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這是對熱點評論題,是考察考生對熱點時事的看法。這種考察方式,實際上在公務員考試中是很常見的,其現實意義也是很大。為什么呢?因為目前的時代可以說是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而我們國家目前又是一個正處于快速上升期的發展中國家,可以說每時每刻都有可能出現新的事物、新的問題。在看來,實際上我們國家雖然還存在許多社會問題需要我們的政府去解決,需要我們的公務員去思考。但問題不斷出現的根源實際上并不出在人的身上,即我們的政府已經做得很好,公務員隊伍也在努力解決各種社會問題,但社會的變化太快,問題解決的速度總是會滯后于問題出現的速度,而且社會問題往往又是不可預測,而且新的社會問題對我們而言,對于公務員的而言,都是陌生的。而對于陌生的、不熟悉的社會問題,我們肯定不能回避,肯定要解決它,而如何解決呢?第一步當然就是要了解它,而了解它需要做什么?除了收集信息和資料,最重要的就是要對這個問題進行分析,而本道面試題目中,要求考生做出評論實際上就是一種分析。
那么如何分析呢?對于互聯網而言,實際上我們首先應該清楚將其定性為一個新生的事物,而報紙呢?則是一個已存在的,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已存在了很久的一個事物。那么,或許說到這里,會有許多考生告訴:“那事情不就很明了嗎?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那我們就應該認為互聯網能代替報紙,況且題目已經說明了前提,那就是現在‘互聯網發達’嘛。”但這里,請各位考生注意的是,誠然,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這道題目回答的關鍵卻是要搞清楚以下幾個問題:
1.報紙是否已到了應該被代替的時候。
2.即使是報紙應該被代替,那么什么時候會被代替呢,是在“互聯網發達”的現在?還是未來?
3.即使是報紙應該被代替,那么一定是由互聯網代替嗎?還是由別的事物代替呢?
4.假如報紙還不能被完全代替,那么報紙的某些功能,或某些報紙原有的覆蓋領域能否被其他事物所取代呢?
對于第一個問題,即報紙是否已到了應該被代替的時候,的觀點是,報紙業目前還沒有到被淘汰的時候,因為雖然報紙受到了互聯網等新媒體的沖擊,但仍然還是健康的行業,而且仍然是世界上一個重要的信息傳遞方式,報紙仍然在被大眾所接受,而且也不存在整體上的經營危機。如果說有部分報紙企業經營由于受到互聯網等新媒體的沖擊,而出現問題,甚至倒閉,認為這仍然是一個少數的現象,正如題中所說的“互聯網發達”,在“發達”之下也同樣有許多不發達的方面,如互聯網的經營也存在虧損問題,也存在難以監管等問題。所以從這個角度看,目前,報紙還沒有到應該被代替的時候。
對于第二個問題,即報紙什么時候會被代替的問題,前面我們已經分析了“目前”不會被代替,那么未來呢?首先我們要看兩個事物(即報紙和互聯網)的發展趨勢,目前報紙已經比較成熟,沒有出現太大的問題,而互聯網呢?擁有巨大的潛力,但也存在諸多的問題需要解決,可以說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互聯網還不能夠代替報紙。
對于第三個問題,即使是報紙真的應該被代替,那么一定是由互聯網代替嗎?這里是存在一個不確定的因素。因為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互聯網還不能夠代替報紙。而對于“不可以預見的未來”,我們則無法作出任何的預測。
對于第四個問題,即報紙的某些功能,或某些報紙原有的覆蓋領域能否被其他事物所取代的問題。在這里要辨證地看,在過去,報紙可以說是一種主要的“信息傳遞媒介”,甚至是唯一的“信息傳遞媒介”。而現在,這一功能已不在是唯一的了,電視、網絡等新媒體已漸漸地獲得了大眾的認可,可以說和報紙一樣承擔了作為“信息傳遞媒介”的功能,因此,從這個角度看,報紙的某些功能,或某些報紙原有的覆蓋領域已經被其他事物(電視、網絡等)所取代,但我們要注意的是“這只是局部的取代”,而不是完全取代,這就是解答這個問題時最重要的一個點。
