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三北”防護林提到的“三北”是指西北、華北、東北。海洋生物資源危害最大的污染物是石油。我國南方地區的主要土地利用類型是水田,北方地區的土地利用類型是旱田。
36.北方地區的主要氣候類型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南方地區的主要氣候類型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我國牧區與農耕區的分界線是400mm年等降水量線 。
37.西藏牧區的主要畜種是 牦牛、藏綿羊、藏山羊。內蒙古牧區的主要畜種是三河馬、三河牛。新疆牧區的主要畜種是細毛羊。寧夏的是灘羊。
38.黃土高原的糧食作物主要是耐旱的高粱、谷子。我國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主要是由熱帶季風氣候形成的。
39.長絨棉主要產地在我國的新疆。被譽為“購物者的天堂”和“東方明珠”的旅游勝地為 香港。澳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是博彩旅游業。
40.郵政編碼10009,10表示一級行政區劃,00表示下一級行政區劃,09表示投遞局的代號。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界線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
41..我國南方地區的植被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北方地區的植被是溫帶落葉闊葉林,造成這種分布的原因是氣溫。港澳地區的第三產業發達。
42.我國最大的沙漠是塔可拉瑪干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我國的一條惟一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是額爾齊斯河。我國最長的內流河是塔里木河。
43.新疆的地形可以用“三山夾兩盆”來概括,其中新疆的地形特點是天山將新疆分為南北兩部分,北部為準噶爾盆地,南部為塔里木盆地。
44.新疆位于我國西部邊陲,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省區。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降水稀少、氣候干旱,該省的省會城市是烏魯木齊,位于準噶爾盆地。
45.我國江南“魚米之鄉”未形成荒漠,主要受惠于雨熱同期的季風氣候。我國西北地區的地面植被由東向西大致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46.當太陽直射23.50N緯線時,下列城市(廣州、哈爾濱、武漢、北京)的白晝時間由長到短的排列應是哈爾濱、北京、武漢、廣州。
47.我國現有的林地主要集中在東北、西南、東南三大地區。我國最大的天然林區是東北林區。被譽為“中華水塔”的三江源頭地區中的“三江”指的是指長江、黃河、瀾滄江。
48.世人矚目的“西氣東送”工程的起點在輪南,終點在上海。從我國氣候條件和農業生產的差異來看,南北方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
49.我國農作物一年三熟的地區是海南省。我國的京杭大運河南起杭州,北到北京;目前能通航的河段位于江蘇、浙江兩省境內。
50.我國主要的油田有黑龍江大慶、遼寧的遼河、河北的華北油田、山東的勝利油田、山東和河南之間的中原油田、新疆的克拉瑪依油田。
51.新疆的農業特色是綠洲農業,基于特有的光熱條件,盛產棉花、甜菜和多種瓜果等特色農產品。新疆的油氣資源豐富,儲量約占全國陸地總儲量的1/3,所以成為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
52.新疆的紅色系列有:西紅柿、石榴、枸杞等。原因是夏季熱量充足、光照強烈,有利于瓜果著色。瓜果特別甜的原因:夏季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瓜果糖料作物的糖分積累。夏季炎熱干燥的氣候和穩定的灌溉水源,使新疆成為我國優質棉花的生產基地。
53.新疆有一種古老的水利設施是坎兒井,它分布于綠洲地區,避免了因水自流而造成的的大量蒸發。“綠洲農業”的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高粱。
54.西北地區的地表景觀表現為四個方面:①高原、盆地為主的地形,風蝕作用顯著。②地表景觀自東向西表現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植被變化。③河流稀少,多內流河。④農田、村鎮、城市多沿河流或山麓水源地呈帶狀或點狀分布。
55.(1)、西氣東輸工程經過的省會城市有鄭州、南京、上海。
(2)、西氣東輸工程對東西部的好處:
①能夠使本地的天然氣資源得到大規模的開發。②可使天然氣產品大量輸送到東部市場。③可以迅速增加當地的財政收入。④可以帶動其他相關行業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⑤能夠緩解東部地區的能源短缺問題。⑥天然氣是潔凈能源,對于東部地區的環境改善十分有益。
①對起點的意義:開發西部地區的油氣資源,發展那里的經濟建設,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②對終點的作用:緩和東部地區的能源供應緊張狀況,改善能源消費結構;③對沿線的影響:帶動沿線省區相關產業的發展。
56.西北地區東部是廣闊坦蕩的內蒙古高原;西部是雄偉的高山和巨大的內陸盆地相間分布。西北地區是全國東西跨經度最廣的地區。
57.新疆有大小數千個綠洲是主要的農業基地地,這里夏季高溫且光照充分,晝夜溫差大(氣候)。適合多種農作物的生長。在水源豐富的綠洲地區,人們興建引水渠、灌渠、坎兒井等水利設施,發展特色鮮明的灌溉農業。
58.干旱地區發展農業的關鍵是:適度利用水資源,選擇合適的農作物種類。
59.農業發展除技術上的改進和提高外,還應朝著:農產品的深加工,葡萄溝的品牌效益,農業的產業化,發展特色農業等。既要獲得經濟效益,又要獲得生態效益。 60.黃土高原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至秦嶺、北低長城。跨越甘肅、寧夏、陜西、山西等省區。
61.黃土高原黃土物質是由風作用形成的。黃土高原的主要地貌有黃土塬、黃土峁、黃土梁。
(1)、西北的河套地區,寧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灌溉農業(水源:河水、高山冰雪融水)。
(2)、青藏地區的雅魯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河谷農業。
(3)、新疆:綠洲農業。
62.造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有
①地面光禿裸露、破碎,溝谷密度大,平地少,斜坡多,缺少植被的保護。
②黃土結構疏松,多孔隙和直立方向的裂隙;許多物質易溶于水。
③降水集中在7、8月份。人為因素有人們開墾、采礦、修路等活動,使地表疏松。
63.黃土高原大部分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夏季炎熱,冬季較冷,降水集中在夏秋季節。長江沿江地帶地勢低平,地形以平原和丘陵為主。
64.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帶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農作物產量下降;使溝谷增多、擴大、加深。從而導致耕地面積減少;還向黃河下游輸送大量泥沙,給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難。
65.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點的不同,可以將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
①南方和北方地區劃分的依據是:氣候條件(秦嶺-淮河一線)。
②北方和西北地區:降水(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
③青藏地區和南方、西北、北方地區的劃分的依據:地形因素(海拔高)。
66. 我國的四大高原中面積最大的高原是青藏高原。太行山山以東的地形區是華北平原。我國的地勢特點是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季風區降水多,非季風區降水少。
67.長江的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水能資源蘊藏量占全國的1/3,可利用水能資源約占全國的一半。長江水能資源的開發利用率還比較低。
68.世界上最長、開鑿最早的人工河是我國的京杭運河,全長1800千米,自北向南溝通了五大水系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