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初唐的著名詩人有王勃、陳子昂等。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千古傳誦的名句。
b 盛唐詩人:
高適的“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岑參的“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都洋溢著豪邁的氣概;孟浩然、王維的山水詩,景物如畫,意境幽深,孟浩然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王維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都富于詩情畫意。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詩是唐詩發展繁榮的豐碑。李白以浪漫主義的創作,贏得“詩仙”的美譽;杜甫以現實主義的“詩史”,被譽為“詩圣”。
c 中唐的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創作了大量平實淺近,針砭時弊的諷喻詩。
二、宋詞和元曲
1、宋詞出現的原因:
(1宋代商業的發展。
(2)城市的繁榮。
(3)市民數量的不斷增加。
2、流派:
(1)婉約派 代表人物 柳永、李清照。
柳永州《雨霖鈴》的“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李清照的“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等,都是流傳極為廣泛的佳句。
(2)豪放派 代表人物 蘇軾、辛棄疾等。
蘇軾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3、元曲:元代,散曲的創作進入繁榮階段,與元雜劇一起,合稱為元曲。元曲通俗生動,豪放飄逸,以關漢卿、馬致遠等人的創作成就最高。
三、明清小說
1、小說的發展歷程:
(1)魏晉南北朝,出現了《搜神記》等志怪小說。
(2)唐朝短篇小說傳奇。
(3)宋朝供說話人用的話本,把中國小說創作推向一個新階段。
2、明清小說繁榮的原因:
(1)專制中央集權進入強化階段。
(2)手工業、商業繁榮,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市民階層擴大。
(3)為適應市民階層的需要,小說創作進入蓬勃發展的階段。
3、代表作品:《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和《紅樓夢》四部長篇小說最為著名。
4、評價:它們是中國文學的瑰寶,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珍品。
第10課 充滿魅力的書畫和戲曲藝術
【基礎解讀】
一、漢字與書法藝術
1、漢字的發展歷程:
(1)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六千多年前,“圖畫文字”出現。
(2)象形字后來逐漸符號化,脫離圖畫,形成漢字。
(3)至商朝,漢字已形成完整體系。其演變的總趨勢是由繁到簡。
2、書法藝術的形成:
魏晉以前基本上是自發階段,魏晉時期開始進入自覺階段。中國書法兼具審美功能與實用功能,自覺地創造書法美成為體現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種藝術形式。
3、代表人物及特點:
(1)魏晉楷書有定鼎之功,鐘繇、王羲之貢獻最大。
(2)唐代楷書步人盛世,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的楷書各具特點,分別被稱為歐體、顏體和柳體,成為后人學習、臨摹的范式。
(3)魏晉以來,草書盛行不衰,名家輩出。東晉的王羲之、王獻之,唐朝的張旭、懷素等,都是草書大家。
(4)行書兼具楷書的規矩和草書的放縱,東晉王羲之、唐朝顏真卿、北宋蘇軾、元朝趙孟頫、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書,歷來備受世人喜愛。
二、筆墨丹青中國畫
中國畫的發展歷程:
(1)彩陶畫:《鸛魚石斧圖》是其中的杰作。
(2)戰國帛畫:《人物龍風圖》《人物馭龍圖》,造型準確,線條流暢,色彩絢麗,表明中國繪畫藝術從萌芽走向成熟。
(3)魏晉時期,顧愷之留下了《女史箴圖》《洛神賦圖》等傳世佳作,提出“以形寫神”,畫人物要注重表現人的精神氣質。
(4)隋唐時期,展子虔、閻立本、吳道子等創作出《游春圖》《步輦圖》和《送子天王圖》等許多優秀作品。
(5)敦煌莫高窟的壁畫。
(6)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三、京劇的出現
1、發展歷程:
(1)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以樂舞戲謔為業的藝人,稱為優伶。
(2)元雜劇把中國的戲曲藝術推向了成熟。
(3)明朝時候,江蘇昆山一帶形成的昆曲,流傳甚廣。
(4)清朝前期,安徽的徽劇戲班進京演出,風行一時。
(5)道光年間,形成“徽漢合流”的局面。形成了一個新劇種,就是后來的京劇。
(6)同治、光緒年間,京劇走向成熟。
2、代表人物:程長庚、譚鑫培等號稱“同光十三絕”的著名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