參考答案:近年來,由于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有人認為能代替報紙,有人認為不能。我的看法是,現在由于互聯網具有如傳遞信息快、信息量大、閱覽方便等許多的優點,所以報紙的某些功能,或某些報紙原有的覆蓋領域已經被網絡所取代,但報紙仍然具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原因如下:
一、對于目前來說,雖然報紙受到了互聯網等新媒體的沖擊,但仍然還是健康的行業,而且仍然是世界上一個重要的信息傳遞方式,報紙仍然在被大眾所接受,而且也不存在整體上的經營危機。因此,現在報紙還沒有到了應該被代替的時候
二、對于未來而言,由于目前報紙已經比較成熟,而且沒有出現太大的問題,從趨勢發展上,報紙的發展從目前的情況分析,還不存在任何潛在的被替代的危機。而互聯網雖然具有巨大的潛力,表面上看似乎在未來可能取代報紙,但由于其本身也存在諸多的問題需要解決,可以說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互聯網還不能夠完全代替報紙。
綜上所述,我認為目前報紙只是在“局部領域”被互聯網所取代,而不是“全部”。報紙仍然是目前以及將來的一種主要的信息傳遞方式。
2、剛近單位,同事對你冷淡,對你不信任,導致你工作熱情不高,怎么辦?
分析:首先請大家關注這道題目限定的時間點。我們從題目中可以知道時間點是“剛近單位”,那么請大家思考一下:“剛近單位”是一個什么樣的情形呢?實際上,“剛近單位”的“我”,第一個面對的就是對工作單位中的“同事”是“不熟悉”的,而彼此之間的“不熟悉”很多時候主要會體現在——“沒有共同的話題”,很多時候“聊天”、“談話”甚至可能會有“不知從何說起”的感覺,缺乏語言上的溝通是否會形成一種“冷淡”?答案是可能的。說到這里,或許大家就能明白題目中所說的“同事對你冷淡”這一現象了。而在這里,戴斌要提醒大家的是,千萬不要“主觀”地去認為,“同事對你冷淡”是因為對方不歡迎你,不喜歡你。這是一種近乎“推卸責任”的想法,大家要明白,沒有人會在“剛近單位”就“集萬千寵愛于一身”,任何“剛近單位”的人都存在與單位的同事相互熟悉,相互了解的過程,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因此,坦然地面對初期的“冷淡”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初期的“冷淡”是不可怕的,永遠的“冷淡”才是需要去避免的。而說到這里,或許有考生會問:“,如何去改變初期的”冷淡“呢?”在這里,的觀點是,要主動地與單位的同事進行溝通,通過自己對前輩的“禮貌”表現,通過不記得失地工作的態度,逐步地贏得同事們的“理解”、“接受”乃至“喜歡”,這樣一來,“冷淡”自然就不存在了。
至于“對你不信任”的問題,這里有客觀的原因,也有主觀的原因。客觀的原因主要在于“剛近單位”的“我”在不熟悉單位業務的前提下,很多事情可能“做不好”似乎是一個必然的現象,所以會讓同事出現“不信任感”,這是由于本人對“事”的不熟悉而產生的“不信任感”。而主觀的原因則在于另一種“不信任感”,這種“不信任感”源于對人的不熟悉,同事不知道“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有哪些方面的“能力”,可以做好哪些事情等等。因此,認為要消除“同事對你的不信任”,需要“雙管齊下”,既從客觀的原因著手,努力熟悉單位的新環境(包括工作環境和人的交際環境)以及單位的業務,以自己踏踏實實的工作贏得同事們的信任。另一方面也從主觀的原因著手,多與同事們溝通,適當地體現自己的特長,在有機會體現自己“能力”的時候,一定要把握機會,這種“把握機會”不是要“急于表現自己”,而是“在機會面前,要認真地、一絲不茍地去做”
