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B[解析] 事物聯系的普遍性是指任何事物的內部和外部都處在相互聯系之中,整個世界是一個由無數相互聯系的事物所構成的統一整體,任何事物和現象都是這個統一整體中的一個部分或環節。題干材料所體現的哲學觀點為聯系是普遍的。
35. C[解析] 2003年7月1日,胡錦濤在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研討會上所作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牢牢把握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是衡量有沒有真正學懂、是不是真心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標志。
36. D[解析] 漫畫中“生產”左手拉著“安全”,右手拉著“效益”,可見生產過程中安全、效益同樣重要,經濟效益不可以忽略。
37. C[解析] “緊急時無法律”這一法律格言產生于中世紀的教會法,其基本含義是:在緊急狀態下,可以實施法律在通常情況下所禁止的某種行為,以避免緊急狀態所帶來的危險,其正當性來源于對人性的體諒。我國《刑法》第21條明確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采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
38. B[解析]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國農業、農村正在發生重大而深刻的變化,出現了很多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農業資源環境和市場約束增強,保障農產品供求平衡、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從總體上看,農業、農村發展仍處在攻堅克難階段,解決好“三農”問題任重而道遠。要全面把握新機遇、新挑戰,增強做好“三農”工作的緊迫感。
39. A[解析] 題干中的規定標志著我國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有了跨越式發展,無論在企業的數量規模上、就業人員的數量素質上,還是在生產服務的領域上、經濟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上,都不僅是處于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補充地位,而已經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中占有不可動搖的地位。
40. D[解析] 在請示的結尾,要明確提出要求,請求上級批準、指示,一般應為請求性尾語。所以D項的“請速審批”含命令的語氣,不妥。
41. A[解析] 發展糧食生產是現代農業建設的首要任務。要穩定播種面積,優化品種結構,提高單產水平,不斷增強綜合生產能力。
42. D[解析]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指出,我們黨成為執政黨,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是時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無產階級政黨奪取政權不容易,執掌好政權尤其是長期執掌好政權更不容易。黨的執政地位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勞永逸的。我們必須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深刻汲取世
界上一些執政黨興衰成敗的經驗教訓,更加自覺地加強執政能力建設,始終為人民執好政、掌好權。D項說法錯誤。
43. D[解析] 在同四川汶川大地震的艱苦搏斗中,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展現了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作為這一精神的豐厚底蘊,我們在抗震救災斗爭中始終堅持的以人為本的理念和尊重科學的態度,不僅讓世界對中國產生了新的認識和看法,也在對民族精神的實踐和弘揚中,開掘了新的內涵,開辟了新的境界。
44. D[解析] 《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第16條規定,同級政府、同級政府各部門、上級政府部門與下一級政府可以聯合行文;政府與同級黨委和軍隊機關可以聯合行文;政府部門與相應的黨組織和軍隊機關可以聯合行文;政府部門與同級人民團體和具有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也可以聯合行文。(此題為2012年《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頒布之前的試題)
45. A[解析] 我國稅收的用途,體現了我國稅收的本質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46. B[解析] 題干表明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聯系無處不在,聯系無時不有。
47. B[解析] 中國要想搞節能必須利用市場手段來調節,就是建立一個驅動企業和群眾往節能高效這個方向去發展、去投資的機制。只有使所有投資者都能積極參與節能才能真正降低能耗。另外,還可以通過行政手段來降低能耗,最好通過設立強制性標準來增加高耗能企業的市場準入門檻。這體現了做好節能工作須市場手段和行政手段“雙管齊下”。
48. C[解析] 這句農諺并沒有體現出要堅持主次矛盾一起抓,所以A項錯誤。人不能創造和消滅規律,但人能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和利用規律,所以BD兩項錯誤。
49. B[解析] 墨菲定律告訴我們,面對人類的自身缺陷,最好的辦法是想得更周到、全面一些,采取多種保險措施,防止偶然發生的人為失誤導致災難和損失。歸根到底,“錯誤”與人類一樣,都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狂妄自大只會使人類自討苦吃,人類必須學會如何接受錯誤,并不斷從中學習。
