2013年中學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章節要點:教育的產生與發展(2)

時間:2012-9-21 11:05:31 點擊:

  核心提示:2012-2013年中學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章節要點:教育的產生與發展 ...
漢代教育對以后兩千年中國封建社會的教育起了規范化和定型化的作用。國家的統一、經濟的繁榮、新的教學手段——帛和紙作為書寫工具的出現。是漢代學校教育發展的三個基本的社會物質條件。在這三個基本條件的基礎上,在漢武帝開始實行的“獨尊儒術”的政策指導下,漢代的官學和私學都得到空前的發展,學制系統已初具規模,為以后歷代封建王朝的學校教育制度奠定了初步基礎。漢朝教育不僅確立了儒學在中國封建社會中的獨尊地位,同時也在教育制度、設施、內容、形式等各個方面都為后來整個封建時代的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央太學和地方官學的設立為中國封建社會的官辦學校制度提供了基本框架:私學中的書館和經館不僅是對春秋戰國時期私人講學傳統的繼承,實際上也是后來私塾、書院的歷史淵源。

魏晉時期是封建門閥制度高度發展時期.實行“九品中正制”,在地主階級內部“嚴士庶之別”,對學校教育產生極大的消極影響。士族享有受教育的特權和優先選官的特權,挫傷了人們求學的積極性。魏晉時期的儒學受各種思潮的沖擊日漸衰微,兩漢時的獨尊地位早已成為舊夢。相反,東漢時傳人中國的佛教、新崛起的匯合儒道佛的玄學、史學、書學、文學等,都進入了大發展時期。這個時期的經學,匯釋眾家經說,注重義理之學。吸收佛、玄思想,力求簡潔明了,標舉大義,一反漢朝繁瑣支離以及陰陽五行化的經學.形成“魏晉經學”,對學校教育影響頗大。

隋唐以后盛行的科舉制度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聯系更加制度化,它對于改變魏晉南北朝時期“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嚴格等級制度起了積極的作用,為廣大的中小地主階級子弟進宮為吏開辟了道路,但也加強了對知識分子的思想和人格的限制。宋代以后,程朱理學成為國學,儒家經典被縮減為《四書》、《五經》(《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特別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書被作為教學的基本教材和科舉考試的依據,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的內容不再是科舉的內容,知識分子的畢生精力用在了經書的背誦上。

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規定為考科舉的固定格式,不僅社會思想受到鉗制,而且在形式上創造性也被扼制。一直到光緒三十一年(1905),科舉制度再也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清政府才下令廢科舉開學堂。

(2)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宗教權威至高無上,教育控制在婆羅門教和佛教手中。婆羅門教有嚴格的等級規定,把人分成四種等級,處于最高等級的是僧侶祭司,應該受到最優良的教育;其次是剎帝利,為軍事貴族,這兩個種姓是天然的統治者;再次是吠舍種姓,僅能從事農工商業;最低等級的是首陀羅種姓,被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識字讀經被認為是違反了神的旨意,可能被處死。婆羅門教的教條是指導思想,該教的經典《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內容,教中的僧侶是唯一的教師,教育的活動主要是背誦經典和鉆研經義。

佛教與婆羅門教雖然是兩大教派,但都敬奉梵天,主張禁欲修行。但佛教比較關心大眾,表現在教育上主要是廣設廟宇,使教育面向更多的群眾,形成了寺院學府的特色,并一直延續到英國殖民地時期。

(3)古代埃及

大約在四千年前,古埃及發展成為強大的中王國,文化繁榮,教育也達到了鼎盛時期。根據文獻記載.埃及在古王國末期已有宮廷學校,它是法老教育皇子皇孫和貴族子弟的場所。中王國以后,宮廷學校已不能滿足培養官吏的需要,開設了職官學校。這些學校以吏為師、以法為教,招收貴族和官員子弟.兼負文化訓練和業務訓練的任務。

古代埃及設置最多的是文士學校。文士精通文字,能寫善書,執掌治事權限,較受尊重,“學為文士”成為一般奴隸主階級追求的目標。為了滿足這種需要,許多文士便設立私學,招收生徒,同時也有傳授天文、數學、醫學等實用知識的文士學校。于是“以僧為師”、“以(書)吏為師”成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當然,農民子弟與學校是無緣的,奴隸子弟更沒有受教育的權利。

(4)古代希臘、羅馬

古代希臘、羅馬的教育與東方的教育有所不同,7~12歲的兒童進入私立學校學習,但進入這種學校學習的大都是社會地位比較低下階層的子弟,貴族階級子弟都是聘請家庭教師,不送子女上學。中等教育則主要是貴族和富人的教育,學校以學習文法為主,學習拉丁文和修辭。

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有文化修養和多種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諧發展,教育內容比較豐富.教育方法也比較靈活。古代斯巴達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忠于統治階級的強悍的軍人,強調軍事體育訓練和政治道德灌輸,教育內容單一,教育方法也比較嚴厲。

