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數學計算試題。半節課過去了還沒做出來,正著急時,忽然聽到有個同學說:“她越來越笨了!毙∶粜闹锌┼庖幌,琢磨他是在說自己吧,然后就不斷地想自己是不是變笨了。從那以后,小敏很在意別人說什么,而且總覺得在說自己,非常難受,后來朋友跟她開玩笑也耿耿于懷。整天被一些無關緊要的事占著腦子,亂糟糟的,頭都快炸了。你認為,小敏同學的心理問題是中小學生常見(。。
A.焦慮癥
B.恐懼癥
C.強迫癥
D.抑郁癥
16.聯合群體的成員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動,但活動還( )。
A.只具有個人的意義
B.只有小集團意義
C.依賴興趣的作用
D.沒有政治意義 17.我國現在實行的義務教育的年限是( )。
A.6年
B.5年
C.8年
D.9年
18.影響著群體與每個成員行為發展變化的力量的總和就是( )。
A.群體壓力
B.群體動力
C.群體凝聚力
D.群體規范
19.課堂導入方式多種多樣。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習的需要,選講聯系緊密的故事片段,收寓教于趣中。
A.直觀導入
B.故事導入
C.事例導入
D.懸念導入
20.人格結構中的核心成分是(。。
A.能力
B.氣質
C.態度
D.性格
二、簡答題
1.什么是啟發性教學原則?談談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貫徹啟發性原則?
2.藺述班主任的作用。
3.簡述教師勞動的特點。
4.簡述小學教學的任務。
5.環境在兒童身心發展中起重要作用但不起決定作用,為什么?
三、材料分析題
1.一位教師在教《小鎮的早晨》一文時,在幫助學生概括了小鎮早晨恬靜、熱鬧、緊張的三個特點后,布置了一次小練筆:仿寫《小鎮的早晨》的寫法,以《校園的早晨》為題來進行寫作,寫出校園早晨的特點。要求每個學生寫其中某一方面的特點,寫好后,小組中四人合成一篇文章,結尾共同完成。動手之前,要求小組成員先討論一下校園早晨的特點,明確各自的任務。
問題:
請從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角度進行評述。
2.一年級上冊《跳繩》(8和9的加減法)的主題圖上有:1幢教學樓,教學樓邊上有1面五星 紅旗和許多樹木,操場上有8個小朋友在跳繩,問題是“說一說”。下面是教師8的教學片斷:
①出示掛圖。
②提問題。
師:看了這幅圖。你發現了什么?
生1:我看見了房子?
師:你真能干。
生2:我發現了紅旗。
生3:我發現了樹木。
生4:我發現了小朋友在跳繩。
生5:我發現了地上有小草。
教師不管學生如何回答,都一一加以肯定,以示教學的民主。待過了5分鐘,教師急忙拋出:“誰能提出有關8的加減法?”
問題:
請從問題的目的性與開放性的角度分析本材料。
四、教學設計題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也是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最經常、最 廣泛、最具體的訓練過程。請結合某一篇課文的教學,設計一個口語交際的案例。
設計提示:
(1)抓導入環節進行口語交際,激發興趣,鼓勵探究。
(2)抓重點字詞進行口語交際,加深理解,錘煉語言。
(3)抓重點句段進行151語交際,揭示中心,抒發情感。
(4)抓空白填補進行口語交際,啟發想象,擴展思路。
(5)抓疑惑之處進行口語交際,引發爭論,明辨事理。
(6)抓總結歸納進行口語交際,擴展延伸,升華全題。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B。解析:“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出自《師說》。
2.【答案】B。解析:教育要適應人的身心發展個別差異性,因此要應做到因材施教。
3.【答案】A。解析:這句話是華生的名言,反映了個體身心發展外鑠論的觀點。
4.【答案】A。解析:廣義的教學,包括所有教與學的共同活動。
5.【答案】C。解析:學校教育具有文化功能,題干體現學校教育促進學生世界觀的形成。
6.【答案】D。解析:思想品德培養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其內容包括知、情、意、行。
7.【答案】A。解析:陶冶法是利用環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8.【答案】B。解析:意志的基本品質包括自覺性、果斷性、自制性和堅韌性四個方而。學生缺交作業等情況是缺乏意志的自覺性、自制性等品質,班主任可對學生進行意志品質的培養。
9.【答案】D。解析:效果律指某一行為在某一情景下出現時,如果受獎勵。那么它下次出現的幾率就會增加;如果受到懲罰。下次出現的幾率就減少。
10.【答案】B。解析:暈輪效應又稱光環效應,指某人外表或是極為突出的重要的品質。掩蓋了人們對他其他特征的評價。暈輪效應的產生,往往是由于掌握有關知覺對象信息很少而又急于進行整體判斷所造成的結果。
11.【答案】B。解析:意志是個體自覺地確定目的,并根據目的支配、調節行動。克服困難。實現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