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所謂___,是指個體發展過程中環境影響能起最大作用的時期。
22.初中歷史課程是一門基礎課程,具有其獨特性,即___、___、___。
23.義務教育歷史課程的具體目標可分為___、___、___。
24.常見的心智技能有:閱讀技能、___、___。
25.____(教學方法),是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和要求,組織學生到社會場所,使學生通過對實際事物的觀察來獲得新知識的方法。
三、材料分析題
26.閱讀下列材料,然后回答后面問題。
材料一 秦遂兼并四海,以為周制微弱,終為諸侯所喪。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為郡縣。
——《漢書》
材料二 “一個國家外部的崛起,實際上是它內部力量的一個外延。內部制度還沒有健全的情況下,很難成為一個大國,即使成為一個大國,也不是可持續的。”“就世界大國英國而言,大憲章是在13世紀初成文的,過了近五個世紀,君主立憲才成為成文的憲政原則,而民主制的逐步完善還要通過19至20世紀的多次改革。真實意義的‘一人一票’的民主直到20世紀中葉才在英國實現。此刻距大憲章已有七個世紀的歷史,距光榮革命也有二百五十多年的歷史。
——英國諾丁漢大學教授鄭永年
材料三 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為了保障這些權利,所以才在人們中間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當權力,系得自被統治者的同意。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變成損害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權力改變它或廢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獨立宣言》(1776年7月4日)
(1)根據材料一指出秦朝實施的政治制度并分析其原因。(3分)
(2)據材料二,你認為作者重在說明什么歷史現象(3分)
(3)概述材料三的基本主張,指出其歷史作用。(6分)
(4)古今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發展模式對你有何啟示(6分)
27.閱讀下列材料,然后回答后面問題。
材料一 世界博覽會(WORLD EXP0,簡稱“世博會”)是由一個固家的政府主辦,有多個國家或國際組織參加,展現人類在社會、經濟、文化和科技領域取得成就的國際性大型展示會。自1851年英國倫敦舉辦第一屆以來,世博會因其發展迅速而享有“經濟、科技、文化領域內的奧林匹克盛會”的美譬。
材料二 2010年5.1—10.31世界博覽會在中國上海舉辦,為期184天,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參觀中國館時,許多游客被館內長達100多米的巨型動畫版《清明上河圖》所吸引,體會到北宋宣和年間當時世界上最大城市汴京的繁盛與熱鬧。
材料三 1902年,粱啟超就在其《中國未來記》一書中構想世博會在上海召開,他的藝術想象,集中體現了那一代人的強國夢。108年以后的今天,世博會正式在中國上海舉辦……
(1)從政治和經濟兩個方面分析,l851年英國為何能首先舉辦世博會?(4分)
(2)世博會是科技的展臺,科技成果深刻的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請分別列舉第一、二次工業革命在交通領域內的重大發明各一項。(4分)
(3)世博會也是文化藝術的展臺,材料二中《清明上河圖》的作者是誰?該作品屬于哪類題材畫?出現這類題材畫的原因是什么?(4分)
(4)梁啟超為實現強國夢,曾經參與領導了哪次重大改革?在中國,世博會從一百多年前的夢想到今天的成功舉辦,其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四、問答題
28.簡評秦始皇在歷史上的功與過。
29.從19世紀60年代起,在清政府內部發生了一系列改革運動。說明19世紀90年代前后改革運動的不同特點。分析形成這種不同特點的原因,以及不同的影響。
30.從學生歷史學業情況的評價來看,對學生你應該怎樣進行科學的評價?