對于“工作熱情”不高的問題,這里認為主要在于——缺乏“成就感”,這是很重要的一點。為什么呢?一個人的“工作熱情”不高,很大程度源于沒有“工作的動力”,而這種“工作的動力”需要的是“成就感”,只有不斷獲得獲得“成就感”,才能“愿意”、“樂意”地去從事自己的工作,才會“主動”地完成各種工作任務。因為人是需要被“認同”才會有“動力”的。如果只是“為了工作而工作”,當然會導致“工作熱情”不高。那么,如何去獲得“成就感”呢?這里涉及三方面:一是要努力爭取“機會”,“成就”的來源于“機會”的給予;二是態度,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既能使得自己把握好所擁有的機會,也能使別人更信任自己從而獲得更多機會;三是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機會往往與能力是成正比例關系的,能力越高機會自然就越多。
參考答案:如果我剛近單位時,由于同事對我冷淡和不信任,導致我工作熱情不高,對此我的看法是:首先我是一個“剛近單位”,由于對工作單位中的“同事”的“不熟悉”的,在剛開始的時候往往會因為彼此之間“沒有共同的話題”而缺乏語言上的溝通,從而導致一種“冷淡”的感覺,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正常的事情,我會主動地與單位的同事進行溝通,尊重單位的前輩,工作時要不記得失,端正工作態度,逐步地贏得同事們的“理解”、“接受”乃至“喜歡”,這樣一來,“冷淡”自然就不存在了。
至于“同事對我的不信任”的問題,這里客觀的原因在于“剛近單位”的“我”在不熟悉單位業務的前提下,很多事情可能“做不好”,所以會讓同事出現“不信任感”, 主觀的原因在于同事對我的不熟悉,剛開始同事們不知道“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有哪些方面的“能力”,可以做好哪些事情等等。所以我認為要消除“同事對你的不信任”,需要“雙管齊下”,既從客觀的原因著手,努力熟悉單位的新環境(包括工作環境和人的交際環境)以及單位的業務,以自己踏踏實實的工作贏得同事們的信任。另一方面也從主觀的原因著手,多與同事們溝通,適當地體現自己的特長,在有機會體現自己“能力”的時候,一定要把握機會,同時在機會面前,要“認真地、一絲不茍地”去做工作。
對于“工作熱情”不高的問題,我認為主要在于——缺乏“成就感”。因為一個人如果只是“為了工作而工作”,就會導致“工作熱情”不高。對此我認為應從三方面著手:一是要努力爭取“機會”,因為“成就”的來源于“機會”的給予;二是端正態度,因為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既能使得自己把握好所擁有的機會,也能使別人更信任自己從而獲得更多機會;三是要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因為機會往往與能力是成正比例關系的,能力越高機會自然就越多。
3、要你組織個下崗工人調查,你如何組織這個調查?
分析:這又是一道活動組織題,請大家先關注這道題目的活動對象:“下崗工人”,對于活動對象,我們首先要分析以下幾個方面:
1.這個調查的目的可能是什么?
從正常的角度來說,組織“對下崗工人的調查”目的就是要幫助下崗工人。那么我們首先就要了解下崗工人在哪些方面需要獲得幫助。那么請大家展開思維:
首先我們會想到,下崗后第一個要面對的問題就是經濟上的困難,這里我們需要了解的是下崗后所獲得的社會幫助來源于哪些方面,收入來源哪些方面,下崗后的收入有多少,是否足夠,不夠的話還缺多少等等。
其次,就是如何盡快結束“下崗”的狀態,重新找到工作。這里我們需要了解的是下崗的原因是什么,是哪些因素制約下崗工人重新上崗,如何幫助下崗工人提高就業能力等等。
再次,就是一個心理的問題。坦誠地說,沒有人會愿意下崗,沒有人能在下崗時保持“平和”的心態。這時,社會對下崗工人的幫助除了物質上,還應該在精神上有所體現,給予下崗工人更多社會關懷、重視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那么在我們的調查表中就要有心理方面的內容,要了解下崗工人心中所想,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社會問題。
2.如何開展調查?