羅馬帝國滅亡之后,西歐進入基督教與封建世俗政權緊密聯系、互相利用的時期。統治殘酷、等級森嚴、思想專制。文化教育幾乎完全為宗教所壟斷,異教學校被取締,世俗文化被否定。當時最受重視和尊重的教育是培養僧侶人才的教育即教會教育,這種教育由僧院學校或大主教學校擔當,學習的內容主要是神學和“七藝”,“七藝”包括“三科”(文法、修辭、辯證法)和“四學”(算術、幾何、天文、音樂),盲目服從圣書和僧侶教師的權威,學習方法是背誦。為了更好地布道,設立了眾多的教區學校,主要用于對普通貧民子弟的宗教教育,也適當講授一些讀寫知識。教會學校都奉行禁欲主義,實行嚴格的管理和殘酷的體罰。其次是騎士教育。騎士教育并無專門的教育機構,主要在騎士的生活和社會交往中

進行,教育內容是“騎士七技”即騎馬、擊劍、打獵、投槍、游泳、下棋、吟詩。最為重要的是效忠領主的品質.然后是軍事征戰的本領,以及附弄風雅的素養。歐洲封建社會的僧侶教育和騎士教育都脫離生產勞動,為封建地主階級統治服務。

(5)古代學校教育的特征

東西方的教育雖然在具體內容和形式上存在許多差異.但都反映了社會發展水平的基本特征,這些特征在教育上具體表現為:

第一,階級性。統治階級享有教育的特權,被統治階級被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統治階級內部的等級性也在教育制度上有所反映。貴族與平民、主人與仆人之間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

第二,道統性。教育的內容就是統治階級的政治思想和倫理觀念,教育服從于統治之道。

第三,專制性。教育過程是管制與被管制、灌輸與被動接受的過程。道統的威嚴通過教師、牧師的威嚴,通過招生、考試以及教學紀律的威嚴予以保證。

第四,刻板性。教育方法、學習方法刻板,死記硬背,機械模仿。

第五,象征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導地位。能夠接受什么樣的教育標志著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受教育的目的主要不是為了獲得實用的知識,而是受教育本身。經典、教義的教育處于社會較高的地位.習得實用知識的教育處于社會較低的地位。

第六,宗教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特別重視和加強宗教神學精神和巫術思想的灌輸。

3.中世紀教育

西歐封建社會延續了一千多年。其中公元5世紀到l4世紀文藝復興運動之前的這段歷史.被稱為中世紀。

在中世紀早期,羅馬帝國時期的文法學校和修辭學校在西歐已不復存在.教會學校幾乎就是這個時期唯一的教育機構.僧侶是主要的教育者。可以說。教會教育是中世紀早期西歐的教育的主干,封建主的世俗教育是其旁支。教會不僅在政治上和經濟上殘酷地壓迫和剝削人民,而且從思想上嚴厲地控制人們,壟斷了幾乎全部文化教育事業.為其神權統治服務。

中世紀晚期的西歐.社會生產力有所發展,城市興起,而且大都成為經濟和文化的中心。當時商貿活動也日趨頻繁,手工業者從農民中分化出來,商人和手工業者階層形成且力量不斷擴大。這些條件給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因此,出現了中世紀的大學、城市學校和經院哲學。中世紀最早的大學是在意大型和法國出現的。ll37年意大利的薩來諾醫學院改為大學,l231年得到政府的承認,它是中世紀最早的大學,是一所比較注重醫學的綜合性大學。ll58年意大利波隆那法律學校也改為大學.成了比較注重法律的綜合性大學。同一時期.法國在設于巴黎附近的僧院學校和大教堂學校的基礎上成立了巴黎大學.該大學于1180年得到法國國王的認可,是一所以神學為核心的綜合性大學。此后,西歐各地紛紛成立大學。英國于1168年成立了牛津大學,1209年成立了劍橋大學,德國于l386年創立海德堡大學。據統計,到公元1800年。全歐洲共有大學105所。

4.文藝復興后的歐洲教育

這個時期的教育還僅僅是資產階級新教育的萌芽階段,封建的、教會的教育還有相當大的勢力與影響,因此存在著新、舊教育之間的激烈斗爭。文藝復興時期的教育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人文主義教育、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三種教育勢力交織在一起,相互間產生了錯綜復雜的關系。

5.近代社會的教育

第一,國家加強了對教育的重視和干預,公立教育崛起。19世紀以前。歐美國家的學校教育多為教會或行會主持,國家并不重視。19世紀以后,資產階級政府逐漸認識到公共教育的重要性,隨后建立了公立教育系統。

第二,初等義務教育的普遍實施。機械化工業革命的基本完成和電氣化工業革命的興起,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并為初等教育的普及提供了物質基礎。

第三,教育的世俗化。與公立教育的發展相適應,教育逐漸建立了實用功利的世俗教育目標,從宗教教育中分離出來。有些國家明確規定,宗教、政黨不得干預教育。

第四,重視教育立法。以法治教。西方教育發展的一個明顯特點就是有法律的明確規定,教育的每次重要進展或重大變革,都以法律的形式規定和提供保證。

作者:不詳 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
  • 文武教師招聘網(www.guoyanxin667788.com) © 2012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長聯系QQ:799752985 浙ICP備11036874號-1
  • Powered by 文武教師招聘網
  • 特级婬片国产在线观看,欧美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免费看,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一品精,最新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福利精品短视频在线 | 亚洲熟女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亚洲午夜精品国产自 | 亚洲欧美久久网站 | 日韩欧美国产传媒第一区二区 | 在线午夜视频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