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激發幼兒活動興趣階段
B.身體準備階段
C.掌握動作技能階段
D.結束階段
15.兒童原始的情緒反應具有的特點是( )。
A.與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滿足有直接關系
B.是出生后適應新環境需要的產物
C.情緒天生具有系統化、社會性的特點
D.新生兒的情緒和間接動機相聯系
16.( )不是幼兒期兒童性格的典型特點。
A.活潑好動
B.喜歡交往
C.好奇好問
D.穩定性較強
17.兒童之間絕大多數的社會性交往是在( )中發生的。
A.游戲情境
B.語言情境
C.社會情境
D.家庭情境
18.幼兒園的( )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并貫穿于幼兒生活以及各項活動之中。
A.智育
B.美育
C.體育
D.品德教育
19.在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幫助幼兒了解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從身邊的小事人手。培養初步的( )和行為。
A.感性認識
B.環保意識
C.人文意識
D.自然規律
20.健康領域的活動要( )幼兒生長發育的規律,嚴禁以任何名義進行有損幼兒健康的比賽、表演或訓練等。
A.發揚
B.結合
C.充分尊重
D.關注愛護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6分,共24分)
1.簡述張雪門的基本教育思想。
2.學前兒童常用的記憶策略有哪些?
3.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應注意哪些問題?
4.為什么說幼兒的教育離不開家庭?
三、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42分,共24分)
1.試述陳鶴琴教育思想中教師應具備哪些條件。
2.試述在對兒童進行獨立自主性培養中,教師容易忽略的問題及解決策略。
四、材料分析題(共15分)
閱讀下列材料,完成1-5題。
大班科學活動:改裝工具。
準備:幾大盆水;每個幼兒一籮筐材料:完好和有洞的桶、瓶、塑料袋、小籮筐、漏斗、漏網等;一組輔助材料:皮筋、橡皮泥、透明膠、塑料紙、剪刀、線等。
活動開始,教師提出活動要求和注意的問題。
幼兒自由結伴四人一組玩水,嘗試每一種材料能否裝水并分類。
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幼兒再次探索:為什么有的能裝水,有的不能裝水?有什么辦法能讓它們都可以裝水,而且不漏水?
啟發幼兒利用輔助材料,互相合作改裝工具。
展示改裝成功的運水工具,相互交流介紹自己的好辦法。
1.上述活動中,教師主要完成的智育目標是什么?
2.教師主要運用的兩種教育教學方法是什么?
3.教師“教”的方式是什么?幼兒“學”的方式是什么?
4.在上述活動中,教師與幼兒相互作用的中介有哪些?
5.幼兒在學習活動中的地位是什么?
五、活動設計題(17分)
圍繞玩水的主題,設計一個幼兒園大班活動方案。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C。解析:《幼兒園工作規程》第二條規定,幼兒園是對3周歲以上學齡前幼兒實施 保育和教育的機構,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制度的基礎階段。
2.【答案】A。解析:適量的運動負荷原則要求教師在組織幼兒進行身體鍛煉活動時。合理安 排以及注意調節幼兒身體練習時身體和心理所承受的負荷。
3.【答案】D。解析:社會交往需要是兒童的精神需要之一。
4.【答案】B。解析:操作法是指兒童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通過自身的實踐活動進行學習 的方法。
5.【答案】B。解析:福祿貝爾認為,親子教育非常重要,而且首先必須教育母親。
6.【答案】B。解析:獨立性的出現是兒童心理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人出生頭2~3年心理發展成就的集中表現。它表明,兒童心理具備了人類的一切特點:直立行走,使用工具,用語言交際,能進行想象和思維,有了自我意識。
7.【答案】D。解析:感知覺是人生最早出現的認識過程。
8.【答案】B。解析:認生是兒童認識能力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變化。它一方面明顯地表現了感 知辨別和記憶能力的發展,即能夠區分熟人和陌生人,能夠清楚地記得不同的人臉;另一方面,也表現了兒童情緒和人際關系發展過程中的重大變化,出現了對親人的依戀和對熟悉程度不同的人的不同態度。
9.【答案】C。解析: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時間內把注意集中到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的活 動上。
10.【答案】B。解析:課程設置需要考慮兒童的不同年齡特征的需要,符合發展適宜性原則。
11.【答案】B。解析:兒童的語言最初的是對話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