這里就涉及到調查的有效性問題。這里實際上有三個難點:
一是調查只可能針對一部分下崗工人,而不是全部,如何合理地選擇和確定受訪對象及受訪范圍,將直接影響調查的有效性。對此,認為應該遵循以下的大原則:調查面要廣。不要集中對一個工廠甚至是一個區域的下崗工人進行調查,而是要把面鋪開,盡可能多地擴大范圍。
二是如何讓受調查者如實地反映心中所想,這也是一個關鍵問題,如果受調查者認真地、如實地填寫調查表格,很可能會收到“廢票”甚至是“錯票”(指反映“相反”民意的調查表格)。對此,認為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大原則:首先,要隨機。萬不可接受某些“事先安排”的受訪對象。其次,要匿名。匿名有利于消除受訪者的疑慮,使其可以暢所欲言。再次,就是要單獨面對受訪者。受訪者只有在沒有“旁人”在場的情況下,才能在“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響”的情況下,真實表達個人看法。
三是如何找到“下崗工人”。這里我們要明白的是,“下崗工人”已經“下崗”,不像“在崗工人”那樣集中在統一的工作場所,方便調查表格的派發。這里認為首先是充分利用單位原有的“員工檔案”,通過原有的聯系方式找到“下崗工人”。其次是調查表格派發的形式要多樣化,除了傳統意義上的“街頭派發”“人力派發”之外,還可以通過電視廣播告知、郵寄派發、電話訪問、網上調查、電子郵件等多種形式來全方位地讓廣大知道、了解本次調查。
3.如何讓下崗工人支持該次調查?
這里的關鍵點是要讓廣大下崗工人相信調查的有效性,相信調查將有利于幫助其解決問題。坦誠地說,在的腦海中,實際上對于這類的調查最害怕的不是如何展開,而是如何避免其“流于形式”而“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在許多發達國家,有許多類型的“調查”,而任何的調查目的都是針對“社會中所存在的現象或問題”,調查是為了了解,調查是為了尋找“依據”, 調查是為了更好地做出決策。從這個角度看,調查實際上是很重要的,因為任何的解決社會問題的“對策”實際上都不可能是“憑空而來”,都需要“依據”。在本道題目中,讓下崗工人支持該次調查的關鍵是要結果透明化,讓大眾知曉“社會現實”,讓更多的人關注這一問題。只有這樣,下崗工人才能相信并支持該次調查。
好了,分析完上面的幾個關鍵問題后,我們可以轉入對“調查流程”的分析了。
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看:首先是確定好計劃書。然后要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上級部門同意后開展調查工作。第三步是組織人力進行調查。第四步是收集調查問卷,做相關的統計匯總的工作。第五步,是匯總資料后,形成調查報告,向上級部門及相關領導匯報。征得上級同意后,可以向公眾公布調查結果。
參考答案:
(一)如果由要我來組織個下崗工人調查,首先從流程上我會這樣安排:
第一步是確定好計劃書。
第二步要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上級部門同意后開展調查工作。
第三步是組織人力進行調查。
第四步是收集調查問卷,做相關的統計匯總的工作。
第五步,是匯總資料后,形成調查報告,向上級部門及相關領導匯報。征得上級同意后,可以向公眾公布調查結果。
(二)除此之外,為了能夠增強調查的有效性,在制定調查表時,我會考慮以下方面:
(1)應把下崗工人下崗后所獲得的社會幫助來源于哪些方面,收入來源哪些方面,下崗后的收入有多少,是否足夠,不夠的話還缺多少等等列入表格中。
(2)要設定一些調查項目去了解下崗的原因是什么,是哪些因素制約下崗工人重新上崗,如何幫助下崗工人提高就業能力等等。