31.簡述遺忘的含義及艾賓浩斯關于遺忘的進程。
一、單項選擇題
1.A 解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體現了孔子“仁”的思想,在處理國家之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方面可以體現其價值,有利于和諧世界的構建。其它幾項B、D是荀子的觀點,C是孟子的觀點。
2.A 解析:原因可以從政治、經濟、文化三個角度分析,政治上是由于“士”階層在社會、政治活動中的活躍和諸侯爭霸兼并戰爭,經濟上是由于井田制和分封制的日益瓦解,文化是由于私學興起。
3.D 解析:御史大夫負責執掌奏章兼理國家監察事務。
4.B 解析:略。
5.D 解析: A.B.C是符合歷史事實的內容。農民的理想是要求平均分配土地。
6.C 解析:中國封建社會,宗教在維護專制制度方面的作用不很突出,材料中的教義不指宗教,而是指儒家思想,A項錯誤;B項所述在材料中沒有體現;D項所述不能說明材料的意思;只有C符合題意。
7.A 解析:從表列數字可以看出,該時期我國工業生產和農業生產都有發展,但工業發展速度明顯高于農業生產發展速度,說均衡發展不合適,B.C.D的說法和表列信息符合,所以選A。
8.B 解析:略。
9.C 解析:略。
10.A 解析:B是在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以后;C.D不是這一方針提出地主要目的。只有A是最佳的答案。
11. C 解析:民族區域自治才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國策。
12.C 解析: “工商皆本”的思想是重視資本主義工商業,把它放在首要位置,這是資產階級的觀點,同時也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觀點之一。
13.C 解析:蘇格拉底的名言“認識你自己”。
14.D 解析:略。
15.B 解析:略。
16.C 解析:梭倫改革與加強中央集權無關,A項錯誤;郡縣制的實行沒有緩和社會矛盾的作用,B項錯誤;秦朝。隋唐是專制社會,沒有民主制度,D項錯誤;C項符合事實,都打破世襲制度。
17.D 解析:略。
18.C 解析:仔細閱讀材料,材料反映的是分權制衡思想。
19.A 解析:略。
20.B 解析:拿破侖具有卓越的軍事才能,但是拿破侖打過敗仗,例如滑鐵盧戰役,拿破侖慘敗,結束了其統治,③說法錯誤,故選B。
二、填空題
21.關鍵期
22.普及性 基礎性 發展性
23.知識與能力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4.運算技能 記憶技能
25.參觀法
三、材料分析題
26.【答案要點】(1)郡縣制。秦實現了國家統一;吸取分封制弊端的教訓。
(2)一個國家的崛起取決于本國實力;制度建設對國家崛起和持續強大至關重要;制度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3)主張:自由平等;天賦人權;社會契約;人民革命權利(或人民主權)。(答出三點即可)
作用:宣告了美國的誕生;對世界其它地方的資產階級革命和民族獨立運動產生深遠影響;宣布了民主共和國的原則。
(4)古今中外的政治制度呈現出時代性.多樣性;政治制度的演進是從專制走向民主;要結合本國國情,借鑒吸收其它國家先進的政治文明,選擇適合本國國情的政體。
27.【答案要點】(1)政治: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確立。經濟: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生產力得到巨大發展。
(2)第一次:火車(輪船);第二次:汽車(飛機)。
(3)張擇端;風俗畫;城市經濟的發展。
(4)戊戌變法;綜合國力的日益增強。
四、問答題
28.【答案要點】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功過參半的人物。他的主要功績:①滅六國統一全國,結束了春秋以來延續了幾百年的諸侯割據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會生產的發展,符合當時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②為建立封建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鞏固國家的統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政治上,確立皇權至高無上,確立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機構,有利于國家的統一,對我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經濟上,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便利了經濟的發展,鞏固了國家統一;文化上,統一文字,促進了各地區文化交流,鞏固了國家的統一;軍事上,派兵出擊匈奴,修筑長城,保護了中原農業生產的發展,派兵攻打越族,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主要過失:秦始皇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自由,摧殘了文化。把沉重的賦稅,繁重的兵役加在勞動人民的頭上,實行“族誅”等嚴酷的法律,激化了社會階級矛盾,他死后不久農民起義爆發了,秦朝短命而亡。
29.【答案要點】(1)19世紀90年代前,興起了洋務運動。其特點是:主張利用西方的先進技術,維護清朝統治。90年代后,在清政府內部先后出現了戊戌變法。1901年“新政”和“預備立憲”三次變革。其特點是:在不同程度上沖擊了清朝傳統的統治制度。(2)90年代前原因:a.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尚未得到發展;資本主義思想和政治理論的傳播和影響的程度低,改變清政治制度的要求比較弱。b.內憂外患所造成的清朝統治危機尚不十分嚴重。90年代后原因:a.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有了初步發展,維新思想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要求學習西方政治制度的呼聲日益高漲。b.帝國主義侵略加深和國內革命使清朝的統治危機日益嚴重。(3)影響:①洋務運動主要影響在于引進了西方的技術,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②維新變法起到了思想啟蒙作用,有利于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傳播。③“新政”和“預備立憲”未能緩解清朝的統治危機,反而加劇了社會矛盾,破壞了清朝的傳統的政治經濟制度,進一步動搖了清朝的統治。
30.【答案要點】從學生歷史學業情況的評價來看,最常用的是形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三種。(1)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一種教學評價,主要用語監控、調節教學過程和提高教學質量。它強調的是改進教學,而不是給學生評定等級。這種評價的基本特征社把一個學年或學期的教學過程看做由一系列連續的教學單元所組成的整體,在每個重要的教學單元結束后,對學生掌握情況進行適時的評價。評價的工具以單元測驗為主,評價對象是全體學生。(2)診斷性評價主要用來探察學生進行新內容學習前的知識、能力準備情況,以便制定合適的教學方案,或者用來探察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改進教學。診斷性評價強調的是問題的針對性和診斷的清晰程度。(3)終結性評價是在系統的歷史教學過程結束之后,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的評價。通常的期末考試、畢業會考或會考都屬于終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的基本功能是評定學生的學業等級,展示學生最終的學習成果。 以上三種教學評價在歷史教學實踐中都會用到。應該明確三者之間的界限,并建立起三者之間的聯系,形成一個統一的評價系統,以便充分發揮評價的各種作用。
31.【答案要點】教材P69頁第三大題簡答題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