50. A[解析] 春秋戰國時期是奴隸制瓦解、封建制確立的大變革時期,商鞅變法順應了時代的要求和歷史發展的潮流,這是變法成功的根本原因。商鞅變法得到了統治者的支持。商鞅確立了“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的正確的變法指導思想,改革態度堅決,取信于民。故A選項符合題意。
二、多項選擇題
51. ABCD[解析] 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必須堅持以下指導方針:(1)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2)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改組國有企業。(3)改革同改組、改造、加強管理相結合。(4)建立現代企業制度。(5)推動企業科技進步。(6)全面加強企業管理。(7)建立企業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8)協調推進各項配套改革。(9)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發揮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10)推進企業精神文明建設。
52. ABCD[解析] ABCD四項都屬于我國民法,此外,我國民法還有《民法通則》《合同法》《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收養法》等。
53. ABD[解析] 貫徹落實好“兩個平等”這一方針,需要繼續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此外,還要深化壟斷行業改革,引入競爭機制,加強政府監管和社會監督。加快建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和制度。A項正確。C項表述錯誤,不應形成產業壟斷。平等保護物權體現在:物權主體的平等,平等地適用法律解決糾紛,物權受到侵害之后各個物權主體都應當受到平等保護。選項B中所說法律上的公平實際上是一種物權主體間利益的均衡,使物權主體平等地參與到物權法律關系中,合理地分配權利和義務等。因此平等物權體現了法律上的公平,B項正確。在市場上經濟(包括各種所有制經濟)活動參與者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這是市場經濟的平等性特征。競爭是市場經濟有效運行的必要條件,而平等地競爭實際上體現了市場經濟的這一特征。因此D項正確。
54. ABCD[解析] 所謂大部門體制,就是在政府機構設置上,將職能相近的政府部門進行合并,拓寬管理幅度。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是中央審時度勢,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回應社會公眾要求,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之上作出的重要決策,是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是推動我國上層建筑更好地適應經濟基礎的一項重要制度建設和創新,也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需要。
55. ABD[解析] 題干所述經濟生活條件的內容,具體表現為商品經濟的一般要求:商品交換主體的獨立性產生了民事主體“人格平等”“法律地位平等”之民法理念;商品交換行為的自由性產生了“意思自治”“自愿”之民法理念;商品交換標的的關聯性產生了“私權神圣”“確認和保護合法的財產權”之民法理念;商品交換價值的等量性產生了“公平”“誠實信用”“公序良俗”之民法理念。
56. ABC[解析] 規范行政行為的措施有權力監
督、公開行政、健全程序。
57. ABCD[解析]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最終目的,是社會主義的一條根本原則,是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
58. AB[解析] 第三產業的加快發展是生產力提高和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第三產業發展水平是衡量現代社會經濟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所以AB兩項正確。第三產業的產值比重基本上呈現上升趨勢,所以C項錯誤。第三產業的發展可以促進市場充分發育,提高服務的社會化、專業化水平,增強社會保障能力,有利于勞動、工資、價格、企業經營機制和流通體制等一系列改革順利實施,有利于進一步擴大開放、更多地吸引外資,有利于精簡機構、提高效率,逐步改變機關、企事業單位辦社會的狀況,為改革開放在更廣闊的領域向縱深方向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但是它不可能取代國民經濟中農業、工業、建筑業等行業,所以D項錯誤。
59. AC[解析] 成立村務監督委員會應強化村干部主動為民、接受監督的意識,讓村務監督委員會更好地發揮作用,關鍵是加強制度建設,明確監督的內容、手段、方式,使其具體化、程序化、經常化、制度化。
60. ABC[解析] 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關鍵在黨。我們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始終站在時代前列,以改革的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三、判斷題
61. A[解析] 調節收入分配關系,不能拋棄效率原則,不能以損害經濟發展的基礎為代價。這是因為,調節收入分配的目的是共同富裕,而不是共同貧窮。所以,在經濟學框架中討論如何解決收入分配(包括行業收入差異)問題的關鍵環節,不是要擯棄效率原則,而是要構建公平的競爭制度與市場制度,是要構建能使資源有效配置、能運用激勵-約束機制使經濟社會運行成本降低的行為規范,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政治、經濟、法律制度。
62. B[解析]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