(3)在我們的調查表中要有心理方面的內容,要了解下崗工人心中所想,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社會問題。
(三)對于如何開展調查,我的觀點是:
(1)不要集中對一個工廠甚至是一個區域的下崗工人進行調查,而是要把面鋪開,盡可能多地擴大范圍。
(2)開展調查,首先要隨機,萬不可接受某些“事先安排”的受訪對象。其次,要匿名。匿名有利于消除受訪者的疑慮,使其可以暢所欲言。再次,就是要單獨面對受訪者。受訪者只有在沒有“旁人”在場的情況下,才能在“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響”的情況下,真實表達個人看法。
(3)要充分利用單位原有的“員工檔案”,通過原有的聯系方式找到“下崗工人”。其次是調查表格派發的形式要多樣化,除了傳統意義上的“街頭派發”“人力派發”之外,還可以通過電視廣播告知、郵寄派發、電話訪問、網上調查、電子郵件等多種形式來全方位地讓廣大知道、了解本次調查。
(4)調查結果要透明化,讓大眾知曉“社會現實”,讓更多的人關注這一問題。只有這樣,下崗工人才能相信并支持該次調查。
4、黃金假期,游樂園人滿為患,排隊買票騷動,怎么辦?
分析:首先請大家先關注題目中的虛擬時間段——“黃金假期”,對于“黃金假期”來說,在我們大眾的心目中應該是一個怎樣的時間段呢?應該說是一個快樂的、輕松的時間段,大家都會“出來”“玩”的一個時間段,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出現“游樂園人滿為患”的現象應該是一個正常的現象,現在問題是題中要求考生去解決一個“正常的現象”,恐怕是一個難度不小的事情。因此,從這個角度看,請考生們注意,對于答題者來說,對于“正常的現象”是不可能想到對策去解決它的,因此我們答題時是不需要去“想辦法”解決“游樂園人滿為患”的問題,因為“正常的現象”不可能被解決,除非取消“黃金假期”。而考生需要重點解決的是什么呢?是后面的問題——即“排隊買票騷動”的現象,實際上如果還要繼續細分,應該說“排隊買票”都應該是一個“正常的現象”,為什么?因為假期必定“人多”, “人多”就必須“排隊買票”。因此,我們對這個題目細分后,需要解決的就只有“騷動”的問題。或許說到這里,很多考生會覺得在做不必要的細分,但是我們在答這道面試題目的時候,細分到只討論“騷動”這個問題,實際上有利于我們正確的分析的。
以下讓我們來分析出現“騷動”的幾種可能性:
1、排隊秩序出現了問題。對于這種情況,可以加派工作人員維持排隊秩序。
2、售票的窗口、網點太少了或售票人員不足,導致人流無法散去。對于這種情況,可以選擇增加售票人員,或新開臨時售票點等方式加快購票人流的疏散。
3、買票的群眾與游樂園的工作人員發生了沖突。對于這種情況,應該首先教育自己的工作人員先保持克制,要耐心對群眾作出解釋,對實在無法平息心情的群眾,可采取請其到辦公室詳談解決的方式,暫時將“矛盾”與排隊人流“隔離”開來,避免“矛盾”的進一步擴大。
4、買票的群眾中出現了身體不適的問題。比如排隊太久,有人暈倒了。或比如人太多了,有人在人群中摔倒了。對于這種情況,應該立刻安排工作人員對身體不適的群眾做緊急治療,并馬上聯系救護車將身體不適的群眾送往就近的醫院。
5、出現游樂園限制群眾入場的情況。對于這種情況,實際上香港迪斯尼樂園就曾經限制過入場的群眾人數,而當時許多擬入場的群眾甚至還是持有有效門票的游客。對于這種情況,群眾的憤怒是可以想象地到的。出現的“騷動”也是最嚴重的。對此,要解決當時的混亂情況,一方面要耐心地解釋,讓群眾理解游樂園是為游客安全著想而限制入場的群眾人數;另一方面應該是安排緊急的補償措施,如允許群眾退票或承諾在未來的閑暇時間段給予受影響的游客優惠等。
