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工資不低于公務員年底須完成,教育部將實地督查
今天上午,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2019年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有關情況。會上,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教育部教育督導局局長田祖蔭透露,教育部已經把修訂教育督導條例列入了今年的年度工作重點,另外,教育督導問責辦法初稿已經出來,近期將廣泛征求社會各方意見。
會上,有記者提問,今年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能否介紹一下目前讓教育督導“長牙齒”的工作進展。
田祖蔭表示,教育督導“長牙齒”是中央領導提出的明確要求,也是提升新時代教育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中辦、國辦今年2月份聯合印發了《關于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這個文件為促進教育督導“長牙齒”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他說,目前,我們的一切工作都是圍繞貫徹落實這個文件來開展的,教育督導“長牙齒”的工作進展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體現:
第一,通過建章立制“長牙齒”。教育部已經把修訂教育督導條例列入了今年的年度工作重點,國務院教督辦已經根據部領導指示制定了工作方案,組建了專家隊伍,提出了基本思路。對目前尚未出臺地方教育督導條例和辦法16個省份印發了督辦單,要求他們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進度。
第二,通過正確履行職能“長牙齒”。“長牙齒”不是抽象的,必須體現在機構的相對獨立和職能的準確履行上,目前已經做出專門的部署,要求各地比照中央的做法,組建新的教執委。現在國務院的教執委包括13個單位,其中中組部、中宣部都加入進來了,體現了全面加強黨的領導,我們要求地方也比照這個組建新的教執委,同時要設立總督學和副總督學。在具體工作中,最近做了三個動作,均是“長牙齒”的直接體現,一是對2019年省級政府履責督導的6個省份一對一發出了督導意見,要求他們對發督查發現的問題一一整改,7月底以前報整改結果;二是就義務教育教師工資水平不低于公務員,連發兩個通知,要求今年底以前必須完成這項目標任務,作為一項硬任務,要求各地開展自查,下半年大概九、十月份的時候,將組織實地的檢查督查。三是對31個省區市政府和新疆兵團辦公廳發出督辦函,要求對照2020年要交賬的各項事業發展目標和重大項目任務,制定施工圖路線圖。
第三,通過加大問責力度“長牙齒”。十次督查不如一次問責。中辦、國辦的文件從督導的報告、反饋、整改、復查、激勵、約談、通報、問責等8個方面,提出了一整套的制度,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目前就根據這8條要求,制定教育督導問責辦法,希望通過這個辦法把這些要求一一落實落地,初稿已經出來。
近期將廣泛征求社會各方的意見。
第四,通過提升隊伍素質“長牙齒”。教育督導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各級督學的水平決定了教育督導的工作水平。目前已經按照國家督學管理辦法,對國家督學進行了換屆,新組建了十一屆國家督學,十一屆國家督學的標準就是“講政治、敢擔當、懂教育”,聘請了200名國家督學;同時組建了包括總督學顧問、國家督學顧問、國家特約教育督導員在內的國家督學隊伍體系,對各級地方督學的配備,也已經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正在一一落實。
唯美可愛煙花動圖分割線
會上,2019年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工作報告正式發布。報告原文如下:
2019年,全國教育督導系統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積極進取,攻堅克難,確保質量,穩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工作又有新進展、新成效。一年來,又有69個縣(市、區、其他縣級單位,以下簡稱縣)通過國家基本均衡認定,全國累計已達2767個縣,占比95.32%;又有7個省份整體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累計已有23個省份。
一、基本情況
(一)完善督導工作機制
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立足教育督導“長牙齒”,進一步完善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工作機制。一是重點抽查。將實地督查由普查改為抽查,聚焦重點,集中力量,突出問題導向,力求查準、查實、查深、查透,確保督查實效。二是配強隊伍。邀請多年分管教育的副部級領導帶隊,選調經驗豐富的國家督學和專家,并增加財務會計師,增加我部機關業務司局人員,提高隊伍專業水平。三是改進方式。增加進點會,向受檢省份政府通告督查任務和要求;增加對縣級發改、編辦、財政、人社等有關部門的查訪,以樹立督查權威;在繼續執行網絡問卷調查的基礎上,增加了網絡輿情收集、業務司局和信訪部門問題線索收集、實地隨機訪談、暗訪等手段,多渠道了解民意。四是強化指導和監督。增加對受檢縣反饋意見,指出問題,分析原因,同題互答,現場指導改進工作。對省級反饋意見中加大問題比重,要求公示整改報告,接受社會監督。
(二)組織國家評估認定
全年,共有海南、遼寧、陜西、黑龍江、重慶、云南、河北共7個省份提出整體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的申請,并申報了69個縣。按慣例,對以上各省份、縣均衡發展情況組織了材料審核,從7省份69個申報縣中抽取了26個縣進行實地督查,同時從各省份前期已認定縣中抽取了9個縣進行了實地復查。共安排國家督學和專家181人次,隨機檢查學校388所,其中義務教育中小學311所、教學點51個、特教學校26所,收到滿意度網絡調查問卷17477份,列舉問題清單204條,印發對受檢省份政府反饋意見7份,并在教育部網站公布。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國累計2767個縣(注:因行政區劃調整減少19個)通過國家認定,占比95.32%;其中東部地區890個(全部實現),中部地區872個,西部地區1005個,中西部地區縣數占比93.24%。全國尚有9個省份136個縣未通過認定,其中中部2個省份39個縣,西部7個省份97個縣。
(三)進行年度監測復查
為鞏固成果,防止滑坡,依慣例對前六年通過國家認定的2708個縣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情況進行了年度監測復查。監測結果顯示,2708個縣的均衡發展水平總體上穩中向好。2018年小學、初中綜合差異系數分別為0.426、0.319,與2017年基本相當;辦學條件、教師隊伍等方面又有新的進步。但同時,有13個省份的23個縣小學或初中差異系數出現滑坡,未達到標準要求。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向該13個省份印發了整改意見,要求全面整改、限期整改。
(四)啟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
8月,印發《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國家督導評估認定規程》。10月,在浙江省召開全國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現場會,啟動優質均衡督導評估認定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優質均衡認定將堅持“三個原則”,即:重硬件,更重軟件;重指標合格,更重群眾滿意;重數量,更重質量。優質均衡的核心要義是“四個更”,即:全面發展的理念更鮮明,標準化建設程度更高,教師隊伍更強,人民群眾更滿意。
二、主要成效
7省份黨委、政府始終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全省(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和先導性工程,作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基礎性工程,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切實履行教育職責,積極采取措施,持續加大力度,優化資源配置。今年申報的69個縣和所抽的9個復查縣總體水平達到標準要求,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一)重統籌抓落實,政府保障更有力
7省份將“政府履責”作為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關鍵,不斷強化組織領導、統籌協調、政策支持和督導落實,層層壓實各級政府主體責任,合力攻堅。實行“一把手”工程,制定系列文件,出臺政策措施,每年將其列為政府重要議程和民生實事,納入對各市、縣政府績效考核指標,加強督查和考核獎懲。遼寧省將均衡發展列入省級“重實干、強執行、抓落實”項目。云南省將均衡發展與脫貧攻堅責任捆綁,同步規劃、同步實施。重慶市制定“三大攻堅戰”“八項行動計劃”專項督查方案,將均衡發展指標納入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動計劃專項督查事項清單。這些措施,為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和制度保障。
(二)補短板強弱項,條件改善更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