參考答案:如果在黃金假期,游樂園人滿為患,排隊買票出現“騷動”,我認為應該采取以下措施:
1加派工作人員維持排隊秩序。
2增加售票人員,或新開臨時售票點等方式加快購票人流的疏散。
3如果出現買票的群眾與游樂園的工作人員發生沖突的情況。應該首先教育自己的工作人員先保持克制,要耐心對群眾作出解釋,對實在無法平息心情的群眾,可采取請其到辦公室詳談解決的方式,暫時將“矛盾”與排隊人流“隔離”開來,避免“矛盾”的進一步擴大。
4如果買票的群眾中出現了身體不適的問題,應該立刻安排工作人員對身體不適的群眾做緊急治療,并馬上聯系救護車將身體不適的群眾送往就近的醫院。
5如果由于人數過多而出現必須限制群眾入場的情況。一方面要耐心地解釋,讓群眾理解游樂園是為游客安全著想而限制入場的群眾人數;另一方面應該是安排緊急的補償措施,如允許群眾退票或承諾在未來的閑暇時間段給予受影響的游客優惠等。
5、你是計算機專業的,是領導秘書,單位電子政務工作流程不暢,效率低下,你怎么辦?
分析:對于這道面試題目,的觀點是,這實際上是一道矛盾的處理題。那矛盾是什么呢?這道面試題目所隱含的不是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而是一個事實間的矛盾問題。這里首先講到考生的模擬身份是“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按照正常的邏輯來看,應該是能夠“發現”在單位中存在“電子政務工作流程不暢,效率低下”的問題,同時也是應該“有能力”去解決這個問題的。但問題的關鍵是,考生的模擬身份除了是“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還是“領導秘書”,事實的矛盾就出在這里。為什么?領導秘書的職責是什么呢?是協助領導做好各種基礎性的工作,而“電子政務工作流程不暢,效率低下”這一情況的改進,實際上并不是領導秘書的職責所在,即某種意義上來說領導秘書“不需要”做這個事情。說到這里,是否就意味著作為“領導秘書”的考生什么都不需要做呢?其實也不然。因為雖然該問題“不需要”領導秘書去做,但領導秘書是有義務將這一情況“告知”領導的,同時考生作為“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同時又是領導的助手,實際上完全可以將自己所知道的或所想到的各種解決對策提供給領導作為“參考”。總之,考生不能“不作為”,不能“事不關己,己不操心”;但也不能“亂作為”,不能“越權作為”。 模擬身份是“領導秘書”的考生,應該要做的是牢牢地記住自己的“身份”和“職責”所在,“恰到好處”地實施自己的行為。
參考答案:如果我是領導秘書,由于我是學計算機專業的,假如發現單位電子政務工作流程不暢,效率低下,我會這樣處理:首先,我要明確自己的身份是“領導的秘書”,必須先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協助好領導處理好各項基本的工作。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我會對“電子政務工作流程不暢,效率低下”做一個調查,將存在的情況和自己的一些解決對策和想法整理好后,形成書面材料,呈交給領導,供領導作一個參考。如果時間不允許的話,我也會將這一情況向領導如實地反映。總之,我首先要立足于本職工作,優先處理自己職權范圍的的工作,有余力時才兼顧單位的其他利益和工作。
筆試試題推薦:公務員考試筆試試題
筆試真題:公務員考試筆試真題
面試常見問題匯總:公務員考試面試常見問題匯總
面試真題:公務員考試面試真題
公務員考試大綱:公務員考試大綱
教師招考專題:最新教師招聘信息發布區
事業單位招聘專題:最新事業單位招聘信息發布區